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723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液压车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升降装置、调节装置、刹车装置、主体、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调节装置包括承载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分别设于两容纳槽中,且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均与第二踏板连接;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排气开关和第二排气开关。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通过调节装置改变升降装置的高度,通过调整调节组件与排气开关的距离,实现了床体两端下降程度的不同,从而实现了床体倾斜的调节,改变传统的手摇方式,通过排气开关实现床体高度的调节,便于机械结构,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且装置整体的机械故障率低。且装置整体的机械故障率低。且装置整体的机械故障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液压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病床往往设置在医院中,用于给病人休息使用,病床主要由床体和底架构成,现有的液压车底架往往配备的是手摇装置,通过转动手摇装置,使得上方的床体能够升降,从而满足所需的高度,这种方式极易出现转轮卡死的情况,导致升降不能正常进行,且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调节的高度不能精准控制,只能水平调节,无法实现床体的倾斜,适用范围有限,且手摇方式的病床的结构复杂,所需空间较大,装置故障率高,还有一些气缸驱动升降的床体,往往需要有人去按压排气按钮,将气缸中的气体放出,方能调节床体的高度,但是这种手按压的方式不能控制排放气体的量,导致不能精准控制床体的高度,或是倾斜程度,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解决现有液压车底架调节高度不精准,床体不能倾斜设置,结构复杂,体积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升降装置、调节装置、刹车装置、主体、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升降装置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且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踏板位于所述主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设于所述主体内侧,所述第二踏板位于所述主体下方,且所述第二踏板与所述调节装置连接,所述刹车装置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承载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承载件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承载件上设有两容纳槽,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分别设于两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均与所述第二踏板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排气开关和第二排气开关,所述第一排气开关设于所述升降装置靠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排气开关设于所述升降装置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内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连接片、第一传动轴和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转轴设于其中一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踏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按压部可调节地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按压片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螺栓靠近所述第一排气开关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按压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车底架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连接片、第二传动轴和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二转轴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泽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康进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