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95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包括主出线方向构架、反向出线构架、母线构架、辅助构架、斜角构架和侧向出线构架,主出线方向构架、反向出线构架和辅助构架平行布置,主出线方向构架和辅助构架之间形成第一出线间隔,反向出线构架和辅助构架之间形成第二出线间隔,母线构架和侧向出线构架平行设置且与主出线方向构架垂直,斜角构架与主出线方向构架和母线构架相对倾斜布置,斜角构架用于将反向出线构架的导线引接至侧向出线构架。利用斜角出线,将同一间隔内的反向出线的间隔引至侧向出线,减少一个出线间隔宽度40.5m,2个出线间隔布置在一个间隔宽度的场地内,减少了场地的占地面积,满足了电网发展的要求。满足了电网发展的要求。满足了电网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的出线规模不断扩大。750kV变电站单回架空出线间隔宽度为40.5m,根据变电站建设规模及变电站用地的需求,750kV变电站采用单向架空出线很难实施,需要采用多向架空出线。按照现有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变电站750kV配电装置采用HGIS设备,两回出线间隔布置在同一配电装置场地,受配电装置出线方式影响,反向出线间隔无法从2母母线上方实现侧向架空出线。从而限制了变电站的规模,制约了电网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其优点是减少了变电站的用电需求,有利于变电站规模的扩大。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包括主出线方向构架、反向出线构架、母线构架、辅助构架、斜角构架和侧向出线构架,主出线方向构架、反向出线构架和辅助构架平行布置且辅助构架设置在主出线方向构架和反向出线构架之间,主出线方向构架和辅助构架之间形成第一出线间隔,反向出线构架和辅助构架之间形成第二出线间隔,母线构架和侧向出线构架平行设置且与主出线方向构架垂直,斜角构架与主出线方向构架和母线构架相对倾斜布置,斜角构架用于将反向出线构架的导线引接至侧向出线构架。
[000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出线间隔内设置第一出线套管,主出线方向构架上悬挂第一悬垂绝缘子串,第一出线间隔内的导线通过第一出线套管引接至第一悬垂绝缘子串实现主要出线方向上的架空出线。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出线间隔内设置第二出线套管,反向出线构架上悬挂第二悬垂绝缘子串,第二出线间隔内的导线通过第二出线套管引接至第二悬垂绝缘子串实现与主要出线方向相反方向上的架空出线。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母线构架架设在主出线方向构架、反向出线构架和辅助构架上,母线构架设为一层,母线构架通过悬挂在母线构架上的V型绝缘子串悬吊750kV母线。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反向出线构架为三层,由下到上分别为第一层梁、第二层梁和第三层梁,第一层梁用于悬挂750kV主母线,第二层梁通过第二出线套管引出线并通过第二悬垂绝缘子串连接第一高跨线,第一高跨线连接有第一耐张绝缘子串和第二耐张绝缘子串,第三层梁通过第三耐张绝缘子串引接有第二高跨线并将第二高跨线引接至第四耐张绝缘子串,第四耐张绝缘子串设置在斜角构架上,第一高跨线和第二高跨线通过引下线连接。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斜角构架连接主出线方向构架、反向出线构架和辅助构架,斜角构架与主出线方向构架之间夹角为45
°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侧向出线构架为两层,由下到上分别为侧向第一层梁和侧向第二层梁,侧向第一层梁用于悬挂750kV主母线,侧向第二层梁用于引接750kV侧向出线导线。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适应了电网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实现线路架空出线规模最大化,满足电网建设的实际需要。在满足设备间的安全净距要求下,建设侧向出线的变电站,即结合现有电网的需要和今后电网的发展,利用斜角出线,将同一间隔内的反向出线的间隔引至侧向出线,减少一个出线间隔宽度40.5m,2个出线间隔布置在一个间隔宽度的场地内,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场地的占地面积,满足了电网发展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750kV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
[0013]图2为750kV出线间隔断面图;
[0014]图3为750kV母线及高跨线断面图。
[0015]图中,1、主出线方向构架;2、反向出线构架;3、母线构架;4、辅助构架;5、斜角构架;6、侧向出线构架;7、第一出线间隔;8、第二出线间隔;9、第一出线套管;10、第一悬垂绝缘子串;11、第二出线套管;12、第二悬垂绝缘子串;14、第一高跨线;15、第一耐张绝缘子串;16、第二耐张绝缘子串;17、第三耐张绝缘子串;18、第四耐张绝缘子串;19、第二高跨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本实施例以应用于750kV变电站为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参考图1

3,一种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包括主出线方向构架1、反向出线构架2、母线构架3、辅助构架4、斜角构架5和侧向出线构架6,主出线方向构架1、反向出线构架2和辅助构架4平行布置且辅助构架4设置在主出线方向构架1和反向出线构架2之间,主出线方向构架1和辅助构架4之间形成第一出线间隔7,反向出线构架2和辅助构架4之间形成第二出线间隔8,母线构架3和侧向出线构架6平行设置且与主出线方向构架1垂直,斜角构架5与主出线方向构架1和母线构架3相对倾斜布置,斜角构架5用于将反向出线构架2的导线引接至侧向出线构架6。
[0019]第一出线间隔7内设置第一出线套管9,主出线方向构架1上悬挂第一悬垂绝缘子串10,第一出线间隔7内的导线通过第一出线套管9引接至第一悬垂绝缘子串10实现主要出线方向上的架空出线。
[0020]第二出线间隔8内设置第二出线套管11,反向出线构架2上悬挂第二悬垂绝缘子串12,第二出线间隔8内的导线通过第二出线套管11引接至第二悬垂绝缘子串12实现与主要出线方向相反方向上的架空出线。
[0021]母线构架3架设在主出线方向构架1、反向出线构架2和辅助构架4上,母线构架3设为一层,母线构架3通过悬挂在母线构架3上的V型绝缘子串悬吊750kV母线。
[0022]反向出线构架6为三层,由下到上分别为第一层梁、第二层梁和第三层梁,第一层梁用于悬挂750kV主母线,第二层梁通过出线套管引出线并通过第一悬垂绝缘子串10连接第一高跨线14,第一高跨线14连接有第一耐张绝缘子串15和第二耐张绝缘子串16,第三层梁通过第三耐张绝缘子串17引接有第二高跨线19并将第二高跨线19引接至第四耐张绝缘子串18,第四耐张绝缘子串18设置在斜角构架上,第一高跨线14和第二高跨线19通过引下线连接。
[0023]反向出线构架2用于引接侧向出线的间隔内导线至斜角构架5,以便于实现架空侧向出线。
[0024]侧向出线的间隔内导线通过斜角构架右侧的耐张绝缘子串5连接至其他相关的母线构架3,以实现侧向架空出线。
[0025]斜角构架5连接主出线方向构架1、反向出线构架2和辅助构架4,斜角构架5与主出线方向构架1之间夹角为45
°

[0026]侧向出线构架6为两层,由下到上分别为侧向第一层梁和侧向第二层梁,侧向第一层梁用于悬挂750kV主母线,侧向第二层梁用于引接750kV侧向出线导线。
[00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出线方向构架(1)、反向出线构架(2)、母线构架(3)、辅助构架(4)、斜角构架(5)和侧向出线构架(6),主出线方向构架(1)、反向出线构架(2)和辅助构架(4)平行布置且辅助构架(4)设置在主出线方向构架(1)和反向出线构架(2)之间,主出线方向构架(1)和辅助构架(4)之间形成第一出线间隔(7),反向出线构架(2)和辅助构架(4)之间形成第二出线间隔(8),母线构架(3)和侧向出线构架(6)平行设置且与主出线方向构架(1)垂直,斜角构架(5)与主出线方向构架(1)和母线构架(3)相对倾斜布置,斜角构架(5)用于将反向出线构架(2)的导线引接至侧向出线构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出线间隔(7)内设置第一出线套管(9),主出线方向构架(1)上悬挂第一悬垂绝缘子串(10),第一出线间隔(7)内的导线通过第一出线套管(9)引接至第一悬垂绝缘子串(10)实现主要出线方向上的架空出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750kV变电站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出线间隔(8)内设置第二出线套管(11),反向出线构架(2)上悬挂第二悬垂绝缘子串(12),第二出线间隔(8)内的导线通过第二出线套管(11)引接至第二悬垂绝缘子串(12)实现与主要出线方向相反方向上的架空出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7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晓莉李海涛王文静孔丹晖刘忠喜方昊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