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16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易产生伴随着温度变化的裂纹的偏振片。偏振板(100)具备:偏振片层(30)、设于所述偏振片层(30)的一个表面的第一光学树脂膜(10)、和设于所述偏振片层(30)的另一个表面的第二光学树脂膜(50)。从厚度方向观察所述偏振板(100),所述偏振板(100)的外周缘的形状具有凹部、凸部、以及曲线部中的至少一个。偏振片层(30)的端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0.7μm,或者均方根高度(Sq)为0.4~0.8μm。μm。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偏振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振板。

技术介绍

[0002]偏振板通常包括包含色素的偏振片层、和设于偏振片层的两侧的一对光学树脂膜,且贴合于液晶单元或有机EL元件等显示面板后使用。偏振板的外周通常为与显示面板的显示部的外周缘相符的形状。
[0003]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部的外周缘在俯视下不是矩形形状、而是具有凹部、凸部、以及曲线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该显示部中使用的偏振板的外周缘也与之对应,不是矩形形状,而是具有凹部、凸部、以及曲线部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921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判明,在外周缘并非矩形形状、而是具有凹部、凸部、以及曲线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偏振板中,与外周缘为矩形的偏振板相比,在湿热环境下容易从偏振片层发生脱色、或在端面处光学树脂膜容易从偏振片剥离。与直线部相比,更容易在凹部、凸部及曲线部、或其附近出现此种现象。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板,是外周缘具有凹部、凸部、以及曲线部中的至少一个偏振板,不易发生湿热环境下的脱色,并且在端面处不易发生光学树脂膜从偏振片层的剥离。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具备偏振片层、设于所述偏振片层的一个表面的第一光学树脂膜、和设于所述偏振片层的另一个表面的第二光学树脂膜。此外,从厚度方向观察所述偏振板,所述偏振板的外周缘的形状具有凹部、凸部、以及曲线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偏振片层的端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0.7μm。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偏振板具备偏振片层、设于所述偏振片层的一个表面的第一光学树脂膜、和设于所述偏振片层的另一个面的第二光学树脂膜。此外,所述偏振片层的端面的均方根高度Sq为0.4~0.8μm。所述端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可以为0.3~0.7μm。
[0013]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的所述偏振片层的端面的最大高度Sz可以为5.0μm以下。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偏振板,是外周缘具有凹部、凸部、以及曲线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偏振板,并且不易发生湿热环境下的脱色,并且在端面处不易发生光学树脂膜从偏振片层的剥离。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7]图2的(a)~(c)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俯视图。
[0018]图3是立铣刀的刀尖附近的垂直于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专利技术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中,对于同等的构成要素使用同等的符号。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
[0020](偏振板)
[0021]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偏振板100的端面图表示于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100依次具备第一光学树脂膜10、粘接剂层20、偏振片层30、粘接剂层40、第二光学树脂膜50。
[0022]偏振片层30的例子是由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色素染色了的树脂层,也可以被拉伸。构成该树脂层的树脂可以是疏水性树脂,然而通常为亲水性树脂。亲水性树脂的例子为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EVA)树脂。疏水性树脂的例子为聚酰胺树脂、以及聚酯系树脂。偏振片层30在染色后可以由硼酸进行处理。偏振片层30的典型例为在聚乙烯醇膜吸附有碘并进行了取向的树脂层。在作为偏振片层的树脂层由聚乙烯醇系树脂等亲水性树脂构成的情况下,水分相对于外部的进出与疏水性树脂相比较多,认为这成为湿热环境下的脱色、端面处的光学树脂膜从偏振片层的剥离的原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可以抑制此种脱色、剥离。
[0023]偏振片层3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30μm、2~15μm、或2~10μm。
[0024]第一光学树脂膜10及第二光学树脂膜50通常为无色且透明的树脂膜。此种树脂膜的例子为保护膜、相位差膜、增亮(反射型偏振片)膜、防眩膜、防表面反射膜、反射膜、半透射反射膜、视角补偿膜、光学补偿膜、触摸传感器膜、防静电膜及防污膜。
[0025]构成各光学树脂膜的树脂的例子可以为纤维素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等)、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丙烯酸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等)、或聚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等)。第一光学树脂膜10及第二光学树脂膜50也可以为多层膜。
[0026]第一光学树脂膜10及第二光学树脂膜5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200μm。
[0027]第一光学树脂膜10及第二光学树脂膜50的材料及厚度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0028]粘接剂层20、40只要是能够将偏振片层30与第一光学树脂膜10或第二光学树脂膜50粘接的透明材料,则对于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定。粘接剂的一例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例如可以是氢化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或脂肪族环氧树脂。也可以将聚合引发剂(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或热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等)、或其他添加剂(敏化剂等)添加到环氧树脂中。
[0029]粘接剂的另一例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以及环氧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树脂。
[0030]粘接剂的另一例是聚乙烯醇系树脂等水系粘接剂。
[0031]粘接剂的另一例是压敏性粘接剂。压敏性粘接剂的例子为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硅酮系树脂、聚酯、聚氨酯、或聚醚等的压敏型粘接剂。
[0032]偏振片层30与第一光学树脂膜10可以仅经由粘接剂层20层叠,也可以在偏振片层30与粘接剂层20之间、粘接剂层20与第一光学树脂膜10之间设置易粘接层(未图示)。另外,偏振片层30与第二光学树脂膜50之间可以仅经由粘接剂层40层叠,也可以在偏振片层30与粘接剂层40之间、粘接剂层40与第二光学树脂膜50之间设置易粘接层(未图示)。易粘接层是能够提高粘接剂层20、40与偏振片层30、第一光学树脂膜10或第二光学树脂膜50之间的粘接力的层。
[0033]粘接剂层2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01μm~5μm、0.05~3μm、或0.1~1μm。在使用压敏性粘接剂的情况下,粘接剂层2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500μm、2~200μm、或2~50μm。
[0034]偏振板100的整体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0~500μm、10~300μm、或10~200μm。
[0035]可以在第一光学树脂膜10之下、或第二光学树脂膜50之上还设置压敏性粘接剂层(粘合层)及隔片膜。另外,可以在第一光学树脂膜10之下、或第二光学树脂膜50之上还设置防护膜。
[0036]隔片膜是能够从压敏性粘接剂层剥离的膜,且防止异物向压敏性粘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偏振板,是具备偏振片层、设于所述偏振片层的一个表面的第一光学树脂膜、和设于所述偏振片层的另一个表面的第二光学树脂膜的偏振板,从厚度方向观察所述偏振板,所述偏振板的外周缘的形状具有凹部、凸部以及曲线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偏振片层的端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μm~0.7μm。2.一种偏振板,是具备偏振片层、设于所述偏振片层的一个表面的第一光学树脂膜、和设于所述偏振片层的另一个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田清孝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