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具体为一种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纳米气泡是指气泡粒径(直径)在数百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的气泡,这种气泡具有在水中存在时间长、气液传质效率高、比表面积大、强氧化性和带电性等特性。因此微纳米气泡在水产养殖、无土栽培、果蔬清洗、养生理疗和水环境治理等领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多为大型设备,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水域使用,小型设备也普遍具有工作噪音大、气泡质量差等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受限;其次,市面上的小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一般采用单级气泡处理,产生微纳米级的气泡数量较少且产生速率较慢;另外,市面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一般难以实现对微纳米气泡溶液的温度控制,无法满足在家用领域人们对微纳米气泡的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亟需一种稳定高效的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装置控制面(30)、框架总成、多级气泡生成机构、二次进气机构和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的装置控制面(30)固定在箱体(1)上,用于操纵装置运行和实时显示工作状态;所述的多级气泡生成机构、二次进气机构和智能控制系统与装置控制面(30)相连接,分别用于微纳米气泡生成和系统的智能控制;所述的框架总成固定在箱体(1)内部,用于固定高速旋切器(8)和气液混合泵(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进水口(2)、第二进水口(3)、出水口(17)、第一进气口(6)、第二进气口(10)、电源接口(23)、把手(24)、橡胶减震片(29)和装置控制面(30),所述第一进水口(2)、所述第二进水口(3)和所述出水口(17)并排排列设置在右侧板下部;所述第一进气口(6)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0)并排排列设置在右侧板中部;所述电源接口(23)安装在箱体(1)右侧上部;所述把手(24)位于箱体(1)左右两侧上部中间位置;所述橡胶减震片(29)安装在箱体(1)底部;所述装置控制面(30)位于箱体(1)前面和上面交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控制面(30)包括电源开关(25)、温度调节旋钮(26)、显示面板(27)、控制面板(28),所述电源开关(25)和所述温度调节旋钮(26)安装在装置控制面(30)的右侧;所述显示面板(27)和所述控制面板(28)设置在装置控制面(30)的左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气泡生成机构包括智能混水阀(4)、第一气液三通阀(5)、高速旋切器(8)、第二气液三通阀(9)、气液混合泵(12)、释气装置(13)、超声波振子(31),所述智能混水阀(4)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水口(2)和第二进水口(3)相连接;所述第一气液三通阀(5)通过管道与智能混水阀(4)出口相连接;所述高速旋切器(8)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液三通阀(5)相连接;所述第二气液三通阀(9)与高速旋切器出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气液混合泵(12)进口与第二气液三通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释气装置(13)进口通过管道与气液混合泵(12)出口相连接,释气装置(13)出口与出水口(17)相连接;所述超声波振子(31)与一水管侧壁相链接,此水管与出水口(17)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微纳米气泡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传晓,景志勇,金听祥,吴学红,朱世权,齐天,张铭威,王杰,马英杰,耿若晨,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轻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