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移动回收秤、回收秤系统及资源回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356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移动回收秤、回收秤系统及资源回收方法,该智能移动回收秤,包括:移动称重推车,移动称重推车内置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称重传感器、称重箩筐;所述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包括转换传输电路和嵌入式芯片;称重传感器,用于对称重箩筐内所放的回收资源的重量进行采集;转换传输电路,用于对称重传感器采集的重量数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嵌入式芯片,用于将数字重量数据编码封装为二维码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弥补现有上门回收系统面向对象的不普遍的情况,该搭配应用程序的智能移动回收秤的便携、大容量以及智能化等特征,能够满足回收人员对于个体居民回收需求。能够满足回收人员对于个体居民回收需求。能够满足回收人员对于个体居民回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移动回收秤、回收秤系统及资源回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移动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移动回收秤、回收秤系统及资源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调研,在废纸回收领域,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上门回收公司以及上门回收设备,但是这些回收公司多面向企业以及科技产业园,很少有面向居民个体的上门。在上门回收设备方面,市面常见的上门回收设备多不具备智能化,且成本造价高昂。而个体居民家中的废纸由于占空间,短期积累价值低等问题,无法有效回收,往往被遗弃。
[0003]因此,制作一种可便携上门回收,可联网,帮助用户实时将废纸资源转换为可见利益,激起民众个体小量废纸资源的回收,促进国家废纸自给自足的设备或者系统,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上门回收系统面向对象不普遍的情况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回收秤、回收秤系统及资源回收方法,该智能移动回收秤系统便携、大容量以及智能化等特征,能够满足回收人员对于个体居民回收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智能移动回收秤,包括:移动称重推车,移动称重推车内置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称重传感器、称重箩筐;所述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包括转换传输电路和嵌入式芯片;称重传感器,用于对称重箩筐内所放的回收资源的重量进行采集;转换传输电路,用于对称重传感器采集的重量数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嵌入式芯片,用于将数字重量数据编码封装为二维码信息。
[0007]优选地,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还包括:充电电池、充电电路、充供电选择电路、充电保护电路、电量采集与显示电路;充供电选择电路、充电保护电路均和充电电路连接,充电电路还和充电电路、嵌入式芯片连接,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连接,电量采集与显示电路和充电电池连接。
[0008]优选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感L1、充电指示灯LED1、充电指示灯LED2、双向稳压二极管D1;充电管理芯片U1的信号为SLM6500;
[0009]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还通过双向稳压二极管D1、电容C1连接至第五引脚,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五引脚,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二引脚还依次通过电阻R1、充电指示灯LED1、电阻R2连接至第三引脚,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充电指示灯LED2、电阻R3连接至第四引脚,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六引脚还依次通过电容C2连接至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还通过电阻R4连接至第六引脚,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还通过电感L1连接至第七引脚。
[0010]优选地,充供电选择电路包括USB接口U2、二极管D2、场效应管Q1和电阻R5;USB接口U2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连接至地,USB接口U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二引脚,USB接口U2的第一引脚还通过电阻R5连接至地,USB接口U2的第一引脚还通过二极管D2连接至充电保护电路,SB接口U2的第一引脚还连接至场效应管Q1的栅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漏极均连接至充电保护电路;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U3、电阻R6、电容C3、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池保护芯片U3的芯片的型号是DW01C

G;电池保护芯片U3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6连接至场效应管Q1的漏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还连接至电容C2的一端,电池保护芯片U3的第五引脚还通过电容C3连接至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还连接至地,电池保护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至地,电池保护芯片U3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场效应管Q2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至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至效应管Q3的漏极,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至电池保护芯片U3的第三引脚,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至地,电池保护芯片U3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至地,电池保护芯片U3的第三引脚。
[0011]优选地,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还包括:屏幕驱动与显示电路;屏幕驱动与显示电路,用于将二维码信息进行解析,并通过预设代码规则将二维码放大,正确地显示在LCD屏幕上,供移动终端扫描。
[0012]优选地,嵌入式芯片的型号是STM32f103RCT6。
[0013]一种智能移动回收秤系统,包括:智能移动回收秤和安装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智能移动回收秤和移动终端无线连接;智能移动回收秤,用于对称重箩筐内所放的回收资源的重量进行采集;对称重传感器采集的重量数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数字重量数据编码封装为二维码信息,供移动终端扫描;移动终端,用于通过扫描二维码信息,获取回收资源的重量和对应的用户积分存储。
[0014]一种基于智能移动回收秤系统的资源回收方法,包括:
[0015]S1,上门回收人员携带智能移动回收秤上门回收;
[0016]S2,智能移动回收秤称量回收资源的重量,将重量数据进行处理,展示出重量数据对应的二维码;
[0017]S3,用户在移动终端选择可回收资源种类,并扫描智能移动回收秤展示的二维码;
[0018]S4,移动终端对二维码中封装的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回收资源的重量,并将重量对应积分累计在用户账户中。
[0019]优选地,步骤S2包括:智能移动回收秤将重量数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数字重量数据编码封装为二维码信息,并显示。
[0020]优选地,步骤S4之后还包括:用户通过回收资源所得的积分在应用程序的商城内部进行商品兑换,实现了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0021]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2]上门回收人员携带智能移动回收秤上门回收;智能移动回收秤称量回收资源的重量,将重量数据进行处理,展示出重量数据对应的二维码;移动终端对二维码中封装的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回收资源的重量,并将重量对应积分累计在用户账户中,因而,本专利技术能弥补现有上门回收系统面向对象的不普遍的情况,该搭配应用程序的智能移动回收秤的便携、大容量以及智能化等特征,能够满足回收人员对于个体居民回收需求;
[0023]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移动回收秤包括:充电电池、充电电路、充供电选择电路、充电保护电路,电路的电源供给包括两种方式:锂电池对整个回收秤进行供电,二是外部电源在给锂电池充电的同时,给内部系统(回收秤)进行供电,因而,本专利技术能便携且能持续工作,满足了上门回收市场中对于个体居民需频繁移动的特点;且本专利技术在锂电池充电上做到高效安全,在放电方面做到了低压保护,安全性更好,能对设备进行有效保护;
[0024]用户通过回收资源所得的积分可在商城内部进行商品兑换,与市面上的回收反馈机制相比,大大提高了资源本身价值的转换率,同时将占空间的、难以积累的资源转换为线上的积分,实现了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个体居民对于少量可回收资源的回收积极性。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移动回收秤,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称重推车,移动称重推车内置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称重传感器、称重箩筐;所述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包括转换传输电路和嵌入式芯片;称重传感器,用于对称重箩筐内所放的回收资源的重量进行采集;转换传输电路,用于对称重传感器采集的重量数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嵌入式芯片,用于将数字重量数据编码封装为二维码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移动回收秤,其特征在于,嵌入式主控核心电路板还包括:充电电池、充电电路、充供电选择电路、充电保护电路、电量采集与显示电路;充供电选择电路、充电保护电路均和充电电路连接,充电电路还和充电电路、嵌入式芯片连接,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连接,电量采集与显示电路和充电电池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移动回收秤,其特征在于,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感L1、充电指示灯LED1、充电指示灯LED2、双向稳压二极管D1;充电管理芯片U1的信号为SLM6500;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还通过双向稳压二极管D1、电容C1连接至第五引脚,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五引脚,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二引脚还依次通过电阻R1、充电指示灯LED1、电阻R2连接至第三引脚,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充电指示灯LED2、电阻R3连接至第四引脚,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六引脚还依次通过电容C2连接至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还通过电阻R4连接至第六引脚,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还通过电感L1连接至第七引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移动回收秤,其特征在于,充供电选择电路包括USB接口U2、二极管D2、场效应管Q1和电阻R5;USB接口U2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连接至地,USB接口U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二引脚,USB接口U2的第一引脚还通过电阻R5连接至地,USB接口U2的第一引脚还通过二极管D2连接至充电保护电路,SB接口U2的第一引脚还连接至场效应管Q1的栅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漏极均连接至充电保护电路;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U3、电阻R6、电容C3、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池保护芯片U3的芯片的型号是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锋王锐坤张俊发王栩义乔雯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