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139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所述啮合层的顶部与固定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的顶部与绝缘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层的顶部与基材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材层的表面设置有防静电层、耐磨损层和防水层,所述防静电层的顶部与耐磨损层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耐磨损层的顶部与防水层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通过设置有啮合层、固定层、绝缘层和基材层,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配合防静电层、耐磨损层和防水层,从而提高了该输送带的耐磨损性和防水性,避免对内部的设备产生损坏,同时防止其发生静电,给予工作人员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员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员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

技术介绍

[0002]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输送带,皮带输送机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广泛用于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料状物料或成件物品,输送带能连续化、高效率、大倾角运输,输送带操作安全,输送带使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并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
[0003]但是现有的输送到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静电,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容易脱落,同时在进行使用时容易受到磨损。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解决了现有的输送到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静电,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容易脱落,同时在进行使用时容易受到磨损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包括啮合层、固定层、绝缘层和基材层,所述啮合层的顶部与固定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的顶部与绝缘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层的顶部与基材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材层的表面设置有防静电层、耐磨损层和防水层,所述防静电层的顶部与耐磨损层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耐磨损层的顶部与防水层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
[0007]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中包括聚醚酯酰胺层、脂肪酸烷醇酰胺层、聚乙烯吡咯烷酮层和自碳酸脂层,所述聚醚酯酰胺层的顶部与脂肪酸烷醇酰胺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脂肪酸烷醇酰胺层的顶部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层的顶部与自碳酸脂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耐磨损层中包括聚丙烯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二氧化硅层和二硫化钼层,所述聚丙烯树脂层的顶部与聚氨酯树脂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层的顶部与二氧化硅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二氧化硅层的顶部与二硫化钼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中包括聚醚多元醇层、聚丙烯酸盐层、环己烷二甲醇层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所述聚醚多元醇层的顶部与聚丙烯酸盐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聚丙烯酸盐层的顶部与环己烷二甲醇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己烷二甲醇层的顶部与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通过设置有啮合层、固定层、绝缘层和基材层,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配合防静电层、耐磨损层和防水层,从而提高了该输送带的耐磨损性和防水性,避免对内部的设备产生损坏,同时防止其发生静电,给予工作人员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基材层的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所示防静电层的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所示耐磨损层的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2所示防水层的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啮合层;2、固定层;3、绝缘层;4、基材层;5、防静电层;51、聚醚酯酰胺层;52、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3、聚乙烯吡咯烷酮层;54、自碳酸脂层;6、耐磨损层;61、聚丙烯树脂层;62、聚氨酯树脂层;63、二氧化硅层;64、二硫化钼层;7、防水层;71、聚醚多元醇层;72、聚丙烯酸盐层;73、环己烷二甲醇层;74、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基材层的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防静电层的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耐磨损层的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防水层的层结构示意图。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包括啮合层1、固定层2、绝缘层3和基材层4,所述啮合层1的顶部与固定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2的顶部与绝缘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层3的顶部与基材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材层4的表面设置有防静电层5、耐磨损层6和防水层7,所述防静电层5的顶部与耐磨损层6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耐磨损层6的顶部与防水层7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
[0023]首先将有防静电层5通过粘接剂均匀的涂抹在基材层4的表面,待其晾干后,将有耐磨损层6通过粘接剂均匀的涂抹在基材层4的表面,待其晾干后,将有防水层7通过粘接剂均匀的涂抹在基材层4的表面,待其晾干后,即可投入使用,通过设置有啮合层1、固定层2、绝缘层3和基材层4,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配合防静电层5、耐磨损层6和防水层7,从而提高了该输送带的耐磨损性和防水性,避免对内部的设备产生损坏,同时防止其发生静电,给予工作人员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
[0024]所述防静电层5中包括聚醚酯酰胺层51、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2、聚乙烯吡咯烷酮层53和自碳酸脂层54,所述聚醚酯酰胺层51的顶部与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2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5]聚醚酯酰胺层51、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2、聚乙烯吡咯烷酮层53和自碳酸脂层54均为防静电层5材料。
[0026]所述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2的顶部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层5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聚
乙烯吡咯烷酮层53的顶部与自碳酸脂层54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7]聚醚酯酰胺层51、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2、聚乙烯吡咯烷酮层53和自碳酸脂层54均通过粘接剂进行粘接。
[0028]所述耐磨损层6中包括聚丙烯树脂层61、聚氨酯树脂层62、二氧化硅层63和二硫化钼层64,所述聚丙烯树脂层61的顶部与聚氨酯树脂层62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9]聚丙烯树脂层61、聚氨酯树脂层62、二氧化硅层63和二硫化钼层64均为耐磨损层6材料。
[0030]所述聚氨酯树脂层62的顶部与二氧化硅层6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二氧化硅层63的顶部与二硫化钼层64的底部固定连接。
[0031]聚丙烯树脂层61、聚氨酯树脂层62、二氧化硅层63和二硫化钼层64均通过粘接剂进行粘接。
[0032]所述防水层7中包括聚醚多元醇层71、聚丙烯酸盐层72、环己烷二甲醇层73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74,所述聚醚多元醇层71的顶部与聚丙烯酸盐层72的底部固定连接。
[0033]聚醚多元醇层71、聚丙烯酸盐层72、环己烷二甲醇层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啮合层(1)、固定层(2)、绝缘层(3)和基材层(4),所述啮合层(1)的顶部与固定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2)的顶部与绝缘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层(3)的顶部与基材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材层(4)的表面设置有防静电层(5)、耐磨损层(6)和防水层(7),所述防静电层(5)的顶部与耐磨损层(6)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耐磨损层(6)的顶部与防水层(7)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层(5)中包括聚醚酯酰胺层(51)、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2)、聚乙烯吡咯烷酮层(53)和自碳酸脂层(54),所述聚醚酯酰胺层(51)的顶部与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2)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静电结构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烷醇酰胺层(52)的顶部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层(5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层(53)的顶部与自碳酸脂层(54)的底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铭刘栋刘庆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君泰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