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
,尤其涉及一种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常使用螺旋绕丝作为燃料组件的定位部件。定位部件能够使冷却剂从燃料棒包壳管间绕丝形成的螺旋形空腔中流过,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带走反应堆释放的热量。绕丝具有以下3个作用:(1)确定相邻燃料棒间距;(2)减小燃料棒震动和弯曲;(3)增强棒束流道对流换热。绕丝的加工精度和机械强度会影响燃料棒束通道内流动工质的流动特性。一般选择有机玻璃作为可视化实验段观测区域的加工材料。有机玻璃的透光性可达92%,密度1.175g/cm3,在25℃时的折射率为1.491,是一种高透光、易于加工、机械强度和价格适中的塑料。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手工缠绕、3D打印技术以及机械绕丝装置。在缺少定位装置的情况下手工缠绕绕丝,螺距难以得到保证;3D打印技术加工有机玻璃带绕丝的燃料棒束,表面粗糙度达不到光学实验的要求,容易引起激光的多次漫反射和示踪粒子在缝隙中附着;同时,3D打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燃料棒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座上,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燃料棒转动;直线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的驱动件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件上的活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燃料棒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固定在所述活动件上,所述压紧块被配置为随所述活动件直线移动进而将绕丝缠绕并压紧在所述燃料棒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位置处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分别用于夹持所述燃料棒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以形成所述驱动件,所述丝杆与所述燃料棒平行安装;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套设在所述丝杆上,且与所述丝杆螺旋连接以形成所述活动件;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燃料棒以及丝杆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装置和驱动部件,其中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大齿轮和与所述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A,所述大齿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燃料棒的一端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大齿轮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或者,所述驱动部件为电机或者是旋转气缸,所述电机或者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导轨与所述丝杆平行,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所述滑动导轨配合,且沿所述滑动导轨进行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配合形成为供燃料棒穿过、转动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燃料棒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同步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块的顶部插入至所述安装槽内,且二者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凹槽为倒U型凹槽,所述螺旋槽开设在所述倒U型凹槽的顶部,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大军,顾龙,彭天骥,李荣杰,何明翰,唐延泽,田旺盛,王大伟,张璐,李金阳,李显文,李秀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