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材抛光检测的
,具体涉及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
技术介绍
[0002]抛光技术是表面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抛光机将钢管表面的毛糙部分打磨掉,以达到产品想要的镜面效果;一般钢管的表面处理均采用机械抛光的方式来达到亚光面或者镜面的效果;在抛光完成后需要另外单独对合格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收集,而且在管材上料时,也是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抛光完成后需要另外单独对合格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收集,而且在管材上料时,也是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生产效率非常低,且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包括用于管材上料的自动上料架,所述自动上料架的后方设置有管材抛光机,所述管材抛光机的后方设置有抛光过渡架,所述抛光过渡架的后方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管材上料的自动上料架(11),所述自动上料架(11)的后方设置有管材抛光机(12),所述管材抛光机(12)的后方设置有抛光过渡架(13),所述抛光过渡架(13)的后方设置有涡流探伤自动检测装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架(11)内设置第一转轴(111),所述第一转轴(111)的斜下方设置有第二转轴(112),所述第一转轴(111)上设置有套筒(113),所述第二转轴(112)上设置有卷带轮(1120);所述自动上料架(11)内还设置有上料带(114),所述上料带(114)的一侧与自动上料架(11)连接,另一侧绕过套筒(113)与卷带轮(1120)连接;所述套筒(113)的后方设置有整平输送带(115),所述整平输送带(115)的末端设置有倾斜的上料斜坡(116),所述上料斜坡(116)的末端设置限位板(16),所述上料斜坡(116)末端的下方设置有推料气缸(118),所述推料气缸(118)上设置有推料块(119),所述限位板(16)的后方还设置有上料架输送装置(1111);所述整平输送带(115)上方设置有高度限位板(1112),所述高度限位板(1112)通过螺杆调节装置(1113)安装在自动上料架(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抛光机(12)下方设置有水箱(121),所述水箱(121)上方套设有外壳(122),所述水箱(121)上方且位于外壳(122)内安装有第一隔板(123),所述第一隔板(123)将外壳(122)内部分割为除尘通道(124)和抛光区域(125);所述水箱(121)上且位于第一隔板(123)的两侧开设有进尘口(126)和出尘口(127);所述进尘口(126)上方安装有抛光轮(128),所述抛光轮(128)上方设置有抛光盖板(129);所述出尘口(127)上方且位于除尘通道(124)内设置有空气滤芯(1211),所述除尘通道(124)上方通过管道与除尘专用离心风机(1212)连通;所述抛光区域(125)上方设置有第二隔板(1213),所述除尘专用离心风机(1212)安装在第二隔板(1213)上;所述外壳(122)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2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2)的两端且与抛光轮(128)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料口(1215)和出料口(1216),所述进料口(1215)与上料架输送装置(1111)在同一高度上;所述抛光盖板(129)与开合气缸(1217)一端连接,所述开合气缸(1217)的另一端与第一隔板(12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材抛光检测一体化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21)内且位于第一隔板(123)下方设置有可调节水幕装置(15);所述可调节水幕装置(15)包括存水管(151),所述存水管(151)通过水泵与水箱(121)连通;所述存水管(151)的下方开设有出水口(152),所述出水口(152)上安装有可调节的水幕板;所述水幕板分为第一水幕板(153)和第二水幕板(154),所述第一水幕板(153)和第二水幕板(154)一侧紧贴呈三角形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德,王跃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岷河管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