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湿陷性土地基处理的强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基夯击处理
,具体为一种针对湿陷性土地基处理的强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湿陷性土是指那些非饱和、结构不稳定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漫后,其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湿陷性土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除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外,在我国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在山前洪、坡积扇中常遇到湿陷性碎石土湿陷性砂土等,针对这种土的地基处理措施,常用方法有垫层、重锤夯实、强夯、土(或灰土)桩挤密和深层孔内夯扩等,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
[0003]现有的强夯装置的支撑通常只用两根支撑杆进行支撑,这种方式极不稳定,在重锤的起吊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侧翻的情况,稳定性差,危险系数高,强夯装置在工作时需要整体与地面充分接触,而在更换夯击位置时,通常需要先将整体撑起,然后再整体移动更换夯击的位置,现有的强夯装置通常需要多个结构配合实现整体的撑起移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容易出现侧翻,稳定性差,危险系数高的问题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湿陷性土地基处理的强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1)、对应安装在底部框架(1)顶端四角的四个支撑杆(3)、固定在四个支撑杆(3)顶端的钢索转向器(5),所述支撑杆(3)通过双向接头(2)与底部框架(1)活动连接,所述底部框架(1)的一侧安装有重锤提升结构(10),所述底部框架(1)的底部安装有步进结构(11);底部框架(1):其为矩形的框架式结构,其顶端四角对应设有四个竖轴(9);双向接头(2):其为具有两个接口的接头,且两个接口内对应设有两个连接销轴(4),且两个连接销轴(4)的轴线垂直,所述双向接头(2)的其中一个接口通过其内部的连接销轴(4)与竖轴(9)活动连接,所述双向接头(2)的另一个接口通过其内部的连接销轴(4)与支撑杆(3)的底端活动连接;钢索转向器(5):其为T字型结构,其两侧通过螺栓与对应的支撑杆(3)的顶端固定,其中间设有通孔(6),其顶面一侧固定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中间转动连接有导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湿陷性土地基处理的强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锤提升结构(10)包括固定在底部框架(1)一侧的卷绕结构(12)、一端与卷绕结构(12)连接的钢索(13)、安装在钢索(13)另一端头的电磁铁(14)和磁吸在电磁铁(14)底端的重锤(27),所述钢索(13)设在导轮(7)外缘的沟槽内,所述钢索(13)穿过通孔(6),所述电磁铁(14)的输入端与外部电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印,李禄,熊辉,刘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