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器件
,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现象是指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其光学性能(如透射率、吸收率、反射率)的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现象。基于电致变色技术制备的智能窗可以用于控制建筑物、飞机或汽车内部光照度,电致变色智能窗还可以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热辐射,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耗费的大量能源。因此,电致变色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致变色节能灵巧窗、汽车后视防眩镜和显示器件等行业领域。
[0003]在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在进行电极引出时,通常分别将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电极引线和连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电极引线从上下两片导电基底上分别引出,其需要进行两次热压焊,例如焊接下片的电极引线后,再翻转电致变色器件,焊接上片的电极引线,工艺复杂,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工作效率低下,且不利于良率的提高。
[0004]CN213365229U公开了一种该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材层、封装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封装层包括电致变色区和导通结构,所述导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区的外边缘,所述导通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相连的第一导通区和第二导通区;所述电致变色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一导通区内设置有第一导电浆和第一密封胶,所述第一导电浆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胶覆盖所述第一导电浆的至少部分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浆不与所述电致变色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接触;所述第二导通区内设置有第二密封胶、第二导电浆、第三导电层和第三基底层,所述第三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二导电浆靠近所述第三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一导电浆接触,所述第二密封胶覆盖所述第二导电浆的至少部分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由电致变色区延伸至第一导通区上方,且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一导电浆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一导电浆之间设置有第一汇流条;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条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电浆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浆与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汇流条与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的间隙宽度;优选地,除第一导电浆和第一汇流条占据的空间外,第一导通区内其它空间全部填充所述第一密封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与第二导电浆之间设置有第二汇流条;优选地,所述第二汇流条的宽度大于第二导电浆的宽度;优选地,除第二导电浆和第二汇流条占据的空间外,第二导通区内其它空间全部填充所述第二密封胶。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区与第一导通区的交界面记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导通区和第二导通区的交界面记为第二界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一端位于第二界面处,所述第一汇流条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界面处,或与第一界面之间保留间隔;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浆的一端面与第二导电浆的一端面于第二界面处形成面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浆的另一端面与第一界面之间保留间隔并在间隔内填充第一密封胶,所述第二导电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边缘之间保留间隔并填充第二密封胶;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浆的一端面和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导电浆的一端面于第二界面处形成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和变色材料层,所述离子存储层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层一侧,或所述变色材料层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层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材层和封装层之间设置第一光学胶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紧贴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峰,刘振钊,彭剑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