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65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包括壳体(100)、培养皿(200)、摇摆部(300),其以电机(308)驱动的曲轴连杆机构带动转盘(303)往复转动,而带动培养皿(200)在所述壳体(100)内往复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电机(308)驱动的曲轴连杆机构带动转盘(303)往复转动可在电机(308)保持相同旋转方向的情况下使转盘(303)往复摆动,以带动培养皿(200)往复摆动,并且,培养皿(200)的摆动的角速度与钟摆效应中的钟摆的角速度的加速度大致相同,而不容易使培养皿(200)内的培养液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摇摆部(300)来驱动培养皿(200)摇摆而代替人工,而实现了自动摇摆培养皿的作用。而实现了自动摇摆培养皿的作用。而实现了自动摇摆培养皿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物生物液体振荡培养实验的培养仓。

技术介绍

[0002]液体振荡培养,即,通过机械振瀛增加培养液的通气量,使能获得足够的气体和均匀地接受营养物质而迅速生长繁殖,可作扩大菌种、增加生长量的需要,也用于代谢生理的研究、分析和提取代谢产物。
[0003]在低氧、高氧、高二氧化碳含量、或高二氧化硫含量等培养仓内,为了使培养液能够更好的、更充分的模拟细菌配置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生长情况,以达到实验的目的,需要不停地在培养仓内摇晃培养皿。如果通过人手摇动则不现实。
[0004]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自动摇动培养皿的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摇动培养皿的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
[0006]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包括
[0007]壳体,其内部配置有培养气体;
[0008]培养皿,其内部配置有培养液;
[0009]摇摆部,其以电机驱动的曲轴连杆机构带动转盘往复转动,而带动培养皿在所述壳体内往复摆动。
[0010]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其中所述摇摆部包括支撑杆、第一轴、转盘、第一销轴、第一连杆、第二销轴、曲柄、电机、输出轴,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底部固定,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培养皿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转盘同轴固定,所述转盘的侧表面上固定有沿其轴线方向配置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支撑杆固定。
[0011]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其中所述第一销轴至第一轴的圆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销轴至电机的输出轴的圆心的距离。
[0012]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其中所述培养皿的顶部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轴固定。
[0013]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其中所述壳体内配置有空气调节装置。
[0014]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其中所述电机的电源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壳体外的电源连接。
[0015]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其中所述所述电机的电源模块为带有电路
板的电池,电源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外界的开关连接。
[0016]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通过上述电机驱动的曲轴连杆机构带动转盘往复转动可在电机保持相同旋转方向的情况下使转盘往复摆动,以带动培养皿往复摆动,并且,培养皿的摆动的角速度与钟摆效应中的钟摆的角速度的加速度大致相同,而不容易使培养皿内的培养液流出。本技术以摇摆部来驱动培养皿摇摆而代替人工,而实现了自动摇摆培养皿的作用。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的主视图;
[0019]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20]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是图2的状态变化图;
[0022]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5所示,参见图1、2、3,本技术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包括
[0024]壳体100,其内部配置有培养气体;
[0025]培养皿200,其内部配置有培养液;
[0026]摇摆部300,其以电机308驱动的曲轴连杆机构带动转盘303往复转动,而带动培养皿200在所述壳体100内往复摆动。
[0027]本技术通过上述电机308驱动的曲轴连杆机构带动转盘303往复转动可在电机308保持相同旋转方向的情况下使转盘303往复摆动,以带动培养皿200往复摆动,并且,培养皿200的摆动的角速度与钟摆效应中的钟摆的角速度的加速度大致相同,而不容易使培养皿200内的培养液流出。本技术以摇摆部300来驱动培养皿200摇摆而代替人工,而实现了自动摇摆培养皿的作用。
[0028]其中,壳体100为一个密封壳体,其内部的培养气体可为:与高浓度氮气、或氧气、或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氢气混合的空气。
[0029]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3、4、5,所述摇摆部300包括支撑杆301、第一轴302、转盘303、第一销轴304、第一连杆305、第二销轴306、曲柄307、电机308、输出轴309,所述支撑杆301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的底部固定,所述支撑杆301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轴302,所述第一轴302与所述培养皿200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一轴302与所述转盘303同轴固定,所述转盘303的侧表面上固定有沿其轴线方向配置的第一销轴304,所述第一销轴304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305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305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销轴306,所述第二销轴306与所述曲柄307的一端固定,所述曲柄30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308的输出轴309固定,所述电机308与所述支撑杆301固定。
[0030]本技术通过上述电机308的往复转动驱动曲柄307、第一连杆305摆动,致使转盘303能够往复转动,而带动第一轴302往复转动,从而使固定在第一轴302上的培养皿200能够往复摆动,以实现培养皿200能够自动摆动的效果。并且,通过上述机构电机308可一直
以相同的转速和方向转动,无需来回切换转动方向和速度也能够使培养皿200的摆动轨迹与钟摆的摆动轨迹相似,从而避免培养皿200内的培养液流出。
[0031]其中,本技术所提及的钟摆的轨迹可理解为:在最低位置时角速度最大,而在最高位置时角速度最小的角速度持续变化的摆动,上述方式较为符合自然界中的摆动方式,从而有利于模拟细菌的真实的生活环境,并且,培养液也能够尽可能多的保留在培养皿200内而不易摆动出。
[0032]其中,为了保证第一轴302的平衡,其可通过两个支撑杆301和轴承支撑,或第一轴302在支撑杆301的一侧固定转盘,另一侧固定培养皿200而实现配重平衡,从而将重心压在一个支撑杆301上。
[0033]当然,本技术也可利用电机308的电源模块不停地改变电机308的电流方向以改变其旋转方向,致使培养皿200能够往复摆动。
[0034]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3,所述第一销轴304至第一轴302的圆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销轴306至电机308的输出轴309的圆心的距离。
[0035]本技术通过上述方式可尽可能的降低转盘303的转动角度,以避免第一轴302的旋转角度过大,致使培养皿200内的培养液流出。
[0036]其中,为了限制培养皿200的最大摆动角度,可尽可能地降低曲柄307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其内部配置有培养气体;培养皿(200),其内部配置有培养液;摇摆部(300),其以电机(308)驱动的曲轴连杆机构带动转盘(303)往复转动,而带动培养皿(200)在所述壳体(100)内往复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液体振荡培养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部(300)包括支撑杆(301)、第一轴(302)、转盘(303)、第一销轴(304)、第一连杆(305)、第二销轴(306)、曲柄(307)、电机(308)、输出轴(309),所述支撑杆(301)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的底部固定,所述支撑杆(301)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轴(302),所述第一轴(302)与所述培养皿(200)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一轴(302)与所述转盘(303)同轴固定,所述转盘(303)的侧表面上固定有沿其轴线方向配置的第一销轴(304),所述第一销轴(304)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305)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305)的下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闪袁宇志刘铭许琳王超陈楠刘万里赵祥羽袁宇霞赵红晶邢天翔董晓晖许京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迈沃德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