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21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涉及化粪池清理技术领域,是由壳体、吸收罩和吸收泵构成,所述的壳体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壳体的一侧设有吸收罩,吸收罩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壳体与吸收泵管路连接,吸收罩的顶部设有连接臂,连接臂的末端设有滚轮,滚轮与轨道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利用配合使用的轨道,可以使壳体带动吸收罩沿化粪池壁移动,吸收罩顶端的刷子能够将池壁的污垢刷掉,同时吸收泵将被刷掉的污垢清理掉。其中的轨道可以预制在化粪池的边沿处,使用时将装置与轨道组装在一起,即可对池壁进行定期清理。即可对池壁进行定期清理。即可对池壁进行定期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化粪池清理
,具体涉及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化粪池是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池体。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有充足的时间水解。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化粪池的池壁,会聚集较多的无法用水清理的污垢,因此需要定期对化粪池的池壁进行清理。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
[0007]本技术的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是由壳体、吸收罩和吸收泵构成,所述的壳体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壳体的一侧设有吸收罩,吸收罩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壳体与吸收泵管路连接,吸收罩的顶部设有连接臂,连接臂的末端设有滚轮,滚轮与轨道相配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吸收罩为漏斗形,其顶部设有硬质毛刷。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吸收泵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吸收罩与吸收泵之间的管路连接为软连接。
[0011]本技术的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利用配合使用的轨道,可以使壳体带动吸收罩沿化粪池壁移动,吸收罩顶端的刷子能够将池壁的污垢刷掉,同时吸收泵将被刷掉的污垢清理掉。其中的轨道可以预制在化粪池的边沿处,使用时将装置与轨道组装在一起,即可对池壁进行定期清理。
[0012]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吸收罩的侧视图。
[0015]图中:壳体1、吸收罩2、吸收泵3、连接臂4、滚轮5、轨道6、底座7、万向轮8、毛刷9。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是由壳体1、吸收罩2和吸收泵3构成,所述的壳体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形状一般与化粪池的内壁相配合,使壳体1的侧壁与化粪池的内壁相贴合;壳体1的一侧设有吸收罩2,吸收罩2纵向排列,由上到下覆盖池壁,同时每个吸收罩2均配有一个与吸收泵3相连的污垢吸收口(如图2),吸收罩2用于刮除池壁的污垢,并将污垢吸走;吸收罩2与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吸收罩2为漏斗形,且与池壁相接触的一侧为大开口端,以增大与池壁的接触面积;吸收罩2的顶部设有硬质毛刷9,更利于池壁污垢的清理;壳体1与吸收泵3管路连接,吸收泵3可以将清理掉的污垢直接沿管道吸收和收集,所述的吸收泵3的底部设有底座7,底座7的底部设有万向轮8;吸收罩2的顶部设有
连接臂4,连接臂4的末端设有滚轮5,滚轮5与轨道6相配合,其中的轨道6直接预埋至化粪池的外沿,滚轮5与轨道6相配合,滚轮5可以设置为电驱动。
[0019]使用时滚轮5带动壳体1沿着化粪池的池壁移动,移动时毛刷9即进行池壁的清理,亦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硬度的毛刷;壳体1与吸收泵3相连的管路为硬质管路,进行清理时吸收泵3也利用底座7和万向轮8一起移动。
[0020]实施例2
[0021]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吸收罩2与吸收泵3之间的管路连接为软管连接。这样进行清理时吸收泵3无需跟壳体一起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粪池清理装置,是由壳体(1)、吸收罩(2)和吸收泵(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壳体(1)的一侧设有吸收罩(2),吸收罩(2)与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壳体(1)与吸收泵(3)管路连接,吸收罩(2)的顶部设有连接臂(4),连接臂(4)的末端设有滚轮(5),滚轮(5)与轨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辉
申请(专利权)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顺意通管道疏通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