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27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它包括内部为中空状的集水井本体;集水井本体的顶端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水口;下水口的边缘处设有第一阶梯台;第一阶梯台上设有篦子;篦子的下方设有过滤网篮;过滤网篮通过顶端的挡圈第一阶梯台连接;集水井本体的前侧立面或/和后侧立面设有管道对接口;集水井本体的左侧立面或/和右侧立面设有拼接端口;集水井本体的底端设有渗透孔。篦子的下方设有过滤网篮,能够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防止杂物进入主管道,排水更通畅。周壁设有的加强筋能够提高整体的承压效果,防止埋地后受压破损,也能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完整度。程中的完整度。程中的完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


[0001]本技术属于安全警示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排水设施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排水设施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道路在雨季来临时能否保证道路不受影响。雨水收集井(也称集水井或雨水井),是管道排水系统收集地表水的设施。路面积水通过集水井排入主管道,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现有的集水井多为现场浇筑式,需要在挖坑处现场垒砌,待凝固后才能安装对接管道,工期较长,不仅工程的造价高还影响了正常的交通通行。目前也有采用预制式的集水井,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但是其结构较为简单,仅是简单的长方体结构,脱模和施工时不便于吊装,运输过程中也容易磕碰损坏。
[0004]另外,常规的集水井过滤效果较差,杂物易通过篦子进入管道,造成管道堵塞,影响了正常的排水,且后期清理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集水井结构简单易损坏和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它包括内部为中空状的集水井本体;
[0007]所述集水井本体的顶端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水口;所述下水口的边缘处设有第一阶梯台;所述第一阶梯台上设有与所述下水口相互匹配的篦子;
[0008]所述篦子的下方设有过滤网篮;所述过滤网篮通过顶端的挡圈与所述第一阶梯台相互连接;<br/>[0009]所述集水井本体的前侧立面或/和后侧立面设有管道对接口;所述集水井本体的左侧立面或/和右侧立面设有拼接端口;
[0010]所述集水井本体的底端设有若干渗透孔。
[0011]进一步,所述过滤网篮的直径自顶端向底端逐渐减小。
[0012]进一步,所述管道对接口的边缘处设有呈锥形结构的第二阶梯台。
[0013]进一步,所述第二阶梯台远离所述对接口的一端设有注胶槽。
[0014]进一步,所述管道对接口的低点与所述集水井本体内腔的底面相互持平。
[0015]进一步,所述集水井本体的四周立面和底面分别设有加强筋。
[0016]进一步,所述集水井本体的底面设有吊装环。
[0017]进一步,所述集水井本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且为一次性浇筑成型。
[0018]本技术设计合理,效果显著。篦子的下方设有过滤网篮,能够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防止杂物进入主管道,排水更通畅。篦子与过滤网篮相互上下叠放,拿取方便。过滤网
篮也能起到二次安全防护以及防止啮齿动物钻出的作用。过滤网篮的直径呈逐渐减小状,利于雨水的下排。
[0019]管道对接口用于连通对接主管道,锥形结构的第二阶梯台便于安装初始管道的对接吻合,加大接触面积和弯折处,并在注胶槽涂抹密封胶来起到牢固的连接和密封作用。
[0020]拼接端口便于多个集水井并排连通设置,在积水严重的位置可以设置多个并排连通的集水井,成倍的提高下水能力,每个集水井又可以单独连通排水管,利于多路同步排水。拼接端口的设置,便于在无需整体挖出集水井的前提下再次实现一侧集水井加设连通,无需全部挖出更换,节省了工期也节省了成本。
[0021]周壁设有的加强筋能够提高整体的承压效果,防止埋地后受压破损,也能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完整度。渗透孔用于积水的下渗。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0025]图中1、集水井本体
ꢀꢀ
2、管道对接口
ꢀꢀ
3、篦子
ꢀꢀ
4、拼接端口
ꢀꢀ
5、加强筋
ꢀꢀ
6、第一阶梯台
ꢀꢀ
7、过滤网篮
ꢀꢀ
8、渗透孔
ꢀꢀ
9、吊装环
ꢀꢀ
10、第二阶梯台
ꢀꢀ
11、注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它包括内部为中空状的集水井本体1;
[0028]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顶端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水口;所述下水口的边缘处设有第一阶梯台6;所述第一阶梯台6上设有与所述下水口相互匹配的篦子3;
[0029]所述篦子3的下方设有过滤网篮7;所述过滤网篮7通过顶端的挡圈与所述第一阶梯台6相互连接;
[0030]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前侧立面或/和后侧立面设有管道对接口2;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左侧立面或/和右侧立面设有拼接端口4;
[0031]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底端设有若干渗透孔8。
[0032]为了便于下水,所述过滤网篮7的直径自顶端向底端逐渐减小。
[0033]为了便于管道的对接,所述管道对接口2的边缘处设有呈锥形结构的第二阶梯台10。
[0034]为了便于涂胶,所述第二阶梯台10远离所述对接口的一端设有注胶槽11。
[0035]为了便于排水,所述管道对接口2的低点与所述集水井本体1内腔的底面相互持平。
[0036]为了提高整体承压强度,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四周立面和底面分别设有加强筋5。
[0037]为了便于脱模和吊装,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底面设有吊装环9。
[0038]进一步,所述集水井本体1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且为一次性浇筑成型。
[0039]本技术设计合理,效果显著。篦子的下方设有过滤网篮,能够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防止杂物进入主管道,排水更通畅。篦子与过滤网篮相互上下叠放,拿取方便,也便于人工清理。过滤网篮也能起到二次安全防护以及防止啮齿动物钻出的作用。过滤网篮的直径呈逐渐减小状,利于雨水的下排。
[0040]管道对接口用于连通对接主管道,锥形结构的第二阶梯台便于安装初始管道的对接吻合,加大接触面积和弯折处,并在注胶槽涂抹密封胶来起到牢固的连接和密封作用。
[0041]拼接端口便于多个集水井并排连通设置,在积水严重的位置可以设置多个并排连通的集水井,成倍的提高下水能力,每个集水井又可以单独连通排水管,利于多路同步排水。拼接端口的设置,便于在无需整体挖出集水井的前提下再次实现一侧集水井加设连通,无需全部挖出更换,节省了工期也节省了成本。
[0042]周壁设有的加强筋能够提高整体的承压效果,防止埋地后受压破损,也能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完整度。
[00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其特征是:它包括内部为中空状的集水井本体(1);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顶端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水口;所述下水口的边缘处设有第一阶梯台(6);所述第一阶梯台(6)上设有与所述下水口相互匹配的篦子(3);所述篦子(3)的下方设有过滤网篮(7);所述过滤网篮(7)通过顶端的挡圈与所述第一阶梯台(6)相互连接;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前侧立面或/和后侧立面设有管道对接口(2);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左侧立面或/和右侧立面设有拼接端口(4);所述集水井本体(1)的底端设有若干渗透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网篮(7)的直径自顶端向底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静静刘成伟孟凡朋刘鑫杨其群崔育源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