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22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涉及LED照明的技术领域。包括整流电路、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和第一开关S1,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均与第一恒流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恒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第一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与第二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能够不增加产品成本的条件下,使产品配套电源可以适配更多的LED灯源。源。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照明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LED照明产品制造企业在推出一款照明产品时,基本步骤是根据应用需求先布局LED灯珠设计出一款灯源,再根据参数需要寻找适配的驱动电源,对应定制或购买。由此获得的电源一般只适配于设计的配套灯源,基本上与其他总类灯源不能匹配。这就造成灯源总类多时,需要适配的总类也多,而要降低产品成本就需大批量采购某款电源,从而增大了库存量。而在产品在被新产品取代时,所剩下的适配电源就成为积压库存,久了只能报废,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由此急需一种可以广泛适配的电源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其能够不增加产品成本的条件下,使产品配套电源可以适配更多的LED灯源。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其包括整流电路、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和第一开关S1,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均与第一恒流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恒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第一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与第二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和第一电解电容C1;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与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公共端与外接电源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2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3的公共端与外接电源连接;第一恒流单元与第一电解电容C1并联,第二恒流单元与第一电解电容C1并联。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恒流单元包括恒流电路、变流电路、第二电解电容C2、电位器RP、第二开关A1、第三开关A2、第四开关A3和单刀双掷开关A4;恒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恒流电路的控制端与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与恒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恒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单刀双掷开关A4的不动端连接,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单刀双掷开关A4另一个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A1的一端与变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A1的另一端与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A2的一端与变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A2的另一端与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四开关A3的一端与变流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第四开关A3的另一端与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电位器的固定端与变流电路的第四输入端连接,电位器的移动端与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变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单刀双掷开关A4的移动端连接,变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恒流电路包括恒流芯片U1、电感L1和二极管D5,恒流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恒流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与恒流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变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电阻R4的一端与恒流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电阻R2、电阻R3连接;第二开关A1通过电阻R1与电阻R4连接,第三开关A2通过电阻R2与电阻R4连接,第四开关A3通过电阻R3与电阻R4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6与第二电解电容并联。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保险管,保险管一端与整流电路连接,保险管另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规电容,安规电容与第一电解电容C1并联。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PCB电路板,整流电路、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和第一开关S1设置于PCB电路板上。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敏电阻,压敏电阻与第一电解电容C1并联。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6]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包括整流电路、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和第一开关S1,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均与第一恒流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恒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第一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与第二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款通用型恒流LED驱动电源模块,对配套灯源的参数要求,只需进行对应的开关组合性调整,也可以采用调节电位器,或更换调流电阻等等多种方式。由此可在很大参数范围内适配于各种灯源,配套出合适的照明产品,特别是对灯带这种不确定使用长度(电流确定功率不确定)产品的配套。现有技术中功率、频率、宽范围等变化因素,本专利技术都可以进行良好的适配,从而提高了适配性。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本设计由一个整流电流和两个恒流单元组成,利用整流电路将市电中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从而为电源模块提供相应的电能,而后在恒流单元中,再利用恒流电路输出恒流,通过控制开挂S1为负载提供适配的电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恒流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恒流电路和变流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单个模块的印制电路板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多个模块的印制电路板图。
[0024]图标:1、第一恒流单元;2、第二恒流单元;3、恒流电路;4、变流电路;5、PCB电路板;51、保险管;52、安规电容;53、压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和第一开关S1,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恒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恒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和第一电解电容C1;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公共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2和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3的公共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恒流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恒流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ED恒流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流单元包括恒流电路、变流电路、第二电解电容C2、电位器RP、第二开关A1、第三开关A2、第四开关A3和单刀双掷开关A4;所述恒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恒流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与所述恒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恒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A4的不动端连接,所述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A4另一个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A1的一端与所述变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A1的另一端与所述恒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A2的一端与所述变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滨李笃旺陈明夏淳李晓渝郭阳宽苗雨露许子科
申请(专利权)人:微山县微山湖微电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