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540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5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第一支撑杆;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一侧相背对一侧的、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一侧相背对一侧的、与所述连接板、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第三支撑杆。将所述支撑结构应用于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从而实现支撑成本较低的实现方式。现支撑成本较低的实现方式。现支撑成本较低的实现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太阳能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紧张,我们对于“资源可再生”的需求已经显现。而这其中对于电的需求,尤为明显。有通过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可再生的方式。其中,采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通过太阳照射安装在光伏支架上的光伏面板,实现电能资源的可再生较为常见。光伏发电具有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时间短的优点。
[0003]在实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
[0004]光伏支架在进行铺设安装过程中,由于地形原因或者成本要求的原因,支撑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之间需尽量跨距大一些,而支撑结构跨距大,就需要支撑结构支撑光伏支架的横梁的横截面尽量大,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若不采用此方式则会引起支撑结构支撑光伏支架的横梁支撑强度降低,同时,其挠度也会下降,进而导致支撑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引起质量问题。
[000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支撑结构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支撑结构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支架支撑结构在跨距较大情况下强度和挠度下降的问题。
[0007]具体的,一种支撑结构,包括:
[0008]立柱;
[0009]设置于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第一支撑杆;
[0010]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板;
[0011]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一侧相背对一侧的、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支撑杆;
[0012]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一侧相背对一侧的、与所述连接板、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第三支撑杆。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连接板连接处、距离连接板竖直方向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距离比比值在1:5至1:2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位于连接板的第一位置,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支撑杆位于连接板的第二位置;
[0015]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连接板的第二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第一支撑杆连接连接板的第一位置的下方。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为独立的第二支撑杆或者若干分布设立的第二支撑杆。
[0017]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分布设立的第二支撑杆至少包括用于辅助支撑的承重部位和用于连接承重杆与连接板的连接部位;
[0018]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承重部位与连接部位设有调节角度装置,用于调节第二支撑杆承重部位与连接部位的夹角。
[0019]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之间还设有可调节角度装置,用于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立柱之间的角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立柱之间的角度,具体包括:
[0021]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立柱之间水平方向的夹角角度;
[0022]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立柱之间垂直方向的夹角角度。
[0023]一种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包括:
[0024]光伏面板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0025]若干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光伏面板组件,并可调整地改变光伏支架的朝向以便以适当的角度接收光能;
[0026]电机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若干支撑结构按照预设的运动方式作动;
[0027]控制组件,与所述光伏面板组件、所述电机驱动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组件按照预设的运动方式调节所述若干支撑结构;
[0028]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0029]立柱;
[0030]设置于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第一支撑杆;
[0031]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板;
[0032]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一侧相背对一侧的、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支撑杆;
[0033]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一侧相背对一侧的、与所述连接板、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第三支撑杆。
[0034]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结构按照预设的运动方式作动;
[0035]电机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撑结构按照预设的运动方式作动至少驱动其中一个支撑结构实现。
[0036]进一步的,所述若干支撑结构之间的间距设定根据支撑结构的具体尺寸设定间距。
[003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该支撑结构实现在跨距较大情况下,依然保证支撑结构的强度和挠度。在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中应用该支撑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过高的原因导致支撑结构的质量引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结构示意图。
[0042]多点支撑的追踪式光伏系统
ꢀꢀꢀꢀꢀꢀꢀꢀꢀꢀ
100
[0043]支撑结构
ꢀꢀꢀꢀꢀꢀꢀꢀꢀꢀꢀꢀꢀꢀꢀꢀꢀꢀꢀꢀꢀꢀꢀꢀꢀꢀ
10
[0044]另一种支撑结构
ꢀꢀꢀꢀꢀꢀꢀꢀꢀꢀꢀꢀꢀꢀꢀꢀꢀꢀꢀꢀ
20
[0045]立柱
ꢀꢀꢀꢀꢀꢀꢀꢀꢀꢀꢀꢀꢀꢀꢀꢀꢀꢀꢀꢀꢀꢀꢀꢀꢀꢀꢀꢀꢀꢀ
101
[0046]第一支撑杆
ꢀꢀꢀꢀꢀꢀꢀꢀꢀꢀꢀꢀꢀꢀꢀꢀꢀꢀꢀꢀꢀꢀꢀꢀ
102
[0047]连接板
ꢀꢀꢀꢀꢀꢀꢀꢀꢀꢀꢀꢀꢀꢀꢀꢀꢀꢀꢀꢀꢀꢀꢀꢀꢀꢀꢀꢀ
103
[0048]第二支撑杆
ꢀꢀꢀꢀꢀꢀꢀꢀꢀꢀꢀꢀꢀꢀꢀꢀꢀꢀꢀꢀꢀꢀꢀꢀ
104
[0049]第三支撑杆
ꢀꢀꢀꢀꢀꢀꢀꢀꢀꢀꢀꢀꢀꢀꢀꢀꢀꢀꢀꢀꢀꢀꢀꢀ
105
[0050]紧固装置
ꢀꢀꢀꢀꢀꢀꢀꢀꢀꢀꢀꢀꢀꢀꢀꢀꢀꢀꢀꢀꢀꢀꢀꢀꢀꢀ
106
[0051]光伏面板组件
ꢀꢀꢀꢀꢀꢀꢀꢀꢀꢀꢀꢀꢀꢀꢀꢀꢀꢀꢀꢀꢀꢀ
11
[0052]电机驱动组件
ꢀꢀꢀꢀꢀꢀꢀꢀꢀꢀꢀꢀꢀꢀꢀꢀꢀꢀꢀꢀꢀꢀ
12
[0053]控制组件
ꢀꢀꢀꢀꢀꢀꢀꢀꢀꢀꢀꢀꢀꢀꢀꢀꢀꢀꢀꢀꢀꢀꢀꢀꢀꢀ
13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第一支撑杆;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一侧相背对一侧的、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一侧相背对一侧的、与所述连接板、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第三支撑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连接板连接处、距离连接板竖直方向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距离比比值在1:5至1:2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位于连接板的第一位置,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支撑杆位于连接板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连接板的第二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第一支撑杆连接连接板的第一位置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为独立的第二支撑杆或者若干分布设立的第二支撑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分布设立的第二支撑杆至少包括用于辅助支撑的承重部位和用于连接承重杆与连接板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承重部位与连接部位设有调节角度装置,用于调节第二支撑杆承重部位与连接部位的夹角。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之间还设有可调节角度装置,用于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立柱之间的角度。7.如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利强缪嘉鹏孙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昊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