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124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夹持机构和多个与夹持机构相配合的调紧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转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与转轴铰接,第二夹板内开设有滑槽,滑槽从第二夹板的自由端延伸至铰接端,第一夹板能够在滑槽内滑动;调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上的卡齿和设置在第二夹板上的安装部,安装部内开设有活动腔室,活动腔室与滑槽连通,活动腔室内滑动安装有能够卡紧卡齿的齿板。该装置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调紧机构、旋转定位机构和伸缩机构,便于调节夹持机构的宽松程度、患者肢体的屈伸角度以及该装置的长度,以此适配不同体型、不同身高的患者。的患者。的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意外事故导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现有的治疗骨折的方式一般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内固定是借助骨钉等工具直接固定骨骼以便更好地进行手术的治疗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外固定是在骨折部位的外部进行辅助固定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以石膏和固定架为主,但是石膏固定十分不方便,调节性能差,而固定架大多结构复杂,固定效果差,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7961110 A)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包括连接固定板,连接固定板的一侧两端通过合页连接有端部固定板,端部固定板的一侧和连接固定板的一侧之间通过胶体粘贴有端部连接气囊,端部连接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端部连接气囊的进气管贯穿并延伸至端部固定板的一侧,并且端部连接气囊的进气管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
[000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能够调节的气囊,加强了对患者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能够满足肢体粗细不同的患者,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气囊分布在固定板的多个位置,如果气囊过于饱满,很容易对患者的肢体形成局部压迫,导致患者产生压疮或者血栓,如果气囊内气体过少,气囊很容易因挤压而发生形变,导致固定效果不好,因此,使用气囊来满足肢体粗细不同的患者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架不能够满足肢体粗细不同的患者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夹持机构和多个与夹持机构相配合的调紧机构,所述调紧机构设置于夹持机构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与转轴铰接,所述第二夹板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从第二夹板的自由端延伸至铰接端,所述第一夹板能够在滑槽内滑动;所述调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上的卡齿和设置在第二夹板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开设有活动腔室,所述活动腔室与滑槽连通,所述活动腔室内滑动安装有能够卡紧卡齿的齿板,所述齿板远离滑槽的一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齿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夹板内,所述齿板上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活动安装有长方体结构的解锁块,所述解锁块上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延伸至安装部外并能够在安装部上转动,所述转动杆上固定有位于安装部外的转动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医护人员使用该装置帮助骨折患者固定受伤肢体时,首先将患者的肢体置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然后合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第一夹板穿进第二夹板的滑槽内,当第一夹板进入滑槽时,齿板能够卡紧卡齿,使得第一夹板只
能往滑槽深处滑动,而不能退出,使得患者的肢体被稳定包裹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然后再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情况以及患者肢体的受力情况,再送入一定长度的第一夹板进入滑槽内,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能够的更加稳定地固定住患者的骨折肢体;当需要打开夹持机构时,只需顺时针旋转转动块90
°
,转动块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解锁块转动,解锁块转动90
°
后,能够推动齿板向上移动,使得卡齿脱离齿板的限制,从而使得第一夹板能够顺利退出滑槽。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中间的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旋转定位机构,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一连杆和固定在另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固定有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二连杆上固定有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与第一转动盘通过销轴同轴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盘的外圆周上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多个沿第二转动盘圆周方向布设的卡槽;所述第二转动盘内开设有垂直于轴心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能够延伸至第二转动盘外并卡在卡槽内,所述套管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位于套管外的一端固定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和传动杆均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盘内,所述传动盘的部分盘体位于第二转动盘外。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想调节膝关节或者肘关节处的弯曲度时,直接用手指顺时针转动传动盘位于第二转动盘外的部分盘体,传动盘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套管转动,因为套管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以当套管顺时针转动时,套管能够往靠近传动盘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套管移动到卡槽外,不再限制第一转动盘转动,然后可以转动第一转动盘或者转动第二转动盘,使得膝关节上下两侧的夹持机构到达预定角度后,再逆时针旋转传动盘,使得套管再移动到该角度对应的卡槽内,再次限制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相对转动;当患者想要做屈伸运动时,也可以让套管一直位于卡槽外,使得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能够相对转动。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内开设有与套管平行设置的限位槽,所述传动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传动杆的转动能够顺利带动套管转动。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一螺纹杆、固定在另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二螺纹杆和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夹持机构结合起来也不够患者的肢体长时,可以转动螺纹套筒,螺纹套筒两端的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分别往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加长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使得该固定装置能够契合不同体型或者不同身高的骨折患者,进一步加强固定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两根伸缩杆,两根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其中一个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两根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另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所述伸缩杆与螺纹套筒平行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夹持机构之间设置伸缩杆,一方面可以使得伸缩杆与两个相邻的夹持机构相互配合,达到更好地固定肢体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两
个第一夹板或者两个第二夹板能够一起转动,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拥有更好的透气性能。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设有软垫层。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患者的佩戴更加舒适。
[002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该骨科复位固定装置通过夹持机构和调紧机构的相互配合,能够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来随时调节夹持机构的宽松程度,以此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互配合,使得夹持机构固定患者肢体时,患者肢体的受力更加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夹持机构(1)和多个与夹持机构(1)相配合的调紧机构(2),所述调紧机构(2)设置于夹持机构(1)上;所述夹持机构(1)包括转轴(11)、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3),所述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3)均与转轴(11)铰接,所述第二夹板(13)内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从第二夹板(13)的自由端延伸至铰接端,所述第一夹板(12)能够在滑槽(14)内滑动;所述调紧机构(2)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12)上的卡齿(21)和设置在第二夹板(13)上的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内开设有活动腔室(23),所述活动腔室(23)与滑槽(14)连通,所述活动腔室(23)内滑动安装有能够卡紧卡齿(21)的齿板(24),所述齿板(24)远离滑槽(14)的一侧固定有弹簧(25),所述弹簧(25)远离齿板(2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夹板(13)内,所述齿板(24)上开设有矩形孔(26),所述矩形孔(26)内活动安装有长方体结构的解锁块(27),所述解锁块(27)上固定有转动杆(28),所述转动杆(28)延伸至安装部(22)外并能够在安装部(22)上转动,所述转动杆(28)上固定有位于安装部(22)外的转动块(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中间的两个夹持机构(1)之间的旋转定位机构(3),所述旋转定位机构(3)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夹持机构(1)上的第一连杆(301)和固定在另一个夹持机构(1)上的第二连杆(302),所述第一连杆(301)上固定有第一转动盘(303),所述第二连杆(302)上固定有第二转动盘(304),所述第二转动盘(304)与第一转动盘(303)通过销轴同轴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盘(303)的外圆周上设有弧形板(305),所述弧形板(305)上开设有多个沿第二转动盘(304)圆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淼曾勇何鱼周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