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小扬专利>正文

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螺纹钢筋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215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螺纹钢筋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螺纹钢筋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合金高强钢领域和锚杆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螺纹钢筋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锚杆支护是我国煤矿巷道最主要的支护方式,已占煤矿巷道支护总量的70%以上,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按照GB/T 35056

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我国锚杆杆体材料主要采用MG335、MG400、MG500和MG600系列螺纹钢筋,其牌号对应屈服强度等级,其化学成分主要为20MnSi、25MnSi,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珠光体或回火马氏体组织,其屈服强度等级仍然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强度与范围的增加,巷道开采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巷道围岩应力高、采动影响强烈,围岩大伸长、持续流变,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现象频发,且松软破碎岩层矿区分布很广,有些矿区岩层强度低、稳定性差,巷道支护难度显著增加。这给煤矿企业安全高效开采带来重大挑战,对锚杆支护技术和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巷锚杆材料的延伸率应在15%及以上,并在此前提下,要求有更高的屈服强度或更大的承载能力,以及抗冲击载荷能力。
[0003]贝氏体钢是第三代高强度钢研究的热点之一,受到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该钢组织为大量贝氏体、适量回火马氏体或马奥岛和一定量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相变诱发塑性效应,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韧性,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铁路运输、煤炭矿山、超高层建筑等。该钢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获得:一是先将钢奥氏体化,然后采用盐浴的方法在贝氏体转变温区进行等温淬火。该方法对微合金成分要求不高,且可以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但是,浴液对环境有污染,工件带出废盐造成浪费,且腐蚀工件,浴面辐射热损失严重,不便于机械化和连续化生产。二是通过合金化方法改变材料动力学特性,使材料在空冷状态下获得贝氏体组织,然后进行回火处理。该类方法工艺简单,产品均一性良好,便于批量化生产。然而,在现有空冷贝氏体钢中,对于低碳含量空冷贝氏体钢C在 0.08

0.20%,低碳含量马氏体回火后具有较高的韧塑性,低碳含量残余奥氏体稳定性较低,相变诱导塑性效应较强,这有利于获得较高的韧塑性,但是不利于获得较高强度,为了提高屈服强度,还需显著增大Mn、 Si、Cr、Mo、Ni等合金元素含量;而且,熔炼过程需选用低碳含量原料,或配备具有良好脱碳功能的精炼炉,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对于高碳含量空冷贝氏体钢C≥0.35%,材料淬透性增大,空冷后马氏体组织所占比例较大,屈服强度显著增大,但是高碳含量马氏体韧塑性较差,高碳含量残余奥氏体稳定增大,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减弱,不利于材料获得较高的韧塑性。对于适中碳含量空冷贝氏体钢C在0.20

0.35%,其合金成分Si、Mn含量一般较高,一般3%≤Si+Mn≤5%,常见Mn≥2%,利于获得高性能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但是Si含量过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焊接性,Mn含量过高易产生晶内偏析,不利于材料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该类钢回火后的韧塑性仍有待提高。此外,现有空冷贝氏体钢的回火工艺一般为中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一般低于Bs或Ms点。这是因为高温回火时容易产生较粗大的碳化物,而且钢在450

550℃回火,易产生第
二类回火脆性,两者均会降低贝氏体钢的韧塑性。中低温回火意在释放残余应力,软化马氏体,并保留大部分残余奥氏体组织,使可以产生相变诱导塑性效应,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韧性。然而,对于稍高碳含量高强空冷贝氏体钢,高碳含量残余奥氏体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减弱,马氏体相对材料的韧塑性起主导作用,中低温回火工艺对高碳硬脆相马氏体的软化程度仍然不够,拉伸过程中易沿着马氏体相或马氏体板条界面首先产生裂纹,并导致材料的断裂失效,成为限制高强贝氏体钢塑韧性进一步提高的技术短板。而且,现有高温回火工艺,在回火之前多进行预处理,如深冷处理或贝氏体区间等温,以消除残余奥氏体,这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4]综上,建立空冷贝氏体钢理想成分区间,改变传统回火思路与工艺,优化材料微观组织,发展高屈服强度、高冲击韧性、高延伸特性的螺纹钢筋,已成为提高煤矿巷道锚杆支护等级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螺纹钢筋及其生产方法。所得钢筋综合性能优异,具备高屈服强度、高冲击韧性、高延伸特性,同时该钢筋生产工艺简单,力学性能稳定,满足批量化生产需求。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钢筋,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20

0.35%、 Si:0.25

0.46%、Mn:1.7

1.8%、P:≤0.03%、S:≤0.03%、Cr:0.45

0.5%、W:0.4

0.5%、Cu:0.3

0.45%、 Nb:0.02

0.04%,其中Cr+W+Cu≤1.5%,Cu元素选择性添加,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7]提供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钢筋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轧制、热处理工序。所述轧制工序,铸坯加热温度为1150~1200℃,保温时间为0.5~2小时,开轧温度控制在1000~1050℃时,终轧温度控制在900~950℃,轧后空冷得到钢筋;所述热处理工序,回火温度为Bs+40~100℃,回火时间为2

5h。
[0008]本专利技术的合金钢中,各个元素在合金钢中的作用如下:
[0009]C:碳元素具有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同时能显著影响残余奥氏体形态、含量和稳定性。一般C含量升高,钢的强度升高,Bs点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升高,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升高;但含C量太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恶化焊接性能;含C量太低则无法保证钢的强度,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也大大降低,以致没有相变诱导塑性效应显现。
[0010]Si:硅元素能起到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度,增加弹性极限;同时Si是一种脱氧剂,可减少氧化类夹杂物;Si还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促进C向奥氏体富集,抑制粗大碳化物形成,回火过程中,延迟渗碳体的析出,推迟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出现温度,使得材料能在更高温度下回火,进一步提高材料韧性;Si 还能增强C和Mn元素在相界和晶界上偏聚,延迟贝氏体转变,细化贝氏体组织。但是Si含量过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焊接性。
[0011]Mn:锰元素能够在相界面处富集,延缓铁素体转变,实现高温转变与中温转变分离,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使空冷状态下可获得贝、马氏体组织;Mn能够显著降低Bs点,细化贝氏体组织,有利于提高钢的强韧性。但是,在钢液冷却过程中,Mn元素容易产生晶内偏析,因此钢中Mn含量不宜过高。
[0012]P和S:磷和硫元素是两种常见的有害元素。P能增加钢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钢筋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20

0.35%、Si:0.25

0.46%、Mn:1.7

1.8%、P:≤0.03%、S:≤0.03%、Cr:0.45

0.5%、W:0.4

0.5%、Cu:0.3

0.45%、Nb:0.02

0.04%,其中Cr+W+Cu≤1.5%,Cu元素选择性添加,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屈服强度、高韧塑性精轧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钢筋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轧制及热处理工序。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祥卢小扬
申请(专利权)人:卢小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