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电桩基智能制造的抱桩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953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风电桩基智能制造的抱桩提升装置,包括稳桩台架;所述稳桩台架由下提升部、上提升部、竖连板与移动轮组成,移动轮通过转轴安装在下提升部的底侧;抱桩器件设有两组,并分别由固定部与活动部组成,固定部与活动部均为半圆型结构,且活动部活动安装在固定部上。在桩基置于固定部的圆口内,通过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将活动部从固定部内转出,利用抱桩缸带动前端的弧形抱桩板对桩基夹装,分别通过上侧的抱桩器件将桩基夹紧,并利用上提升部对桩基向下移动,并通过下侧的抱桩器件将桩基夹紧后,松开上侧抱桩器件中的抱桩缸,并利用下提升部继续对桩基向下移动,进而依次交替将桩基安装到位。桩基安装到位。桩基安装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风电桩基智能制造的抱桩提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电基桩安装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风电桩基智能制造的抱桩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现在通过风力进行发电,而风电桩基在制造与安装时,会用到桩基的抱桩提升器。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020538303.X的专利中,公开了风电设备安装的平台用抱桩器,包括抱桩器主架机构和稳定支撑架机构,抱桩器主架机构包括抱桩器主体和移动主架,抱桩器主体固定连接在移动主架上,稳定支撑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架上并且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平台上,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架上并且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平台上,第三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平台上,移动主架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移动主架架设在第二支撑架上并且移动主架可在第二支撑架上滑移,移动主架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架并且移动主架架设在第三支撑架上,并且移动主架可在第三支撑架上滑移。/>[0004]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风电桩基智能制造的抱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桩台架(1);所述稳桩台架(1)由下提升部(101)、上提升部(102)、竖连板(103)与移动轮(104)组成,下提升部(101)与上提升部(102)之间通过四组竖连板(103)相连,且竖连板(103)的底端连接在下提升部(101)的底板(1011)上,顶端连接在上提升部(102)的底侧面上,移动轮(104)通过转轴安装在下提升部(101)的底侧;抱桩器件(2),抱桩器件(2)设有两组,并分别由固定部(201)与活动部(204)组成,固定部(201)与活动部(204)均为半圆型结构,且活动部(204)活动安装在固定部(201)上;固定部(201)包括:内弧形板框(2011),内弧形板框(2011)为半圆型结构,设有两组,并为上下相对结构;外弧形板框(2012),外弧形板框(2012)为半圆型结构,也设有两组,也为上下相对结构,两组外弧形板框(2012)的外侧还通过四组U型连框(20122)相连;水平连板(2013),水平连板(2013)连接在内弧形板框(2011)与外弧形板框(2012)之间,且水平连板(2013)的厚度为内弧形板框(2011)厚度的1/2;活动部(204)包括:内弧形插板(2041),内弧形插板(2041)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组内弧形板框(2011)的弧形卡槽A(20111)内,外弧形插板(2042),外弧形插板(2042)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组外弧形板框(2012)的弧形卡槽B(20121)内,弧形齿条(2044),弧形齿条(2044)设在内弧形插板(2041)与外弧形插板(2042)之间,并通过内连板(2043)分别与内弧形插板(2041)、外弧形插板(2042)相连,内连板(2043)的上下两端均小于弧形齿条(2044)。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风电桩基智能制造的抱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提升部(101)与上提升部(102)的结构相同,且下提升部(101)包括:底板(1011),底板(1011)为方形结构,其一端设有缺口,另一端连接有两组下滑轴(1013);横连板A(1012),横连板A(1012)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下滑轴(1013);顶板(1016),顶板(1016)也为方形结构,其宽度小于底板(1011),其底侧一端连接有两组上滑轴(1018);横连板B(1017),横连板B(1017)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上滑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霞洪锁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