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培良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292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金银花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痤疮是一种与内分泌异常雄激素相对较多造成皮脂代谢异常的有关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病变。好发于青春期所以老百姓俗称为“青春痘”。痤疮的发病与皮脂的代谢有关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会有皮脂代谢所以就会有发生痤疮的可能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病率。青春发育期高发。痤疮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也可发生在胸背上部及肩部,偶尔也发生于其他部位,眶周皮肤从不累及。开始时患者差不多都有黑头粉刺及油性皮脂溢出,还常有丘疹、结节、脓疱、脓肿、窦道或瘢痕。
[0003]以往痤疮被认为是皮脂腺疾病,实际上损害包括皮囊、皮脂腺及表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中医的理论:寒则迁引,热则弛张,人天相应。人和大自然的道理一样,寒凉就收缩,温热就肿胀。根据中医理论:诸疮痛痒皆属心,肺主毛皮,肺火大的人往往面红、鼻红、面部毛孔粗大,皮肤生疮,头发枯槁早白,皮肤干裂等。
[0004]现有治疗痤疮药物治疗时间长、疗效不显著、易复发且对人体有一定副作用的问题。专利技术人总结从事中医四十多年治疗痤疮与其他疮病的经验,认为痤疮是气分有热,血分有热,表热不散,终归是火毒。专利技术人为了疮患者方便治疗,总结出治疗痤疮的内服膏方,具有疗效可靠、快速、安全等优点,可制成膏剂携带,保管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该中药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
[0008]金银花14

17份,野菊花14

17份,苦参14

17份,白鲜皮14

17份,地骨皮18

23份,桑白皮18

23份,牡丹皮14

17份,薄荷8

12份,牛蒡子18

23份,茜草14

17份,生石膏20

40份,滑石14

17份。
[0009]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该中药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
[0010]金银花15

16份,野菊花15

16份,苦参15

16份,白鲜皮15

16份,地骨皮19

21份,桑白皮19

21份,牡丹皮15

16份,薄荷8

12份,牛蒡子19

21份,茜草15

16份,生石膏28

32份,滑石15

16份。
[0011]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该中药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
[0012]金银花15份,野菊花15份,苦参15份,白鲜皮15份,地骨皮20份,桑白皮20份,牡丹皮15份,薄荷10份,牛蒡子20份,茜草15份,生石膏30份,滑石15份。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按配比称取各中药成分,经两次熬煮、浓缩后得到清膏,在清膏中加入蜂蜜,继续浓缩至滴水成珠,冷却后即可得到中药膏剂。
[0014]进一步地,如上所述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两次熬煮的煎液合并,每次熬煮时间为2

3h。
[0015]进一步地,如上所述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煎液在浓缩前静置澄清,滤除固体物。
[0016]进一步地,如上所述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蜂蜜为已经通过炼制去除杂质、杀灭微生物的炼制蜂蜜。
[0017]进一步地,如上所述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膏剂为内服膏方,轻症患者日服两次,每次服用量为30ml;重症患者日服三次,每次服用量为30ml。
[0018]本专利技术中各中药成分的说明如下:
[0019]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经、心经、胃经。用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0020]野菊花:性微寒,味苦、辛。归心经、肝经。内服治疗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0021]苦参:性寒,味苦。归心经、肝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内服治疗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0022]白鲜皮:性寒,味苦。归脾经、胃经。内服治疗湿热疮毒、黄水疮、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痹、黄疸尿赤等症。
[0023]地骨皮:性寒,味甘。归肺经、肝经、肾经。用治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0024]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用治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0025]牡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经、肝经、肾经。用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打伤痛。
[0026]薄荷:性凉,味辛。归肺经、肝经。用治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红肿疼痛、皮肤瘙痒、麻疹透发不畅等。
[0027]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经、胃经。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荨麻疹、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症;对猩红热的预防、面神经麻痹也有一定的疗效。
[0028]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内服治疗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阏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0029]生石膏:性大寒,味甘、辛。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
[0030]滑石:性寒,味甘、淡。归膀胱经、肺经、胃经。用治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配方设计科学合理,中药成分金银花、野菊花、苦参、白鲜皮、地骨皮、桑白皮、牡丹皮、薄荷、牛蒡子、茜草、生石膏、滑石能够协同作用,能够实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毒痰、散结节、解散表热等功效,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痤疮的效果,且疗效较快。
[0033]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本专利技术的药理功效:
[0036]痤疮、痘、身上出现痘点,只是所发生的部位不同,都是同样的病理:气分、血分有热,肺热,肝热、胃热,肾脏也有热,还有热淫于外的特点。痤疮是内在脏腑变化外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金银花14

17份,野菊花14

17份,苦参14

17份,白鲜皮14

17份,地骨皮18

23份,桑白皮18

23份,牡丹皮14

17份,薄荷8

12份,牛蒡子18

23份,茜草14

17份,生石膏20

40份,滑石14

17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金银花15

16份,野菊花15

16份,苦参15

16份,白鲜皮15

16份,地骨皮19

21份,桑白皮19

21份,牡丹皮15

16份,薄荷8

12份,牛蒡子1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培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