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德相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152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7
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是通过对污染的河水实施过滤、PH值调节、消毒灭菌、液相提纯、水体活化、循环吸收、排出水渣物的技术方法,解决城镇内河污染所造成的浑浊、黑臭问题。由滤水罩、进水管、电动阀门、抽水机、紫外螺旋管(镶灯式)、集盒斗、水位传感器、雨水积分机、程序控制器、析液盒、集管盒、渣物流量传感器、排渣泵、渣物袋、纳米充气泡、输水管、水压缓冲器、抽水泵、流量传感器、进气泵、排气泵、集气管、负压管、压力传感器、压力控制阀、臭氧回收输送器、臭氧发生器、药液罐、流量控制计、流量积分机、PH值传感器、螺旋排渣杆、水下电机组成。水下电机组成。水下电机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


[0001]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城镇内河,是专指非下雨不流动的城镇中小型内河支流。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属于环保


技术介绍

[0003]城镇是人们生活聚集的地方,但城镇内河水体污染却是个常见现象,不少地方还发生了黑臭水体。那些受污染的浑浊或黑臭水体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及其它有害物,这引发了人们对水环境卫生和美丽的高度忧虑。而目前对河流水体污染治理所采取的技术方法还比较传统落后,如打捞或隔离水上漂浮物、喷泉、聚乙烯纳米吸附、冲洗河床等。从多年实践情况看,收效甚微,还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要求。
[0004]从建设污水处理厂情况看,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设备贵、占地大,建设成本高,运行管理费用高昂,以致于有的污水处理厂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如用于治理浩渺水系流域污染,也显得有点鞭长莫及。
[0005]针对以上实际,有些地方为了满足人们心理感官需求,在河道上搭建了大量生态浮岛,尽管浮岛在治理河水污染中有一定正向作用,但从长远看,特别是降比近于零、已基本失去自净能力的城镇内河,则是弊多利少。因为草木随季节变换而产生的荣枯,会渐渐淀积于河床。有的只好在岸壁上装上彩灯。因此,目前还没有一款具有普适性可规模化低成本运行的实用技术装置,而只能让受污染的无量河水入主支流、进干流、汇江海,以致于严重影响区域水系生态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是通过对河水过滤、PH值调节、消毒灭菌、液相提纯、水体活化、循环吸收、排出水渣物的技术方法,解决城镇内河污染的浑浊、黑臭问题。有如下器件组成:滤水罩、进水管、电动阀门

、抽水机、紫外螺旋管(镶灯式)、浮力箱、耳环、支住、集盒斗、支架、引导管、水位传感器、雨水积分机、程序控制器、析液盒、集管盒、渣物流量传感器、排渣泵、渣物袋、纳米充气泡、输水管、水压缓冲器、抽水泵、电动阀门

、流量传感器

、电动阀门

、进气泵、排气泵、电动阀门

、集气管、负压管、压力传感器、压力控制阀、浮力平衡块、臭氧回收输送器、小导管、臭氧发生器、药液罐、流量控制计、流量积分机、流量传感器

、PH值传感器、螺旋排渣杆、水下电机组成。
[0007]其中,所述析液盒为河水液相提纯装置,由护边、外网层、滤布层、内盒组成。内盒分不对称的上室、中室、下室,盒壁上排列有很多内外相通的小细孔,盒壁之间有室柱,上室、中室内有室阀,室阀由阀体、进水管、出水管、浮沉珠塞、调节螺钉、小弹簧组成,下室有导水槽。
[0008]各部分组成与器件的联通、连接如下:
[0009]河水过滤、PH值调节、消毒灭菌部分。有滤水罩、进水管、电动阀门

、抽水机、紫外螺旋管、臭氧发生器、臭氧回收输送器、小导管、药液罐、流量控制计、流量积分机、流量传感


、PH值传感器组成。进水管一头伸入安装在滤水罩内,一头与电动阀门

联通,电动阀门

、抽水机、紫外螺旋管依次串接联通,紫外螺旋管前端与末端又分别联通臭氧发生器与臭氧回收输送器,臭氧发生器与臭氧回收输送器之间通过小导管联通。PH值传感器、流量传感器

安装在进水管上,两者的信号输出端与流量积分机信号输入端连接,流量积分机信号输出端与流量控制计信号输入端连接,流量控制计一头与药液罐串接联通、一头联通到抽水机出水口处。
[0010]河水液相提纯部分。有析液盒、引导管、压力传感器、压力控制阀、排气泵、集气管、电动阀门

、电动阀门

、抽水泵组成。众多析液盒安装在集盒斗内的支架上,每个析液盒有3个出水口,分别与引导管联通,引导管再与负压管联通,负压管、电动阀门

、抽水泵串接联通,负压管上安装有集气管,集气管、电动阀门

、排气泵依次串接联通。
[0011]水体活化、循环吸收部分。有输水管、水压缓冲器、纳米充气泡组成。输水管上安装有水压缓冲器、纳米充气泡。在本专利技术技术装置中,循环吸收部分并不完备,而是要借助河道的自然条件特点加以利用,才能得以实现,这将在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加以陈述。
[0012]排出水渣物部分。有集盒斗、水下电机、螺旋排渣杆、集管盒、渣物流量传感器、排渣泵、渣物袋、进气泵、电动阀门

组成。螺旋排渣杆由水下电机带动,都安装在集盒斗底部,一端冲着集盒斗出口,集盒斗出口与集管盒进口联通,集管盒出口处装有渣物流量传感器,并联通排渣泵,排渣泵联通渣物袋。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所述专利技术技术装置平面简化示意图。图中标记名称为:(1)滤水罩、(2)进水管、 (3)电动阀门

、(4)抽水机、(5)紫外螺旋管(镶灯式)、(6)浮力箱、(7)耳环、(8)支住、 (9)集盒斗、(10)支架、(11)引导管、(12)水位传感器、(13)雨水积分机、(14)程序控制器、(15)析液盒、(16)集管盒、(17)渣物流量传感器、(18)排渣泵、(19)渣物袋、(20)纳米充气泡、(21)输水管、(22)水压缓冲器、(23)抽水泵、(24)电动阀门

、(25)流量传感器

、(26)电动阀门

、(27)进气泵、(28)排气泵、(29)电动阀门

、(30)集气管、(31)负压管、(32)压力传感器、(33)压力控制阀、(34)浮力平衡块、(35)臭氧回收输送器、(36)小导管、(37)臭氧发生器、(38)药液罐、(39)流量控制计、(40)流量积分机、(41)流量传感器

、 (42)PH值传感器。
[0014]图2是集盒斗底部平面示意图。图中标记名称为:(43)水下电机、(44)螺旋排渣杆、(9) 集盒斗。
[0015]图3是析液盒剖中剖平面示意图。图中标记名称为:(15)析液盒、(45)内盒、(46)小细孔、(47)滤布层、(48)外网层、(49)护边、(50)中室出水口、(51)上室出水口、(58)下室出水口、(11)引导管、(31)负压管。
[0016]图4为析液盒内盒全剖平面示意图。图中标记名称为:(45)内盒、(53)下室、(54)中室、 (55)上室、(56)室柱、(50)中室出水口、(51)上室出水口、(57)上室出水管、(52)调节螺钉、(58)下室出水口、(59)阀体、(60)小弹簧、(61)进水口、(62)浮沉珠塞、(63)出水口、 (64)上室进水管、(65)下室导水槽、(46)小细孔。
[0017]图5为简化析液盒内盒后的装配平面示意图。图中标记名称为:(15)析液盒、(50)中室出水口、(51)上室出水口、(58)下室出水口、(31)负压管、(67)中室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它包括滤水罩、进水管、电动阀门

、抽水机、紫外螺旋管(镶灯式)、浮力箱、耳环、支住、集盒斗、支架、引导管、水位传感器、雨水积分机、程序控制器、析液盒、集管盒、渣物流量传感器、排渣泵、渣物袋、纳米充气泡、输水管、水压缓冲器、抽水泵、电动阀门

、流量传感器

、电动阀门

、进气泵、排气泵、电动阀门

、集气管、负压管、压力传感器、压力控制阀、浮力平衡块、臭氧回收输送器、小导管、臭氧发生器、药液罐、流量控制计、流量积分机、流量传感器

、PH值传感器、螺旋排渣杆、水下电机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管一头伸入安装在滤水罩内,一头与电动阀门

联通,电动阀门

、抽水机、紫外螺旋管依次串接联通,紫外螺旋管出水口联通集盒斗一头侧面下沿的进水口,集盒斗内支架上装有众多析液盒,每个析液盒出水口与引导管联通,引导管与负压管联通,在负压管前端还装有压力控制阀和压力传感器,末端出口与电动阀门

、抽水泵、输水管依次串接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还包括一个紫外、臭氧消毒灭菌结构,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器与紫外螺旋管前端联通,臭氧回收输送器进口与紫外螺旋管末端联通,出口通过小导管与臭氧发生器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还包括一个PH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上安装有PH值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

,抽水机出水口处装有流量控制计,控制药液罐内溶液的注入,流量控制计与流量积分机连接,流量积分机与PH值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还包括一个废气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压力控制阀、压力传感器组合,调节控制负压管内压力,负压管与集气管联通,集气管、电动阀门

、排气泵串接联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还包括一个纳米充气泡、一个水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输水管中前段安装有水压缓冲器,在末端联通安装纳米充气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城镇内河水质改善提升的技术装置,还包括一个水渣物排出技术结构,由进气泵、电动阀门

、析液盒、水下电机、螺旋排渣杆、集管盒、渣物流量传感器、排渣泵、渣物袋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气泵与电动阀门

串接联通,再与负压管联通,负压管前端与引导管串接联通,引导管再与析液盒出水口联通;水下电机联接带动螺旋排渣杆工作,都安装在集盒斗底部,螺旋排渣杆一端对着集盒斗一头下沿的出口,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相
申请(专利权)人:周德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