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94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氮气吸脱附实验后的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基于预设的三维孔隙形态模型,对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进行匹配,以判断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其中,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包括连通型孔隙和非连通型孔隙;基于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计算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基于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分析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发育特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缺少对不连通性孔隙的分析研究以及不能定量表征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技术问题。能定量表征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技术问题。能定量表征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页岩储层孔隙系统是页岩油气的直接赋存、富集的场所,是页岩油气资源储集空间。孔隙形态对于页岩油气的赋存富集均有重要影响,例如等体积的管状孔隙与墨水瓶状孔隙相比,墨水瓶状孔隙的表面积更大,迂曲率更高,更易于吸附页岩油气。
[0003]页岩储层孔隙类型较为复杂多样,不同类型孔隙的形态差异性较大,例如,有机质孔隙多为球形和椭球形的孔隙,粘土矿物之间的层间孔隙多为平板狭缝状,通过对孔隙形态的分析,可以侧面反映出不同类型孔隙发育的情况,使得对于孔隙吸附、渗流能力的研究更加准确和深入。孔隙形态可分为连通性孔隙和不连通性孔隙,以往研究仅对连通性孔隙进行探究,而忽略了对不连通性孔隙的分析研究。不连通的孔隙对于页岩油气的赋存、富集极为不利,这些孔隙不能成为页岩油气渗流的通道;连通性孔隙是页岩油气渗流、排逸的主要通道,对油气的储存富集和资源开采极为关键。另外,页岩孔隙类型、结构形态复杂多样,对于孔隙发育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分析,目前也不能定量的表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对不连通性孔隙的分析研究以及不能定量表征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获取氮气吸脱附实验后的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
[0008]基于预设的三维孔隙形态模型,对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进行匹配,以判断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其中,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包括连通型孔隙和非连通型孔隙;
[0009]基于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计算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
[0010]基于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分析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发育特征。
[0011]优选的,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中,所述基于预设的三维孔隙形态模型,对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进行匹配,以判断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具体为:
[0012]将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的磁滞回线与所述三维孔隙形态模型中预设的磁滞回线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判断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
[0013]优选的,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中,所述三维孔隙形态模型中包含至少六种磁滞回线,六种磁滞回线分别为圆柱形孔磁滞回线、平板狭缝型孔磁滞回线、楔形孔磁滞回线、尖壁型孔磁滞回线、墨水瓶孔磁滞回线以及密封死孔磁滞回线。
[0014]优选的,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中,所述基于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计算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具体为:
[0015]基于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采用FHH模型计算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
[0016]优选的,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中,所述FHH模型具体为:
[0017]ln(V/V0)=A(ln(ln(P0/P))+constant,
[0018]A=D

3,
[0019]其中,V是氮气吸脱附实验中与平衡压力P相对应的孔隙累积体积分数,V0为单层吸附体积,P0为饱和吸附压力,A是ln(ln(P0/P))对比ln(V)获取的曲线图的斜率值,constant为FHH模型的一常数。
[0020]优选的,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中,所述分形维数包括用于定量表征页岩孔隙表面结构的不规则性的第一分形维数以及用于定量表征页岩孔隙表面结构的非均质性的第二分形维数。
[0021]优选的,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中,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发育特征至少包括页岩的TOC含量、热成熟度和矿物组成。
[00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装置,包括:
[0023]曲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氮气吸脱附实验后的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
[0024]形态匹配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三维孔隙形态模型,对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进行匹配,以判断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其中,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包括连通型孔隙和非连通型孔隙;
[0025]分形维数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计算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
[0026]发育特征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分析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发育特征。
[002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0028]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
[0029]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0030]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氮气吸附实验后的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基于预设的三维孔隙模型对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进行匹配,进而判断出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同时将连通性孔隙和不连通性孔隙考虑在内,弥补了过往孔隙形态分析中忽
略不连通性孔隙分析的不足,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分形特征分析,量化表征孔隙发育的复杂程度、非均质程度和连通性特征,为孔隙系统的吸附、渗流能力分析研究和储层储集性能评价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3]图2a是本专利技术YX1样品的等温吸脱附曲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4]图2b是本专利技术YX1样品的等温吸脱附曲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5]图2c是本专利技术YX1样品的等温吸脱附曲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6]图2d是本专利技术YX1样品的等温吸脱附曲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7]图2e是本专利技术YX1样品的等温吸脱附曲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8]图2f是本专利技术YX1样品的等温吸脱附曲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氮气吸脱附实验后的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基于预设的三维孔隙形态模型,对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进行匹配,以判断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其中,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包括连通型孔隙和非连通型孔隙;基于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计算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基于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分析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发育特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三维孔隙形态模型,对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进行匹配,以判断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具体为:将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的磁滞回线与所述三维孔隙形态模型中预设的磁滞回线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判断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形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孔隙形态模型中包含至少六种磁滞回线,六种磁滞回线分别为圆柱形孔磁滞回线、平板狭缝型孔磁滞回线、楔形孔磁滞回线、尖壁型孔磁滞回线、墨水瓶孔磁滞回线以及密封死孔磁滞回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计算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具体为:基于所述页岩储层岩心的等温吸脱附曲线,采用FHH模型计算出所述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页岩油气储层微观孔隙形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HH模型具体为:ln(V/V0)=A(ln(ln(P0/P))+constant,A=D

3,其中,V是氮气吸脱附实验中与平衡压力P相对应的孔隙累积体积分数,V0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振唐友军李贤庆李美俊何大祥刘彬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