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斯福专利>正文

一种防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5696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由棉面料、改性纤维素、硅烷偶联剂、氧化石墨烯混合制备而成,其中,所述改性纤维素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结构:式Ⅰ;其中,n=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防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纺织品的安全、健康、舒适、环保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众多的纺织纤维品种中,天然纤维中的真丝、棉、麻及黏胶、天丝(Tencel)等再生纤维素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这些纤维品种的纺织品都有织物弹性差、容易起皱的缺点,外观保型性较差,降低了产品的档次。化纤类合成面料纺织品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一般抗皱性能较好,比如涤纶具有较大的弹性模量,受外力不易变形;而且涤纶分子结晶区和取向度高的部位,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外力取消后,分子链段在储存内能和分子内旋作用下,逐渐移近原来的位置,有较好的回复性能,不需要进行防皱整理。
[0003]合成纤维面料是将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分子量并具有可溶性的线型聚合物,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化学纤维面料,通常将这类具有成纤性能的聚合物面料称为成纤聚合物面料,合成纤维面料具有强度高、质轻、易洗快干、弹性好、防皱等性能。但这类面料在舒适性、透气性等方面不如真丝、棉麻面料,因此,对棉麻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从而提高这类面料的防皱性能,同时保有这类面料原有的舒适性、透气性等,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4]专利CN110253972B供了一种低刺痒感防皱苎麻面料包括面料主体,面料主体的材质为苎麻;面料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纵向布置的镂空提花层,镂空提花层内设置有聚氨酯防皱条,聚氨酯防皱条具有记忆功能;面料主体的下表面为底层面料,底层面料由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降解壳聚糖、羊毛酯和D

苯甘氨醇制备。该面料设有多层结构,甚至还设置有镂空提花层,不仅制备工艺复杂,且制备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不仅提升织物的抗皱性能,通过硅烷偶联剂在棉面料表面改性后,与氧化石墨烯和改性纤维素发生偶联,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抗菌抑菌性能,使得面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还能明显提高面料的爽滑感和厚实感,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皱面料,由棉面料、改性纤维素、硅烷偶联剂、氧化石墨烯混合制备而成,其中,所述改性纤维素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结构:
式Ⅰ;其中,n=100

500。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棉面料、改性纤维素、硅烷偶联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500:(50

60):(1

3):(10

15)。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改性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S1.中间体的制备:将4,4ˊ,4〞

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和苯甲醛溶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加热至135

150℃,搅拌反应10

15h后,纯化,得到中间体,具有如式Ⅱ所示结构:式Ⅱ;
S2.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将纤维素粉碎,过筛后,浸渍在碱液中20

30min,过滤,洗净,得到预处理后的纤维素;将预处理后的纤维素与中间体溶于第二有机溶剂中,加入碳酸钾,搅拌反应3

5h,过滤,用乙醇洗涤固体,干燥,得到改性纤维素。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4,4ˊ,4〞

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和苯甲醛的物质的量制比为(1

1.02):1。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处理后的纤维素与中间体的质量比为3:(4

7),优选地,为3:(5

6)。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碱液为10

15wt%的NaOH或KOH溶液,所述碳酸钾的质量为预处理后的纤维素的2

5wt%。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和第二有机溶剂选自甲苯、苯、二甲苯、乙苯、均三甲苯、环己基苯、1,2

二苯乙烷、二乙苯、丙苯、1,2,4

三甲苯、丁苯、十二烷基苯、对甲基异丙苯、联苯中的至少一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带有氨基或巯基的硅烷偶联剂,选自KH550、KH580、KH590、KH602、KH792中的至少一种。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保护一种上述防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棉面料的预处理:将棉面料浸渍在含有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水溶液中,60

80℃浸渍30

40min,取出,用水洗净;(2)防皱面料的制备:将改性纤维素和氧化石墨烯溶于水中,将预处理后的棉面料置于该溶液中进行浸轧焙烘,焙烘后将织物进行水洗,最后烘干至恒重。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含有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水溶液中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为3

5wt%,所述乙醇的含量为30

50wt%,余量为水;所述焙烘方式为先在60

80℃烘干1

3min,80

90℃下焙烘1

2min。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带有三个

NCO基团的4,4ˊ,4〞

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首先与苯甲酸发生等摩尔量的反应,其中一个

NCO基团与苯甲酸的

COOH基团反应,生成酰胺基团,同时释放出来2个活性

NCO基团,进一步与纤维素分子上相间的2个单元上的

CH2OH发生反应,生成酯基,不会因为空间位阻而影响反应进程,同时也不会三个

NCO基团都与纤维素单元上的羟基反应,很好的控制反应生成式Ⅰ结构分子,该分子具有多个氢键结合点,通过活性官能团和纤维素分子链中的羟基形成共价交联,纤维素相邻的分子链互相链接起来,同时分子的多个刚性位点,都限制了纤维素分子链间产生相对滑移,从而提升织物的抗皱性能,通过硅烷偶联剂在棉面料表面改性后,与氧化石墨烯和改性纤维素发生偶联,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抗菌抑菌性能,使得面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还能明显提高面料的爽滑感和厚实感,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
围。
[0018]制备例1 改性纤维素合成路线:制备方法如下:S1.中间体的制备:将1mol 4,4ˊ,4〞

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和1mol苯甲醛溶于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皱面料,其特征在于,由棉面料、改性纤维素、硅烷偶联剂、氧化石墨烯混合制备而成,其中,所述改性纤维素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结构:式Ⅰ;其中,n=100

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面料、改性纤维素、硅烷偶联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500:(50

60):(1

3):(10

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S1.中间体的制备:将4,4ˊ,4〞

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和苯甲醛溶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加热至135

150℃,搅拌反应10

15h后,纯化,得到中间体,具有如式Ⅱ所示结构:
式Ⅱ;S2.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将纤维素粉碎,过筛后,浸渍在碱液中20

30min,过滤,洗净,得到预处理后的纤维素;将预处理后的纤维素与中间体溶于第二有机溶剂中,加入碳酸钾,搅拌反应3

5h,过滤,用乙醇洗涤固体,干燥,得到改性纤维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4,4ˊ,4〞

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和苯甲醛的物质的量制比为(1

1.02):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后的纤维素与中间体的质量比为3:(4

7),优选地,为3:(5

6)。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皱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斯福
申请(专利权)人:刘斯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