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59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框架,所述滤池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生物池、第二生物池和第三生物池,所述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均位于第三生物池的一侧,所述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呈水平并排设置,所述滤池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机构一和收集机构二,所述收集机构一和收集机构二呈水平并排设置,所述收集机构一与第二生物池之间连接有收集管一,所述收集机构二和第一生物池之间连接有收集管二,所述第三生物池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一,所述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连接管二,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中间反应可节约供氧量25%,在反硝化阶段可以节省碳源40%,在C/N比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TN的去除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滤池
,具体涉及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0002]生活和工业上产生的大量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直接排放会破坏生态环境,生物滤池是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使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接触,使污水通过人工生物处理技术净化,将废气通过生物滤池进行脱氮,可以保护环境生态,但是传统生物过滤的方式会投入大量的碳源,并且最终的过滤水质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解决以下技术问题:运用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工艺比全程硝化反硝化减少了中间反应可节约供氧量25%,在反硝化阶段可以节省碳源40%,在C/N比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TN的去除率;通过滤料板三、滤料板二和滤料板一进行逐级的净化脱氮,保证了出水的水质;可以提高增加亚硝化菌与水力的接触时间来增加亚硝化阶段的时间,缩短硝化反应的时间,利于反硝化的进程。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框架,所述滤池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生物池、第二生物池和第三生物池,所述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均位于第三生物池的一侧,所述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呈水平并排设置,所述滤池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机构一和收集机构二,所述收集机构一和收集机构二呈水平并排设置,所述收集机构一与第二生物池之间连接有收集管一,所述收集机构二和第一生物池之间连接有收集管二,所述第三生物池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一,所述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连接管二,两个所述连接管二与连接管一相连通,所述滤池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扶梯。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池框架包含底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底座的上端,底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防溢管,所述第一生物池、第二生物池和第三生物池均位于支撑板的上端,所述防溢管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凹陷部和挡板,所述凹陷部位于凸起部和挡板之间,所述凸起部位于挡板的一侧,防溢管连接有收集池,且防溢管的内部设置有石英砂颗粒层和活性炭颗粒吸附层,当滤池内的液面超出凸起部时,会流至凹陷部,由于挡板的存在,滤池内的滤液不会流出滤池,其中一个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扶梯,凹陷部的底部设置有回流槽,凹陷部内的滤液通过回流槽,经过石英砂颗粒层和活性炭颗粒吸附层的吸附过滤后的滤液被回收至收集池内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铺设有U型滤砖U型滤砖指的是具有U型布气腔的滤砖,形成稳定的气垫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生物池包含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一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连接块一的内部还设置有滤板二,所述滤板二位于连接块一内部设置的过滤组件的下方,所述连接块二的内部还设置有滤板一,所述滤板一位于连接块二内部设置的过滤组件的上方,滤板二上设置有亚硝化菌和承载亚硝化菌的多面空心球填料,滤板一上设置有硝化细菌和承载硝化细菌的球状载体。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含轴杆,所述轴杆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轴杆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室,且轴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通孔,安装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硝化细菌和承载硝化细菌的球状载体。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机构一和收集机构二结构相同,所述收集机构一包含收集罐体和对称安装在收集罐体底端的支撑腿,所述收集罐体的底部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出液管,所述收集罐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管和进液管,所述进气管位于进液管的一侧,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封堵罐盖,所述收集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的收集腔室,收集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贯穿至收集罐体的外部,所述搅拌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等距离排布的搅拌叶片,所述收集罐体的一侧设置有驱动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驱动件相连接,驱动件为电机,搅拌轴的一端通过卡箍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或搅拌轴的一端和与电机的输出端带传动连接,通过进液管向收集罐体内通入吸附液,进气管外接有风机,通过风机将污染气体通入吸附液中,启动驱动件带动搅拌轴转动,加速污染气体溶解。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生物池内置有若干个净化块,所述净化块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等距离设置的通槽,所述净化块的两侧均设置有溢流槽,所述净化块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滤料板一、滤料板二和滤料板三。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的收集机构一和收集机构二对污染气体进行吸收,得到吸收液,吸收液先接触到滤板二,再接触到过滤组件进行短程硝化,对硝化产物进行富集,增大浓度,设置的滤板二中的亚硝化菌将铵态氮氧化为亚硝态氮;设置的过滤组件中的硝化菌将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在短程硝化的过程中,中间产物亚硝态氮进行积累,第一生物池过滤后得到一次滤液,第三生物池内的净化块对一次滤液进行反硝化,运用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工艺比全程硝化反硝化减少了中间反应可节约供氧量25%,在反硝化阶段可以节省碳源40%,在C/N比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TN的去除率。
[0012]通过滤料板三、滤料板二和滤料板一进行逐级的净化脱氮,出水的水质更好,最终通过溢流槽溢流至防溢管的内部进行吸附过滤,保证了出水的水质。
[0013]由于亚硝化菌世代时间比硝化菌短,控制在亚硝化阶段可以提高硝化反应速度和微生物的浓度,缩短硝化反应的时间,而由于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可以提高亚硝化菌与水力的接触时间来增加亚硝化阶段的时间,设置的滤板二和过滤组件之间还可以通过增设滤板二来保证与水力的接触时间,使得硝化产物进行富集,利于反硝化的进程。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滤池框架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收集机构一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生物池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过滤组件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净化块和溢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净化块的主视剖面图。
[0016]图中:1、滤池框架;2、扶梯;3、第一生物池;4、第二生物池;5、第三生物池;6、连接管一;7、连接管二;8、收集管一;9、收集管二;10、收集机构一;11、收集机构二;12、支撑板;13、防溢管;14、凸起部;15、凹陷部;16、挡板;17、净化块;18、溢流槽;19、通槽;171、滤料板一;172、滤料板二;173、滤料板三;31、连接块一;32、连接块二;33、滤板一;34、滤板二;35、过滤组件;351、连接杆;352、轴杆;101、收集罐体;102、出液管;103、搅拌轴;104、进气管;105、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框架(1),其特征在于,滤池框架(1)内部的第一生物池(3)和第二生物池(4)均位于第三生物池(5)的一侧,所述滤池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机构一(10)和收集机构二(11),所述收集机构一(10)与第二生物池(4)之间连接有收集管一(8),所述收集机构二(11)和第一生物池(3)之间连接有收集管二(9),所述第三生物池(5)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一(6),所述第一生物池(3)和第二生物池(4)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连接管二(7),两个所述连接管二(7)与连接管一(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框架(1)包含底座和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位于底座的上端,底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防溢管(13),所述第一生物池(3)、第二生物池(4)和第三生物池(5)均位于支撑板(12)的上端,所述防溢管(13)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14)、凹陷部(15)和挡板(16),所述凹陷部(15)位于凸起部(14)和挡板(16)之间,所述凸起部(14)位于挡板(16)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的上端铺设有U型滤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挡板(16)的一侧设置有扶梯(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废气除臭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池(3)和第二生物池(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生物池(3)包含连接块一(31)和连接块二(32),所述连接块一(3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块二(32),所述连接块一(31)和连接块二(32)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组件(35),所述连接块一(31)的内部还设置有滤板二(34),所述滤板二(34)位于连接块一(31)内部设置的过滤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森王贺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绿祥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