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镀镍废液中次/亚磷酸盐高效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34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镀镍废液中次/亚磷酸盐高效分离装置,包括化学镀镍废液贮存池、次/亚磷酸盐浓缩液贮存池、清洗液及废液贮存池以及电渗析膜堆组件,电渗析膜堆组件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利用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上下移动进行交替切换分离处理或清洗膜堆,从而能时刻保持电渗析膜堆组件较高的膜分离效率,且不影响分离装置的持续运行。置的持续运行。置的持续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镀镍废液中次/亚磷酸盐高效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
,具体是涉及一种化学镀镍废液中次/亚磷酸盐高效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学镀镍由于具有优秀的均匀性、硬度、耐磨和耐蚀性等综合物理化学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泵制造、阀门制造等工业领域;化学镀镍废液的处理也逐渐成为生产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化学镀镍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镍、有机络合物、次/亚磷酸盐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一旦进入环境,必然会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0003]目前化学镀镍废液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芬顿法、电解法等,虽然以化学沉淀法、电芬顿法能够有效去除化学镀镍废液中的镍离子和次/亚磷酸根离子,但会有大量的污泥产生,需要进一步专业处理,利用电解法能够实现废液中镍的资源化,但仍存在废液中磷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4]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镍、磷分离是实现化学镀镍废液中磷资源化回收的关键一环,如果分离不彻底,回收的含磷产品中混有一定的重金属镍,则会严重影响回收的含磷产品的应用。
[0005]因此,需要一种化学镀镍废液中次/亚磷酸盐分离装置,能够将废液中的磷酸盐与重金属镍分离,以便于废液中磷的有效回收,进而提高废液中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废液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学镀镍废液中次/亚磷酸盐高效分离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化学镀镍废液中次/亚磷酸盐高效分离装置,包括:化学镀镍废液贮存池、次/亚磷酸盐浓缩液贮存池、清洗液及废液贮存池以及电渗析膜堆组件;
[0008]所述电渗析膜堆组件包括膜堆壳体、第一电渗析膜堆以及第二电渗析膜堆,所述膜堆壳体由上到下等分为上部的第一清洗区、中部的分离区以及下部的第二清洗区,所述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上下堆叠且滑动设置于所述膜堆壳体内,且膜堆壳体的顶盖、底盖内分别设有若干升降电机并通过升降电机输出轴与其对应的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的外壳连接,升降电机用于将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在膜堆壳体内上部的第一清洗区、内中部的分离区以及内下部的第二清洗区之间进行切换工作区;
[0009]所述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内均由阴离子交换膜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第一电极室、第一含磷废液室、第一化学镀镍废液室、第二含磷废液室、第二化学镀镍废液室以及第二电极室;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室内对应设置有阳极、阴极棒,且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的外
壳一侧侧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室、第一含磷废液室、第一化学镀镍废液室、第二含磷废液室、第二化学镀镍废液室以及第二电极室的位置对应处的上部、下部对应设有进液口、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处均设有用于电控启停的控制阀,且第一电渗析膜堆各个进液口与第二电渗析膜堆的各个进液口通过A型导水槽一一对应连通,第一电渗析膜堆的各个出液口与第二电渗析膜堆的各个出液口通过B型导水槽一一对应连通,所述A型导水槽、B型导水槽均与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的外壳表面固定连接,且A型导水槽、B型导水槽用于在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上下运动进行切换工作区时保持装置的持续运行,
[0010]各个所述阴离子交换膜一侧的第一和第二电渗析膜堆内均设有与阴离子交换膜平行且可沿第一或第二电渗析膜堆内壁上下滑动且用于冲洗阴离子交换膜的清洗组件,且第一和第二电渗析膜堆内壁上部设有内载有电控启停的控制阀的注液软管与清洗组件连接,第一和第二电渗析膜堆内壁下部设有排液口以及控制排液口电控启停的控制阀,
[0011]所述膜堆壳体内壁与A型导水槽、B型导水槽位置对应处对应设有用于导向以及密封的滑槽,所述滑槽与膜堆壳体上端连通,位于滑槽一侧的膜堆壳体外壁中部与各个第一或第二电渗析膜堆的进液口、出液口间距位置对应处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进液通孔、第一出液通孔,且位于滑槽相对一侧的膜堆壳体外壁上部、下部与第一或第二电渗析膜堆的各个注液软管、排液口间距位置对应处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液通孔、第二出液通孔,
[0012]所述化学镀镍废液贮存池侧壁上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化学镀镍废液室所对应的第一进液通孔连通,且其下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化学镀镍废液室所对应的第一出液通孔连通;
[0013]所述次/亚磷酸盐浓缩液贮存池上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含磷废液室所对应的第一进液通孔连通,且其下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含磷废液室所对应的第一出液通孔连通;
[0014]所述清洗液及废液贮存池的清洗液池体通过两组液泵以及管道分别与膜堆壳体的上部、下部的各个第二进液通孔连通,清洗液及废液贮存池的废液池体通过两组液泵以及管道分别与膜堆壳体的上部、下部的各个第二出液通孔连通;
[0015]所述电渗析膜堆组件一侧侧壁还设有电极水贮存箱,所述电极水贮存箱侧壁上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电极室所对应的第一进液通孔连通,且其下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电极室所对应的第一出液通孔连通。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能够上下切换不同工作区的电渗析膜堆组件结构设计,通过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的拼叠设置,通过两组电渗析膜堆上下移动在各个工作区进行切换,从而保持设备的持续运转,同时由于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交替进行运行以及清洗,从而能时刻保持较高的膜分离效率,进而提高设备持续运转的处理效果,同时避免设备停运进行人工清洗等流程。
[0017]进一步地,所述A型导水槽与B型导水槽均采用与第一电渗析膜堆和第二电渗析膜堆侧壁贴合一侧为开口型的长条形管体结构,A型导水槽或B型导水槽远离与第一电渗析膜堆和第二电渗析膜堆侧壁贴合一侧的侧面与第一进液通孔、第一出液通孔位置对应处分别设有方形开口,且A型导水槽或B型导水槽之间的两个方形开口之间设有条型开口,B型导水槽的中部还并排设有用于上吸的第一抽吸泵以及用于下吸的第二抽吸泵。通过上述A型导
水槽与B型导水槽的结构设计,利用其与各自对应的滑槽配合进行滑动密封,从而满足在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上下滑动时,保证设备持续通入或导出化学镀镍废液、次/亚磷酸盐浓缩液,避免装置停止运转影响分离处理持续运行效率,并且A型导水槽与B型导水槽结构设计简单,并能够有效与膜堆壳体的滑槽进行配合实现工作区切换。
[0018]进一步地,所述A型导水槽和B型导水槽远离与第一电渗析膜堆和第二电渗析膜堆侧壁贴合一侧的侧面均嵌设有密封圈。通过嵌设密封圈能够进一步提高A型导水槽和B型导水槽与滑槽滑动密封的效果。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A型导水槽、B型导水槽的方形开口还设有用于提高泵液效能的直角型导流板,所述直角型导流板为一侧侧板密闭且另一侧侧板设有开口的板体结构,且直角型导流板通过中心处转轴与方形开口下端转动连接,且方形开口内壁一侧设有用于驱动直角型导流板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通过设置直角型导流板,能够有效的提高A型导水槽、B型导水槽的导流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在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上下滑动时进行第一清洗区、分离区、第二清洗区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镀镍废液中次/亚磷酸盐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学镀镍废液贮存池(1)、次/亚磷酸盐浓缩液贮存池(2)、清洗液及废液贮存池(3)以及电渗析膜堆组件(4);所述电渗析膜堆组件(4)包括膜堆壳体(41)、第一电渗析膜堆(42)以及第二电渗析膜堆(43),所述膜堆壳体(41)由上到下等分为上部的第一清洗区(41a)、中部的分离区(41b)以及下部的第二清洗区(41c),所述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上下堆叠且滑动设置于所述膜堆壳体(41)内,且膜堆壳体(41)的顶盖(411)、底盖(412)内分别设有若干升降电机(44)并通过升降电机(44)输出轴与其对应的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的外壳(5)连接,升降电机(44)用于将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在膜堆壳体(41)内上部的第一清洗区(41a)、内中部的分离区(41b)以及内下部的第二清洗区(41c)之间进行切换工作区;所述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内均由阴离子交换膜(6)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第一电极室(61)、第一含磷废液室(62)、第一化学镀镍废液室(63)、第二含磷废液室(64)、第二化学镀镍废液室(65)以及第二电极室(66);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室(61、63)内对应设置有阳极、阴极棒,且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的外壳(5)一侧侧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室(61)、第一含磷废液室(62)、第一化学镀镍废液室(63)、第二含磷废液室(64)、第二化学镀镍废液室(65)以及第二电极室(66)的位置对应处的上部、下部对应设有进液口(51)、出液口(52),所述进液口(51)、出液口(52)处均设有用于电控启停的控制阀,且第一电渗析膜堆(42)各个进液口(51)与第二电渗析膜堆(43)的各个进液口(51)通过A型导水槽(7)一一对应连通,第一电渗析膜堆(42)的各个出液口(52)与第二电渗析膜堆(43)的各个出液口(52)通过B型导水槽(8)一一对应连通,所述A型导水槽(7)、B型导水槽(8)均与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的外壳(5)表面固定连接,且A型导水槽(7)、B型导水槽(8)用于在第一、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上下运动进行切换工作区时保持装置的持续运行,各个所述阴离子交换膜(6)一侧的第一和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内均设有与阴离子交换膜(6)平行且可沿第一或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内壁上下滑动且用于冲洗阴离子交换膜(6)的清洗组件(9),且第一和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内壁上部设有内载有电控启停的控制阀的注液软管(53)与清洗组件(9)连接,第一和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内壁下部设有排液口(54)以及控制排液口(54)电控启停的控制阀,所述膜堆壳体(41)内壁与A型导水槽(7)、B型导水槽(8)位置对应处对应设有用于导向以及密封的滑槽(45),所述滑槽(45)与膜堆壳体(41)上端连通,位于滑槽(45)一侧的膜堆壳体(41)外壁中部与各个第一或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的进液口(51)、出液口(52)间距位置对应处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进液通孔(46)、第一出液通孔(47),且位于滑槽(45)相对一侧的膜堆壳体(41)外壁上部、下部与第一或第二电渗析膜堆(42、43)的各个注液软管(53)、排液口(54)间距位置对应处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液通孔(48)、第二出液通孔(49),所述化学镀镍废液贮存池(1)侧壁上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化学镀镍废液室(63、65)所对应的第一进液通孔(46)连通,且其下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化学镀镍废液室(63、65)所对应的第一出液通孔(46)连通;所述次/亚磷酸盐浓缩液贮存池(2)上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含磷废液室(62、64)所对应的第一进液通孔(46)连通,且其下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含磷废
液室(62、64)所对应的第一出液通孔(46)连通;所述清洗液及废液贮存池(3)的清洗液池体(31)通过两组液泵以及管道分别与膜堆壳体(41)的上部、下部的各个第二进液通孔(48)连通,清洗液及废液贮存池(3)的废液池体(32)通过两组液泵以及管道分别与膜堆壳体(41)的上部、下部的各个第二出液通孔(49)连通;所述电渗析膜堆组件(4)一侧侧壁还设有电极水贮存箱(10),所述电极水贮存箱(10)侧壁上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电极室(61、63)所对应的第一进液通孔(46)连通,且其下部通过液泵以及管道与第一、第二电极室(61、63)所对应的第一出液通孔(46)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伟贺框胡小英张明杨黄凯华李铭珊任艳玲温勇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