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1322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开设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管生产技术领域。该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当物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第一搅拌腔的内腔时,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动杆和传动带可带动搅拌杆和螺旋杆同时转动,随后搅拌杆可对物料进行混合,随后混合后的物料通过流动腔进入至第二搅拌腔的内腔,使得螺旋杆对物料进行二次搅拌,避免了物料容易沉淀结块,使得混合不充分的同时对出料口进行堵塞的问题,提高装置主体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管生产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管,是批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管子,用于输送水、油、气等流体,可分为素混凝土管、普通钢筋混凝土管、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预应力混凝土管四种,预应力混凝土管又称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配置有预应力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管,而预应力混凝土管在生产时通常采用注浆装置进行混凝土注浆,目前的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仍有许多不足。
[0003]现有的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大多数在使用时,通常将原料进行混合,随后排出对混凝土管进行注浆,但在混合时,由于物料容易沉淀结块,使得混合不充分的同时且出料容易堵塞,导致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的工作效率较低。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解决了在混合时,由于物料容易沉淀结块,使得混合不充分的同时且出料容易堵塞,导致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生产用注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传动腔(3),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3)的内腔,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杆(4),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表面设置有传动带(6),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搅拌腔(5),所述装置主体(1)两侧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搅拌腔(5)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第一搅拌腔(5)的内腔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搅拌杆(8),所述第一搅拌腔(5)的内腔横向设置有隔板(7),所述传动带(6)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搅拌腔(5)的内腔与所述搅拌杆(8)的顶端相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搅拌腔(13),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搅拌腔(13)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搅拌腔(5)连通的流动腔(9),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流动腔(9)的底部开设有密封腔(10),所述密封腔(10)的内腔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1),所述电动伸缩杆(11)的顶端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腔(10)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板相接触的密封圈,所述第二搅拌腔(13)的内腔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螺旋杆(12),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搅拌腔(13)的内腔,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底端与所述螺旋杆(12)的顶端相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正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搅拌腔(13)内腔的底部相连通的出料口(22),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的两侧设置有移动轮(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巨龙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