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418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掩膜刻蚀的方法,在金属基体表面刻蚀出蜂巢骨架;其次利用薄膜沉积技术沿着基体表面蜂巢骨架内壁沉积多层膜,最后沉积一层使表面平整,得到蜂巢结构多层膜。这种蜂巢结构多层薄膜将层状结构的排列方向三维化,能够有效阻碍裂纹沿三个维度的扩展,提高了韧性;金属基体表面的蜂巢骨架有助于提高抗剪强度。的蜂巢骨架有助于提高抗剪强度。的蜂巢骨架有助于提高抗剪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多层膜的结构设计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强度和韧性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制备多层膜是提高表面强度和韧性的有效途径。微纳米尺度组元的尺寸效应、多界面结构的几何约束效应以及层状复合构型所特有的钝化裂纹和诱导裂纹偏转的能力赋予了多层膜优异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匹配。
[0003]按照多层膜的物相组成,用于制造业的金属表面多层膜主要包括金属/金属多层膜、陶瓷/金属多层膜和陶瓷/陶瓷多层膜。多层膜性能的优化主要包括结构调控和材料优化。在结构调控方面,国内外学者在保持多层膜逐层平铺这一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调控层厚、层厚比这两个结构参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强韧性的优化。
[0004]然而,受制于多层膜现有的结构特点,多层膜强度/硬度与韧性的进一步提升出现了新的瓶颈。一方面,多层膜的层状结构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排列,对沿平行于表面方向扩展的裂纹抵抗力不佳,影响韧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层间界面平面度高的结构特点使多层膜易沿层间界面断裂失效,受到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层间分离的现象,影响多层膜强度的提高。由上述分析可知,多层膜强韧性的进一步提升受制于其层状结构只沿单一方向排列的结构特点,只有打破这一结构上的束缚,引入更多的强韧化机制和可调结构参量才有望突破性地提升强度/硬度与韧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层膜层状结构只沿单一方向排列的结构特点造成的强韧性不足的问题。蜂巢结构多层膜是一种多层膜的构型设计,与材料无关;蜂巢结构多层膜可以是金属/金属多层膜、陶瓷/金属多层膜或陶瓷/陶瓷多层膜,相应的基体可以是表面能够被选择性刻蚀的任意金属材料。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
[0007]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包括基体表面蜂巢骨架和沿蜂巢骨架内壁沉积的多层膜。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结构,这种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将需要表面制备多层膜的金属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并对金属基体进行表面选择性刻蚀,形成金属基体表面蜂巢结构骨架;
[0009]步骤2:在金属基体表面蜂巢结构骨架的内壁交替沉积两种材料,形成多层膜;最后沉积一层使表面实现平坦化。
[0010]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1]步骤1中所述金属基体可以是表面能够被选择性刻蚀的任意金属材料,金属基体
包括钢铁、钛、铝、镁、钨、钽、铌、钼、铬,及以其中一种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合金。
[0012]步骤1中所述的表面预处理是指对金属基体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再分别用丙酮、酒精在超声波中清洗。
[0013]步骤1中所述的选择性刻蚀方法如下:
[0014]首先制作具有与蜂巢壁结构表面投影图案的掩膜板,然后在掩膜条件下,进行湿法刻蚀或干法刻蚀。
[0015]所述湿法刻蚀包括化学溶液腐蚀,干法刻蚀包括激光刻蚀或等离子刻蚀。
[00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蜂巢结构六边形边长L的范围为10

1000微米,蜂巢壁厚δ的范围为2

200微米,刻蚀深度H为5

50微米。
[0017]步骤2中所述的沉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具体包括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离子镀;多层膜相邻两层厚度之比d1/d2的变化范围为1

10,单层厚度范围为10纳米至4微米;最后沉积一层实现表面平坦化,其材料可以与多层膜材料相同或不同,其厚度不受多层膜层厚和层厚比限制。
[0018]步骤2中所述的两种材料可以是两种金属、陶瓷和金属以及两种陶瓷,分别形成金属/金属多层膜、陶瓷/金属多层膜以及陶瓷/陶瓷多层膜;两种材料形成的多层膜包括TiN/Ti、CrN/Cr、CrN/AlN、TiN/Si3N4、Cu/Cr、TiN/CrN、Cu/Zr、Al2O3/Al、SiC/Al、WN/Ni、WC/Ni、WN/TaN、WC/Mo2C。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蜂巢正六棱柱体结构具有优秀的几何力学性能,以其极佳的抗压、抗弯和抗断裂特性而闻名于世。在图1所示结构中,三维连通的蜂巢结构基体骨架能够提升抗剪强度。
[0021]2)蜂巢构型化增韧与多层膜增韧相结合,形成多尺度增韧机制,提高对裂纹沿平行于表面方向扩展的阻碍能力。蜂巢几何结构保证了裂纹沿平行于表面的方向扩展时必遇多层膜。当裂纹遇多层膜偏转时,不但可发挥多层膜自身的增韧效果,而且由于蜂巢六边形的边长处于101‑
102微米量级,远大于多层膜的层厚(10
‑1‑
101微米量级),则可显著增大裂纹扩展路径,形成多尺度增韧,再次提高韧性。若裂纹遇到多层膜时不发生明显偏转,则继续向前扩展需要不断穿过多层膜,可多次发挥多层膜自身的增韧效果。
[0022]因此,将多层膜设计成蜂巢结构能够进一步突破当前多层膜强韧化的瓶颈,实现综合力学性能的再次提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金属表面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构型多层膜,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1:将需要表面制备多层膜的金属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并对金属基体进行表面选择性刻蚀,形成金属基体表面蜂巢结构骨架。
[0027]步骤1.1:选取需要表面制备多层膜的金属作为基体,将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再
分别用丙酮、酒精在超声波中清洗。
[0028]优选的,基体材料可以是钢铁、钛、铝、镁、钨、钽、铌、钼、铬,及以其中一种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合金。
[0029]步骤1.2:制作具有与蜂巢壁结构表面投影图案的掩膜板。蜂巢六边形边长L的范围为10

1000微米,蜂巢壁厚δ范围为2

200微米。
[0030]步骤1.3:然后在掩膜板遮盖条件下,进行湿法刻蚀(化学溶液腐蚀)或干法刻蚀(如激光刻蚀或等离子刻蚀)。刻蚀深度(即蜂巢壁高度H)为5

50微米。
[0031]步骤2:利用物理气相沉积镀膜,通过控制相关变量,在刻蚀后的基体表面交替沉积两种材料,相邻两层厚度之比的变化范围为1

10,单层厚度范围为10纳米

4微米。多层薄膜可以为金属/金属多层膜、金属/陶瓷多层膜或者陶瓷/陶瓷多层膜。优选的,多层膜包括TiN/Ti、CrN/Cr、CrN/AlN、TiN/Si3N4、Cu/Cr、TiN/CrN、C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表面蜂巢骨架和沿蜂巢骨架内壁沉积的多层膜。2.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结构,这种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需要表面制备多层膜的金属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并对金属基体进行表面选择性刻蚀,形成金属基体表面蜂巢结构骨架;步骤2:在金属基体表面蜂巢结构骨架的内壁交替沉积两种材料,形成多层膜;最后沉积一层使表面实现平坦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金属基体可以是表面能够被选择性刻蚀的任意金属材料,金属基体包括钢铁、钛、铝、镁、钨、钽、铌、钼、铬,及以其中一种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合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表面预处理是指对金属基体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再分别用丙酮、酒精在超声波中清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选择性刻蚀方法如下:首先制作具有与蜂巢壁结构表面投影图案的掩膜板,然后在掩膜条件下,进行湿法刻蚀或干法刻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表面的蜂巢结构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梓源王慧陶曹龙李均明钟黎声赵明轩许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