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3D打印机底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91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机底板结构,包括底座部件、平台部件和分离驱动部件,其中:底座部件包括底座和驱动杆结构;平台部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凸条的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具有多个第二凸条的第三平台,第四平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驱动杆结构穿过第四平台,用于驱动平台部件相对于底座上下移动;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依次交叉设置;第一凸条、第二平台、第四平台的一端部下方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杆上,第二凸条、第二平台、第四平台的另一端部下方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杆上;分离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第一推杆带动第三平台绕第二连杆旋转,第二推杆带动第一平台绕第一连杆旋转,从而将打印产品与平台部件分离。从而将打印产品与平台部件分离。从而将打印产品与平台部件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底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3D打印产品的底面与3D打印机底板高效分离的3D打印机底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机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在底板上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产品。为防止打印产品从底板上脱落或出现翘边情况,现有的桌面级3D打印机打印出产品的底面与打印底板往往结合较为紧密,但在打印完成后,面临打印产品与打印底板分离困难的情况。
[0003]桌面级3D打印机内部空间狭小,如果采用手动分离,则既耗费时间又消耗体力,不仅增加工作负担,还可能因操作不当损坏打印产品。当面临底面积较大的打印产品时,上述的分离工作更为困难。
[0004]另外,如果遇到多批次的打印任务,在每次打印完成后都必须手动将打印产品与打印底板分离,取出打印产品,将打印底板清空,才能进行下一批次产品的打印。
[0005]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曾提出使用机械臂抓取将打印产品与打印底板分离的方案,这在理论上可行,但由于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部件,包括底座(9)、设置在所述底座(9)上的支架组件和安装在所述底座(9)上的驱动杆结构;平台部件,通过所述支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9)上方,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凸条(36)的第一平台(5),第二平台(18),具有多个第二凸条(37)的第三平台(19),以及与所述第二平台(18)间隔相对设置第四平台(20);所述驱动杆结构穿过所述第四平台(20),用于驱动所述平台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9)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平台(5)和所述第三平台(19)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18)和所述第四平台(20)之间,且所述第一凸条(36)和所述第二凸条(37)依次交叉设置;所述平台部件还包括第一连杆(38)和第二连杆(43);所述第一凸条(36)的端部下方、所述第二平台(18)的一端部下方、所述第四平台(20)的一端部下方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38)上;所述第二凸条(37)的端部下方、所述第二平台(18)的另一端部下方、所述第四平台(20)的另一端部下方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43)上;分离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平台部件下方,包括与所述第二平台(18)和所述第四平台(20)固定连接的底部平台(1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底部平台(11)上的第一推杆(39)和第二推杆(48);所述第一推杆(39)的远离所述底部平台(11)一端与所述第三平台(19)的远离所述第二凸条(37)一端连接,用于推动所述第三平台(19)绕第二连杆(43)旋转;所述第二推杆(48)的远离所述底部平台(11)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5)的远离所述第一凸条(36)一端连接,用于推动第一平台(5)绕第一连杆(38)旋转;所述第二平台(18)和所述底部平台(11)通过第一支撑限位管(8)、第二支撑限位管(1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平台(20)与所述底部平台(11)通过第三支撑限位管(35)和第四支撑限位管(40)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件部件,所述推件部件包括推件挡板(1)、第一轨道(7)、第二轨道(30)、第三轨道(32)、第三步进电机(50)、从动同步带轮(31)和外接同步带轮(51);所述推件挡板(1)的底部设有铲刀;所述第一轨道(7)和所述第三轨道(32)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二轨道(30)设置于所述第四平台(20)上;所述第一轨道(7)、所述第二轨道(30)和所述第三轨道(32)内均开设有轨道槽(42),所述轨道槽(42)内设有同步齿带(44);所述第三步进电机(50)固定设置在所述推件挡板(1)上,所述第三步进电机(50)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外接同步带轮(51),所述外接同步带轮(51)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7)内的轨道槽(42)中并与同步齿带(44)配合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31)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30)内的轨道槽(42)中并与同步齿带(44)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步进电机(50)驱动外接同步带轮(51)在所述第一轨道(7)内移动,带动所述从动同步带轮(31)在所述第二轨道(30)、所述第三轨道(32)内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推件挡板(1)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轴部件,所述卷轴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尉希全魏相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