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49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棉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包括混棉仓和除杂仓,所述混棉仓固定设置在除杂仓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棉仓内设置有混棉单元和清扫单元,所述混棉单元包括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所述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棍均与混料仓转动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棍位于第二搅拌棍上方,且第一搅拌辊相对与第二搅拌棍对称设置,所述清扫单元设置在混料仓内壁上,且清扫单元可与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相接触;所述除杂仓内设置有传送带单元,所述传送带单元上方固定设置有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固定设置在除杂仓内壁上。在除杂仓内壁上。在除杂仓内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


[0001]本技术涉及混棉机
,具体涉及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棉纺制品的前纺加工过程中,需先将不同种类的棉花进行开松再混合,混棉机是纺织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设备,其作用在于将多种不同的纤维进行混合,以提高纺织品的性能、降低纺织品成本等。纤维按来源主要分为天然纤维和人工纤维,常见的天然纤维如:棉、麻、动物毛等,而人工纤维如:玻璃纤维、尼龙纤维等。
[0003]混棉机是对原棉进行充分混合的主要机器,其主要作用就是对生产中各种不同品质、颜色的原棉或与其它种类的纤维最大限度的进行均匀混和;混棉效果是影响纺织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纺纱过程开始的阶段(开清棉)工序,对各种混用纤维进行良好混合显得十分必要。传统的混棉机效果较差,混棉不充分,并且混合效率低,影响了后续加工工序。
[0004]现有的混棉机械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自动混棉机只依靠角钉和打手对不同品种的棉花进行开松混合,混合出来的棉絮均匀程度上无力保证;2、来棉一般较为潮湿,棉纤维容易出现扭结现象,并且扭结的棉纤维中易裹挟较多灰尘,影响混棉的质量和混棉效果;3、棉纤维容易产生静电,不仅影响混棉效果,而且影响下一道工序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的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包括混棉仓和除杂仓,混棉仓固定设置在除杂仓上面,混棉仓内设置有混棉单元和清扫单元,混棉单元包括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均与混料仓转动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搅拌辊位于第二搅拌辊上方,且第一搅拌辊相对与第二搅拌辊对称设置,清扫单元设置在混料仓内壁上,且清扫单元可与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相接触;除杂仓内设置有传送带单元,传送带单元上方固定设置有除尘单元,除尘单元固定设置在除杂仓内壁上。
[0008]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除尘单元包括放置箱、吸尘管和引风机,放置箱固定设置在除杂仓内壁上,且与位于传送带单元上方,除杂仓内固定设置有吸尘管,吸尘管上设置有吸尘口,引风机固定设置在放置箱外部,引风机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可伸入除杂箱内且与吸尘管相连通,放置箱底面均匀设置有筛孔。
[0009]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放置箱底部在垂直于传送带单元运行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与传送带宽度。
[0010]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传送带单元表面和放置箱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混棉刺,混棉刺均匀设置在传送带单元表面,放置箱底部设置的混棉刺与传送带单元表面设置的混
棉刺交错设置。
[0011]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表面均匀设置有刺针。
[0012]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清扫单元包括第一清扫组件,第一清扫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位于第一搅拌辊靠近混棉仓的一侧,且安装板位于第一搅拌辊下方,安装板一侧端与混棉仓铰接,且安装板下方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与混棉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安装板上面均匀设置有刷毛,刷毛与第一搅拌辊相接触。
[0013]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清扫单元还包括第二清扫组件,第二清扫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位于第二搅拌辊一侧,且固定板与混棉仓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上靠近第二搅拌辊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刷毛,且刷毛与第二搅拌辊相接触。
[0014]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转动辊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平行于转动辊延伸方向设置,清棉刷毛均匀设置在固定杆靠近传送带单元的一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可相互配合将棉料初步混合细化处理。通过设置传送带单元和除尘单元,并且通过在放置箱底部和传送带表面设置可相互配合混棉刺,因此在传送带传送棉料时,即可使得棉料进一步的混合细化,又能使得棉料均匀的铺在传送带单元上,使得棉料上裹挟的灰尘更易脱离棉料,并且同步的通过引风机和引风管上的吸尘口,将对传送带单元上的棉料进行吸尘处理。提高了混棉的质量和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混棉的工作效率和混棉的质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混棉仓1、安装板2、传送带单元3、除杂仓4、第二搅拌辊5、固定杆板6、吸尘口7、引风管8、转动辊9、固定杆10、放置箱11、集尘箱12、引风机13、弹簧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9]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包括混棉仓1、清棉组件和除杂仓4,混棉仓1固定设置在除杂仓4上面,且二者相连通,混棉仓内设置有混棉单元和清扫单元。混棉单元包括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5,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5均与混料仓转动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搅拌辊位于第二搅拌辊5上方,且第一搅拌辊相对与第二搅拌辊5对称设置。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5表面均匀设置有刺针。两个第一搅拌辊在转动时,其上的刺针相互交错。第一搅拌辊可将棉料均传送至的第二搅拌辊5上,第二搅拌辊5与第一搅拌辊相互配合将棉料通过刺针均匀的搅碎。
[0020]清扫单元设置在混料仓内壁上,清扫单元包括第一清扫组件和第二清扫组件,第一清扫组件包括安装板2,安装板2位于第一搅拌辊靠近混棉仓1的一侧,且安装板2位于第一搅拌辊下方,安装板2一侧端与混棉仓1铰接,且安装板2下方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一端与混棉仓1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2固定连接,安装板2上面均匀设置有刷毛,刷毛与第一搅拌辊相接触。弹簧14可使得刷毛始终与第一搅拌辊相接触,并且有缓冲作用。安装
板2可起到挡板的作用,使得棉料可集中落在第二搅拌辊5上。
[0021]第二清扫组件包括固定杆106,固定杆106位于第二搅拌辊5一侧,且固定杆106与混棉仓1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杆106上靠近第二搅拌辊5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刷毛,且刷毛与第二搅拌辊5相接触。
[0022]除杂仓内设置有传送带单元3,传送带单元上方固定设置有除尘单元。除尘单元包括放置箱11、吸尘管、集尘箱12和引风机13,放置箱11固定设置在除箱内壁上,且与位于传送带单元3上方,除杂仓内固定设置有吸尘管,吸尘管上设置有吸尘口7,引风机13和集尘箱12均固定设置在放置箱11外部,集尘箱12与引风机13输出端相连,引风机13输入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可伸入除杂箱内且与吸尘管相连通。放置箱11底面均匀设置有筛孔。传送带单元3表面和放置箱11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混棉刺,混棉刺均匀设置在传送带单元3表面,放置箱11底部设置的混棉刺与传送带单元3表面设置的混棉刺交错设置。当落在传送带单元3上的棉料在经过放置箱11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包括混棉仓和除杂仓,所述混棉仓固定设置在除杂仓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棉仓内设置有混棉单元和清扫单元,所述混棉单元包括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所述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均与混料仓转动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搅拌辊位于第二搅拌辊上方,且第一搅拌辊相对与第二搅拌辊对称设置,所述清扫单元设置在混料仓内壁上,且清扫单元可与第一搅拌辊和第二搅拌辊相接触;所述除杂仓内设置有传送带单元,所述传送带单元上方固定设置有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固定设置在除杂仓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放置箱、吸尘管和引风机,所述放置箱固定设置在除杂仓内壁上,且与位于传送带单元上方,所述除杂仓内固定设置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上设置有吸尘口,所述引风机固定设置在放置箱外部,所述引风机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可伸入除杂箱内且与吸尘管相连通,所述放置箱底面均匀设置有筛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底部在垂直于传送带单元运行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与传送带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棉纱高效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单元表面和放置箱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混棉刺,所述混棉刺均匀设置在传送带单元表面,所述放置箱底部设置的混棉刺与传送带单元表面设置的混棉刺交错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梦龙郭凤飞郭冬旭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市金瑞丝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