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10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0
一种流体转移装置(410),包括:壳体(412),其具有外壁(422)、形成在外壁中的多对槽(428、430),多对槽中的每一对彼此径向相对;针状物接口(414),其具有外壁(56,58)和内部延伸跨过外壁(456,458)的内壁(472),由此形成上隔室和下隔室(492,494),第一针状物(474)从内壁(472)向上延伸到上隔室(492)中,第二针状物(476)从内壁向下延伸到下隔室(494)中,内壁(472)中具有开口以形成流体通道(478);第一装填瓶(416),其具有柱塞和可刺穿盖(490);第二装填瓶(480),其具有柱塞和可刺穿盖(484);基部构件(418),该构件具有基部底壁(446)、从基部底壁向上延伸的柱塞壁(440);以及该布置使得第一装填瓶(416)被插入到基部构件(418)中,使得柱塞安置在柱塞杆(450)上,并且第二装填瓶(480)在壳体(412)中,其中,第二装填瓶(480)的可刺穿盖(484)面向第一针状物(474)。的可刺穿盖(484)面向第一针状物(474)。的可刺穿盖(484)面向第一针状物(47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转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转移,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流体从第一容器转移至填充有流体的第二容器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本领域中,将液体或流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是公知的,并且许多装置被用于促进该转移。然而,在医疗领域中,在这样做时必须非常小心,同时要符合无菌等所有要求。当需要将液体从第一容器转移到第二容器中,并且其中第二容器已经包含液体时,会出现一个具体问题。第二容器已经充满液体,并且这种容器将通常包括注射器主体,该注射器主体是一端具有柱塞而在第二端具有挡块或密封构件的玻璃圆筒。可选地,可以连接针状物。通常,主体已经与柱塞一起被消毒,而由于如果较多的流体被置于容器中将发生允许柱塞移动到非消毒区域中是不可接受的过程。如本文所用,术语“小瓶”是指具有可刺穿的塞子的玻璃容器,而装填瓶是具有可刺穿的塞子和柱塞的玻璃容器。
[0003]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容器之间转移这种流体。这种情况的一个示例是在用液体来冷冻肉体的情况下(使肉体对疼痛不敏感)。用于冷冻的典型注射要求待注射的液体为酸性。液体的酸性性质随后引起患者疼痛。因此,期望使用诸如碳酸氢钠化合物来中和或缓冲液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组合两种液体的装置和方法,由此允许将第一液体的一部分排放到装置的储存部分中。
附图说明
[0005]在这样总体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之后,将参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图,在附图中:
[000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移装置的侧视图;
[0007]图2是包含药物的小瓶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0008]图3是注射器和柱塞杆的侧视图;
[0009]图4是转移装置在使用前的横截面视图;
[0010]图5是装置放置在小瓶上的侧剖视图;
[0011]图6是示出刺穿小瓶的侧剖视图;
[0012]图7是示出盖被移除的横截面视图;
[0013]图8是注射器被连接到转移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9是示出了注射器准备置于小瓶上的横截面视图;
[0015]图10是示出了注射器连接到小瓶上的横截面视图;
[0016]图11是示出了混合组分的剖视图;
[0017]图12是示出将混合物吸入注射器中的剖视图;
[0018]图13是示出将转移组件置于小瓶上的横截面视图;
[0019]图14是示出了在插入小瓶之前的转移组件和小瓶的分解视图;
[0020]图1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转移组件的底部立体图;
[0021]图15B是该转移组件的底部平面图;
[0022]图16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转移组件的立体图;
[0023]图16B是该转移组件的底部平面图;
[0024]图17A是转移组件的分解视图;
[0025]图17B是该转移组件的底部透视图;
[0026]图17C至图17E示出了将转移组件放置在小瓶上的顺序;
[0027]图17F至图17H示出了另一实施例中的转移组件放置在小瓶上;
[0028]图18是转移组件的分解视图;
[0029]图19A至图19D是示出将转移组件放置在小瓶上以及将其取出的透视图;
[0030]图20A是包装后的转移组件的侧视图;
[0031]图20B是其分解视图;以及
[0032]图21是该转移组件的针状物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0033]图2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注射器的分解视图;
[0034]图23示出了图22的注射器的外壳和基部构件;
[0035]图24是基部构件的侧视图;
[0036]图25是沿图24中的线A

A截取的剖视图;
[0037]图26是第二装填瓶和外壳的侧视图;
[0038]图27A是基部构件和插入其中的装填瓶的侧视图;
[0039]图27B是沿图27A的线B

B截取的剖视图;
[0040]图28A是装填瓶插入其中的注射器下部的剖视图;
[0041]图28B是图28A中虚线所示的剖面线的放大视图;
[0042]图29是示出装填瓶前进到注射器中的剖视图;
[0043]图30A是示出了刺穿装填瓶的剖视图;
[0044]图30B是图30A中虚线所示部分的放大视图;
[0045]图31A示出刺穿并移除装填瓶的最后步骤;
[0046]图31B是图31A的虚线所示部分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更详细地参照附图并通过附图标记示出了一种转移系统,该转移系统一般由附图标记10表示,并适于与一般由附图标记12表示的小瓶一起使用。
[0048]小瓶12具有主体14,主体颈部由隔膜16密封,隔膜之上有盖18。药物20包含在主体14内,并且通常包括干成分,但也可使用流体。
[0049]转移系统10包括外壳24和圆形侧壁26。在圆形侧壁26上靠近其底部有突出部28。在其上端设有鲁尔连接器30。内壁32安装有本质上中空并具有穿刺端36的针状物34。如前所述,针状物34可以是长刺针。
[0050]安装在外壳24内部的是一个可移动构件40,可移动构件40具有顶壁42,顶壁中心有允许针状物34通过的孔44。从顶壁42向下延伸的是第一支脚46和第二支脚48。第一支脚46在其底部有向外延伸的凸缘50,而第二支脚48也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52。
[0051]提供盖56以容纳转移系统10。盖56具有带凹槽58的侧壁57,该凹槽适于与突出部28接合以将转移系统10保持在适当位置。侧壁57在其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60。凸缘60被设计成接收可剥离的密封带62,以便提供气密密封的包装。
[0052]本专利技术的输送系统优选地与具有注射器主体66和安装在其中的柱塞68的装填瓶一起使用。柱塞杆70被设计成可与柱塞68螺纹啮合。注射器主体66包括止挡72,以便使用者能用手适当地握住。在其前端,注射器主体66包括鲁尔连接器74。尽管可以使用任何所需的流体,但通常注射器主体66充满稀释剂76。
[0053]如图8和图9所示,柱塞杆70连接至柱塞68,然后迫使稀释剂76进入小瓶主体14中,如图10所示。然后药物和稀释剂可以被混合,并且如图11所示,组件被翻转。然后,混合物80被抽吸回注射器主体66中。然后当针状物组件连接至鲁尔连接器74时,混合物80准备好注射。
[0054]在图17A到图17H的实施例中,应当注意,外壳24在侧壁26上设置有一对孔86。在该实施例中,还提供了额外的一对支脚87,每个支脚具有形成在其外表面上的按钮88。在该实施例中,当可移动构件40向上移动时,按钮88在孔86中接合。
[0055]在壁26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肋90,该肋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凹槽92。因此,当随着小瓶12被抽出在按钮86上施加压力时,可移动构件40将向下移动,直到顶壁42与凹槽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流体转移装置(410),包括:壳体(412),其具有外壁(422)、形成在所述外壁中的多对槽(428、430),所述多对槽中的每一对彼此径向相对;针状物接口(414),其具有外壁(56、58)和内部延伸跨过所述外壁(456、458)的内壁(472),由此形成上隔室和下隔室(492、494),第一针状物(474)从所述内壁(472)向上延伸到所述上隔室(492)中,第二针状物(476)从所述内壁向下延伸到所述下隔室(494)中,所述内壁(472)中具有开口以形成流体通道(478);第一装填瓶(416),其具有柱塞和可刺穿盖(490);第二装填瓶(480),其具有柱塞和可刺穿盖(484);基部构件(418),所述构件具有基部底壁(446)、从所述基部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蒙
申请(专利权)人:塞普托东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