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门的开闭机构和具有该门的开闭机构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09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的开闭机构,其能够防止或以极高的概率来抑制被输送物、尤其是粉粒体从集装箱的门泄漏,并且能够安全地装载和储存该被输送物、尤其是粉粒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粉粒体的开闭机构为了将形成于由上面壁、侧面壁以及底面壁形成箱形而成的集装箱的、至少1个侧面壁的开口部打开或封闭而设于该开口部,该开闭机构构成为,为了将所述开口部打开或封闭,具有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该开口部的上端或其附近的外门和从所述外门向内侧空出预定距离的、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底面壁的内门,将所述内门设于如下的位置:在所述外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当所述内门向外方转动时,其上端缘抵接于所述外门的内表面。门的内表面。门的内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的门的开闭机构和具有该门的开闭机构的集装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
[0002]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安全地装载和储存被输送物、尤其是粉粒体的门的开闭机构和具有该门的开闭机构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3]以往,作为木质颗粒等粉粒体的输送方法,有一种由利用箱型的集装箱而成的散装货集装箱进行输送的输送方法。
[0004]这样的散装货集装箱所进行的输送例如通过在搭载于车辆的箱型集装箱设置内袋并向该内袋填充粉粒体来进行,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将箱型集装箱搭载于具有倾斜装置的装载台上,使上述箱型集装箱倾斜,从设于倾斜时成为上述内袋的下端的位置的粉粒体排出口排出粉粒体。
[0005]这样的集装箱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有所公开。
[0006]例如,在日本实开昭63

13199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散装货集装箱,其能够顺畅地排出货物,在进行该货物的排出时,不必担忧货物从侧方洒落,并且能够安全地进行货物的排出作业。
[0007]该散装货集装箱设有开闭门,该开闭门的下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固着在后板的下方,
[0008]在该开闭门的上方利用绞车固定有卷绕自如的绳索(wire)的端部,
[0009]在上述开闭门的侧部和与之相对应的开口部的侧部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货物的洒落的帆布,
[0010]并且设有引导板,其下端转动自如地固着于地板部的开闭门侧,在将上述开闭门水平地打开时,该引导板架设于该开闭门的内侧面和地板面之间。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

131992号公报(技术登记权利要求书,图1~3)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5]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散装货集装箱等用于输送粉粒体的箱型集装箱中,作为所填充的被输送物的粉粒体始终抵接于开闭门,以基于该被输送物的负载的按压力来按压开闭门,因此,尤其在忘记对开闭门的关闭进行锁定的情况下,存在粉粒体有可能从开闭门的自由端部漏出这样的问题。
[0016]因而,在安全性的方面要求进一步的改善。
[0017]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现状,欲提供如下的门的开闭机构和具有该门的开闭机构的集装箱:能够防止或以极高的概率来抑制被输送物、尤其是粉粒体从集装箱的门(开闭门)泄
漏,并且能够安全地装载和储存该被输送物、尤其是粉粒体。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集装箱的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为了将形成于由上面壁、侧面壁以及底面壁形成箱形而成的集装箱的、至少1个侧面壁的开口部打开或封闭而设于该开口部,
[0020]该开闭机构的特征在于,
[0021]所述开闭机构为了将所述开口部打开或封闭,具有外门和内门,该外门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该开口部的上端或其附近,该内门从所述外门向内侧空出预定距离,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底面壁,
[0022]所述内门设于如下的位置:在所述外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当所述内门向外方转动时,其上端缘抵接于所述外门的内表面。
[002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开闭机构,
[002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
[0025]所述外门构成为,
[0026]将所述开口部的外侧打开或封闭,其上端缘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开口部的上端或其附近的侧面壁,且下端侧为自由端部,
[0027]所述内门构成为,
[0028]将所述开口部的内侧打开或封闭,其下端缘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底面壁,且上端侧为自由端部,
[0029]该开闭机构构成为,通过在比所述内门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具有磁体的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吸附所述内门的上端部,将所述内门以立起的状态保持。
[0030]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开闭机构,
[003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
[0032]所述开口部形成为,
[0033]占所述侧面壁的下端部的四分之一至九分之一。
[0034]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开闭机构,
[003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
[0036]所述开口部形成为,
[0037]其内侧的开口尺寸占所述集装箱的侧面壁的下端部的七分之一至九分之一,
[0038]所述内门构成为,
[0039]与在所述内门和所述磁体之间产生的磁力的吸附力以及所述集装箱的内压相应地,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抵接或离开,
[0040]所述内门和所述磁体构成为,在所述集装箱的内压小于300kgf的情况,所述内门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在所述集装箱的内压为300kgf以上时,所述内门离开所述支承构件。
[0041]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开闭机构,
[004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
[0043]所述内门构成为,
[0044]所述内门的与所述外门的内表面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支承所述外门的转动的支承轴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门的与所述外门的内表面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所述外门的下
端缘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以下。
[0045]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开闭机构,
[004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
[0047]所述外门构成为,满足下述式子。
[0048]{(外门的质量)
×
(重力加速度)}≥[{(支承内门的支承轴的位置和被输送物的负载产生的力所施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
(支承外门的支承轴的位置和自内门施加力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支承内门的支承轴的位置和内门与外门的内表面抵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
(支承外门的支承轴的位置和外门的下端部之间的距离)}]×
(基于被输送物的负载施加于内门的力)。
[0049]根据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机构,
[005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
[0051]所述开口部形成于后端侧的侧面壁。
[005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0053]该集装箱具有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机构。
[005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55]本专利技术的开闭机构为了将形成于由上面壁、侧面壁以及底面壁形成箱形而成的集装箱的、至少1个侧面壁的开口部打开或封闭而设于该开口部,该开闭机构构成为,为了将所述开口部打开或封闭,具有外门和内门,该外门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该开口部的上端或其附近,该内门从所述外门向内侧空出预定距离,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底面壁,将所述内门设于如下的位置:在所述外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当所述内门向外方转动时,其上端缘抵接于所述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的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为了将形成于由上面壁、侧面壁以及底面壁形成箱形而成的集装箱的、至少1个侧面壁的开口部打开或封闭而设于该开口部,该开闭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为了将所述开口部打开或封闭,具有外门和内门,该外门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该开口部的上端或其附近,该内门从所述外门向内侧空出预定距离,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底面壁,所述内门设于如下的位置:在所述外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当所述内门向外方转动时,其上端缘抵接于所述外门的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构成为,将所述开口部的外侧打开或封闭,其上端缘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开口部的上端或其附近的侧面壁,且下端侧为自由端部,所述内门构成为,将所述开口部的内侧打开或封闭,其下端缘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底面壁,且上端侧为自由端部,该开闭机构构成为,通过在比所述内门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具有磁体的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吸附所述内门的上端部,将所述内门以立起的状态保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占所述侧面壁的下端部的四分之一至九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其内侧的开口尺寸占所述集装箱的侧面壁的下端部的七分之一至九分之一,所述内门构成为,与在所述内门和所述磁体之间产生的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永路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博克斯蒂克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