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62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包括浇筑墙体,所述浇筑墙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梁本体,所述浇筑墙体的侧表面且位于上部连梁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双连梁隔膜,所述双连梁隔膜的内部开设有混凝土键,所述浇筑墙体的侧表面且位于双连梁隔膜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部连梁本体,所述上部连梁本体、下部连梁本体的内部均设置有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筋圈,所述双连梁隔膜与上部连梁本体、下部连梁本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连梁隔膜,并且双连梁隔膜设置有混凝土键,便于在施工时可通过混凝土键浇筑及振捣下部连梁本体内的混凝土,保证连梁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连梁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连梁混凝土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连梁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外结构专家就开始研究双连梁抗震,双连梁的抗震性能非常优异,是解决传统单连梁抗震的完美解决方案,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双连梁却未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究其原因,症结在于施工,现有施工工艺很难保证水平通缝的形成,无法保证上、下双连梁的施工质量,双连梁在现场施工时质量无法保证,施工进度慢,而这也正是工程参与各方无法接受的,所以双连梁方案一直未得到推广应用。
[0003]现场施工双连梁时通常在中间设一道聚苯板形成通缝,这样施工会产生以下问题:下部连梁本体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甚至出现局部空腔,中间聚苯板的定位无法保证,故不能保证连上下双连梁的截面尺寸,无法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包括浇筑墙体,所述浇筑墙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梁本体,所述浇筑墙体的侧表面且位于上部连梁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双连梁隔膜,所述双连梁隔膜的内部开设有混凝土键,所述浇筑墙体的侧表面且位于双连梁隔膜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部连梁本体,所述上部连梁本体、下部连梁本体的内部均设置有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筋圈,所述双连梁隔膜与上部连梁本体、下部连梁本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支撑结构。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上部连梁本体与下部连梁本体的侧表面均设置有侧面模板,所述下部连梁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底部模板。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侧面模板与底部模板相互垂直设置。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钢筋圈与横向钢筋的数量均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钢筋圈均匀分布在横向钢筋的外表面。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上部连梁本体、下部连梁本体、双连梁隔膜相互平行设置。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支撑结构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并且均匀分布在双连梁隔膜与上部连梁本体、下部连梁本体之间。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通过设置双连梁隔膜,并且双连梁隔膜设置有混凝土键,便于在施工时可通过混凝土键浇筑及振捣下部连梁本体内的混凝土,保证连梁混凝土施工质量。
[00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双连梁隔膜的侧表面通过设置支撑结构可以保证上下连梁的截面尺寸及保护层厚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的浇筑后的剖面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的未浇筑正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的侧视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浇筑墙体;2、上部连梁本体;3、双连梁隔膜;4、混凝土键;5、下部连梁本体;6、横向钢筋;7、钢筋圈;8、支撑结构;9、侧面模板;10、底部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包括浇筑墙体1,浇筑墙体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梁本体2,浇筑墙体1的侧表面且位于上部连梁本体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双连梁隔膜3,通过设置双连梁隔膜 3,并且双连梁隔膜3设置有混凝土键4,便于在施工时可通过混凝土键4浇筑及振捣下部连梁本体5内的混凝土,保证连梁混凝土施工质量,双连梁隔膜3的内部开设有混凝土键4,通过设置混凝土键4便于在施工时浇筑及振捣下部连梁本体5内的混凝土,浇筑墙体1的侧表面且位于双连梁隔膜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部连梁本体5,上部连梁本体2、下部连梁本体5的内部均设置有横向钢筋6,横向钢筋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筋圈7,通过设置横向钢筋6、钢筋圈7用于固定混凝土,使上部连梁本体2、下部连梁本体5更加固定,双连梁隔膜3与上部连梁本体2、下部连梁本体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支撑结构8,通过设置支撑结构8可以保证上下连梁的截面尺寸及保护层厚度。
[0027]上部连梁本体2与下部连梁本体5的侧表面均设置有侧面模板9,下部连梁本体5的
下表面设置有底部模板10,通过设置侧面模板9、底部模板10防止浇筑时混凝土流失,侧面模板9与底部模板10相互垂直设置,钢筋圈7与横向钢筋6的数量均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钢筋圈7均匀分布在横向钢筋6 的外表面,上部连梁本体2、下部连梁本体5、双连梁隔膜3相互平行设置,支撑结构8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并且均匀分布在双连梁隔膜3与上部连梁本体2、下部连梁本体5之间。
[0028]工作原理:上部连梁本体2、下部连梁本体5之间通过设置双连梁隔膜3,并且双连梁隔膜3设置有混凝土键4,便于在施工时可通过混凝土键4浇筑及振捣下部连梁本体5内的混凝土,保证连梁混凝土施工质量,双连梁隔膜3 的侧表面通过设置支撑结构8,可以保证上下连梁的截面尺寸及保护层厚度。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包括浇筑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墙体(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梁本体(2),所述浇筑墙体(1)的侧表面且位于上部连梁本体(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双连梁隔膜(3),所述双连梁隔膜(3)的内部开设有混凝土键(4),所述浇筑墙体(1)的侧表面且位于双连梁隔膜(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部连梁本体(5),所述上部连梁本体(2)、下部连梁本体(5)的内部均设置有横向钢筋(6),所述横向钢筋(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筋圈(7),所述双连梁隔膜(3)与上部连梁本体(2)、下部连梁本体(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支撑结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连梁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连梁本体(2)与下部连梁本体(5)的侧表面均设置有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昱梵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