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背板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65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背板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背板包括金属基层、第一PET膜、第二PET膜、第一耐候层和第二耐候层。金属基层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PET膜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PET膜贴设于第二表面,第一耐候层贴设于第一PET膜背离金属基层的一侧表面,第二耐候层贴设于第二PET膜背离所述金属基层的一侧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的背板,通过在背板内设置金属基层,可以使背板具有隔水汽的性能,从而可以使背板具有阻止水汽的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汽浸入光伏组件,保护光伏组件上其他结构,进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件的可靠性。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的背板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背板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对高功率需求较高。行业有一种异质结电池技术备受关注,异质结电池由于采用了较好的钝化技术,有效提高了开路电压,但是这种电池非常怕水,湿热地区长期户外功率存在功率衰减的风险,因此该类型的高效高功率组件对封装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的背板,所述背板具有结构简单、阻水汽的优势。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具有如上所述的背板。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背板,包括:金属基层,所述金属基层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PET膜,所述第一PET膜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PET膜,所述第二PET膜贴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第一耐候层,所述第一耐候层贴设于所述第一PET膜背离所述金属基层的一侧表面;第二耐候层,所述第二耐候层贴设于所述第二PET膜背离所述金属基层的一侧表面。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背板,通过在背板内设置金属基层,可以使背板具有隔水汽的性能,从而可以使背板具有阻止水汽的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汽浸入光伏组件,保护光伏组件上其他结构,进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基层为铝箔层,且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25μm

45μm。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ET膜的厚度为185μm

280μm。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ET膜的厚度小于等于12μm。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ET膜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一胶水层粘接,所述第一胶水层的厚度为8μm

12μ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ET膜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二胶水层粘接,所述第二胶水层的厚度为8μm

12μm。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耐候层为氟树脂或者FFC,且所述第一耐候层的厚度为4μm

10μm。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耐候层为PVDF或者FFC,且所述第二耐候层的厚度为15μm

20μ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厚度为290μm

360μm。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板、异质结电池和如上所述的背板,所述玻璃板和所述异质结电池之间粘接,所述异质结电池和所述背板之
间粘接,所述背板中的第一耐候层朝向所述异质结电池设置。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通过在背板内设置金属基层,可以使背板具有隔水汽的性能,从而可以使背板具有阻止水汽的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汽浸入光伏组件,保护光伏组件上其他结构,进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板为镀膜钢化玻璃或者镀膜半钢化玻璃。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板为超白压花钢化玻璃,且所述玻璃板的厚度为2.5mm

3.2mm;或者,所述玻璃板为超白压花半钢化玻璃,且所述玻璃板的厚度为1.6mm

2.5mm。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板和所述异质结电池之间通过透明的EVA、POE、或EPE粘接;或者,所述异质结电池和所述背板之间通过透明的EVA、POE、或EPE粘接。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质结电池由上到下包括正面金属电极、正面透明导电膜、n型单晶衬底、背面透明导电膜、背面金属电极,其中,所述正面透明导电膜透光率大于所述背面透明导电膜,所述背面金属电极的副栅线数量多于所述正面金属电极的副栅线数量,所述背面金属电极的单根副栅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正面金属电极单根副栅的宽度,所述副栅的宽度为30μm

55um。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爆炸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背板的剖视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光伏组件100,
[0026]玻璃板110,异质结电池120,胶层140,
[0027]背板130,
[0028]金属基层131,
[0029]第一PET膜134,第二PET膜135,
[0030]第一耐候层136,第二耐候层137,
[0031]第一胶水层138,第二胶水层139。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3]下面参考图1

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的背板130,包括:金属基层131、第一PET膜134、第二PET膜135、第一耐候层136和第二耐候层137。
[0034]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金属基层131为由金属制成的层状结构,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阻止水汽的渗透。在背板130内设置金属基层131,可以阻止水汽的渗透,保护光伏组件100上其他结构,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可靠性。
[0035]如图2所示,金属基层131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PET膜134贴设于第一
表面,第二PET膜135贴设于第二表面,第一耐候层136贴设于第一PET膜134背离金属基层131的一侧表面,第二耐候层137贴设于第二PET膜135背离金属基层131的一侧表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面可以为朝向光伏组件100的玻璃板110的一侧表面,也即朝向阳光的一侧表面,第二表面可以为背向阳光的一侧表面。
[003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的背板130,通过在背板130内设置金属基层131,可以使背板130具有隔水汽的性能,从而可以使背板130具有阻止水汽的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汽浸入光伏组件100,保护光伏组件100上其他结构,进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可靠性。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基层131可以为铝箔层,且铝箔层的厚度为25μm

45μm。由此,不但可以提升背板130的阻水效果,而且还可以提升背板130的结构强度。为了提升背板130的绝缘效果,第一PET膜134的厚度为185μm

280μm,第二PET膜135的厚度小于等于12μm。铝箔背板130的第一表面(也即背板130上朝向玻璃板110的一侧表面)反射率≥80%,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层,所述金属基层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PET膜,所述第一PET膜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PET膜,所述第二PET膜贴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第一耐候层,所述第一耐候层贴设于所述第一PET膜背离所述金属基层的一侧表面;第二耐候层,所述第二耐候层贴设于所述第二PET膜背离所述金属基层的一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层为铝箔层,且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25μm

4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膜的厚度为185μm

28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ET膜的厚度小于等于12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膜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一胶水层粘接,所述第一胶水层的厚度为8μm

12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ET膜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二胶水层粘接,所述第二胶水层的厚度为8μm

12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候层为氟树脂或者FFC,且所述第一耐候层的厚度为4μm

10μ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候层为PVDF或者FFC,且所述第二耐候层的厚度为15μm

20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士锋赵亚婷刘衿因卢国伟夏正月许涛张光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