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80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内设有一对升降机构,一对升降机构左右对称设置,一对升降机构上连接有升降板;一对升降机构包括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能够实现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同步同向升降和同步反向升降;升降板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板,旋转板绕升降板作圆周转动,旋转板上还转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固定组件;壳体上还连接有盖板,盖板连接有开合机构,开合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存在的不方便调节介入导管的位置和角度、以及固定不稳定的问题。定的问题。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


[0001]本专利技术设计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使用的导管没有固定装置固定,目前采用的固定方式是通过胶带固定,但是胶带固定不够稳定,容易出现胶带脱落导致导管移动,进而影响介入治疗的进行;此外,介入导管的位置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节,以保证实现最好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现有的固定装置还不方便对介入导管的位置进行调节;综上,现有技术中的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存在不方便调节介入导管的位置和角度、以及固定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急需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底板(2)上固定连接有壳体(3),壳体(3)内设有一对升降机构,一对升降机构左右对称设置,一对升降机构上连接有升降板(8);一对升降机构包括左升降机构(11)和右升降机构(9),左升降机构(11)和右升降机构(9)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能够实现左升降机构(11)和右升降机构(9)同步同向升降和同步反向升降;升降板(8)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板(10),旋转板(10)绕升降板(8)作圆周转动,旋转板(10)上还转动连接有固定板(60),固定板(60)上设有固定组件;壳体(3)上还连接有盖板(6),盖板(6)连接有开合机构(4),开合机构(4)与传动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包括与壳体(3)转动连接的转动轴(13),转动轴(13)上固定连接有主动杆(15),主动杆(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杆(17),从动杆(17)与主动杆(15)的长度相同;主动杆(15)和从动杆(17)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4),壳体(3)上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杆(14)相配合的限位块(18),连接杆(14)的端部与限位块(18)滑动和转动连接;从动杆(17)和连接杆(14)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杆(12),升降杆(12)上设有与连接杆(14)和从动杆(17)相配合的第一滑槽(16),连接杆(14)和从动杆(17)与第一滑槽(16)滑动和转动连接;一对升降机构包括左升降机构(11)和右升降机构(9),左升降机构(11)由左主动杆(23)和左升降杆(12)组成,右升降机构(9)由右主动杆(20)和右升降杆(12)组成,左升降杆(12)和右升降杆(12)之间转动连接有升降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包括与壳体(3)转动连接的蜗杆(32),蜗杆(32)啮合有蜗轮(31),蜗杆(32)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30);蜗轮(31)同轴固定连接有下锥齿轮(29),下锥齿轮(29)啮合有左锥齿轮(22)和右锥齿轮(21),右锥齿轮(21)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9)和右齿轮(33),右主动杆(20)上固定连接有与右齿轮(33)啮合的右啮合齿(34);左齿轮(25)固定连接有滑动外管(37),滑动外管(37)内滑动连接有转动内杆(26),转动内杆(26)上固定连接有左齿轮(25),左主动杆(23)上固定连接有与左齿轮(25)啮合的左啮合齿(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科介入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滑动外管(37)上设有凹槽(28),凹槽(28)内转动连接有限位圈(35),限位圈(35)控制滑动外管(37)左右滑动;主动齿轮(19)啮合有中转齿轮(38),中转齿轮(38)同轴固定连接有换挡齿轮(36),滑动外管(37)上固定连接有与换挡齿轮(36)相配合的调节齿轮(27);壳体(3)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轮(45),第二转轮(45)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44),第一主动锥齿轮(44)啮合有第一从动锥齿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殿昌
申请(专利权)人:乐陵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