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患者接口的通气系统
[0001]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2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810,640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2
技术介绍
2.1
[0003]本技术涉及呼吸相关障碍的筛查、诊断、监测、治疗、预防和改善中的一者或多者。本技术还涉及医疗装置或设备及其用途。
[0004]2.2相关技术的描述
[0005]2.2.1人类呼吸系统及其疾病
[0006]人体的呼吸系统促进气体交换。鼻和嘴形成患者的气道入口。
[0007]气道包括一系列分支管,当分支气管穿透更深入肺部时,其变得更窄、更短且更多。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允许氧气从吸入的空气移动到静脉血中并且允许二氧化碳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气管分为左和右主支气管,其最终再分成末端细支气管。支气管构成传导气道,但是并不参与气体交换。气道的进一步分支通向呼吸细支气管,并最终通向肺泡。肺的肺泡区域为发生气体交换的区域,且称为呼吸区。参见2012年由John B.West,Lippincott Will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患者接口,包括充气室,其在使用中的整个患者的呼吸循环中至少部分地形成可加压至比环境空气压力高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的体积,所述充气室包括充气室入口端口,所述充气室入口端口的尺寸和结构被设计成接收用于由患者呼吸的治疗气流;密封形成结构,其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患者面部的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区域密封,所述密封形成结构在其中具有孔,使得在使用期间治疗气流被递送到患者鼻孔的至少入口,所述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在使用中在患者的呼吸循环期间维持充气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定位和稳定结构,其被配置为将所述密封形成结构保持在所述患者头部上的治疗有效位置中,通气结构,其被配置为用于在整个患者的呼吸循环中将通气气流连续地排放到大气中,所述通气结构包括:通气壳体,其包括被配置为用于接收来自呼吸压力治疗装置的气流的入口,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治疗气流供应至所述充气室入口端口的出口,以及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通气气流排放至大气的至少一个排气孔口,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孔口的尺寸和形状被确定成用于在使用中维持所述充气室中的治疗压力;以及定位在所述通气壳体内的膜,所述膜具有沿着所述膜的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膜具有定位在所述膜的第一端与所述膜的第二端之间并且围绕所述纵向轴线的可移动部分;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膜的所述纵向轴线与所述通气壳体内部的面向膜的表面径向间隔开,以在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与所述面向膜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流动通道,所述排气流动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在使用过程中允许气体从所述体积经过所述排气流动通道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孔口流动到大气中,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是可弹性变形的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膜的内侧与所述膜的外侧之间的压力差而相对于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径向地移动以改变所述排气流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并且在整个治疗压力范围内调节通气气流;并且其中所述患者接口被配置为允许所述患者在不存在穿过所述充气室入口端口的加压空气流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嘴从周围环境呼吸,或者所述患者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患者的嘴未被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是基本上圆柱形的或截头圆锥形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包括沿着所述通气壳体的纵向轴线对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膜的纵向轴线与所述通气壳体的纵向轴线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壁,所述壁平行于穿过所述通气壳体从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一端到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二端的气流而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包括在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一端处的第一壳体构件和在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二端处的第二壳体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构件被配置为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入口连接部分,所述入口连接部分配置为将所述通气结构流体连接到供应导管。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包括出口连接部分,所述出口连接部分被配置为将所述通气结构流体连接到所述患者接口或者流体连接到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患者接口的管。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膜在所述膜的所述第一端处接合到膜支撑件。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由硅橡胶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包括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被配置为阻尼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振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阻尼结构包括在所述通气壳体内的阻尼室,所述阻尼室被配置为用于阻尼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振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阻尼室。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膜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一个面向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并且所述膜的内侧和外侧中的另一个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阻尼室。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阻尼室与所述加压体积处于流体连通。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结构被配置为使得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移动增加或减少所述阻尼室的体积。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和阻尼室被配置为通过限制所述阻尼室与所述加压体积之间的气体交换来阻尼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振动。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排气流动通道包括具有比所述排气流动通道的相邻区域小的横截面面积的区域。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排气流动通道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形成具有比相邻区域小的横截面面积的区域。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在所述限制部的位置处最接近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包括在所述排气流动通道中形成所述限制部的限制器部分。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包括形成所述限制器部分的轮廓表面。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限制器部分包括在所述面向膜的表面中的肋。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限制器部分被居中地定位在所述膜的第一端与所述膜的第二端之间。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包括在所述通气壳体内的阻尼室,所述阻尼室被配置为用于阻尼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振动,其中所述阻尼室包括邻近膜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和邻近膜的第二端的第二端,排气流动通道中的限制部在阻尼室的第
一端部和阻尼室的第二端部之间居中地对齐。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被配置为用于在高于第一振动模式的振动模式下减少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振动。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被配置为限制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朝向所述面向膜的表面的移动。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被配置为接触所述膜的端部并且防止所述膜的所述端朝向所述面向膜的表面移动。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突起,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被配置为接触所述膜的所述端部以限制所述膜的所述端部的移动。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定位在所述排气流动通道的外部。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包括多个突起,并且在所述多个突起之间形成多个阻尼孔口,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阻尼孔口从所述体积流入和流出阻尼室,所述阻尼孔口阻止所述阻尼室和所述体积之间的气体交换,以阻尼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振动。31.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包括在所述排气流动通道的入口处或附近的圆形表面,以便于在所述排气流动通道的入口附近的所述通气气流的方向的改变。32.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包括多个排气孔口。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扩散的排气孔口和至少一个未扩散的排气孔口。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扩散的排气孔口位于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一端处或附近,并且所述未扩散的排气孔口居中地位于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一端和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二端之间。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扩散的排气孔口在横向方向上打开,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未扩散的排气孔口在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倾斜的方向上部分地朝向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二端打开。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包括扩散器构件,所述扩散器构件被配置为扩散和/或可听地屏蔽在使用期间接触所述扩散器构件的气体。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结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气体不能流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扩散的排气孔口的情况下允许气体流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未扩散的排气孔口。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结构被成形为与通过所述扩散的排气孔口相比在更大程度上要求气流改变方向以流过所述至少一个未扩散的排气孔口。39.根据权利要求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包括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孔口的排气孔口构件,所述排气孔口构件配置为连接到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一壳体构件。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扩散的排气孔口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口构件的第一端处或附近,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未扩散的排气孔口设置在与所述排气
孔口构件的第一端相对的所述排气孔口构件的第二端处或附近。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患者接口,包括由所述排气孔口构件保持在所述通气结构中的扩散器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膜的纵向轴线从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径向向外定位。43.根据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被配置为收缩成朝向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径向向内移动。44.根据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面向膜的表面设置在所述通气壳体的第一壳体构件的外表面上,所述外表面位于所述通气壳体内。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的第一端突起到所述通气结构的内部中的轴,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的第二端处或附近被提供在所述轴的外表面上。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的第二端处的所述轴上的圆形表面,所述圆形表面位于所述排气流动通道的入口处或附近。47.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排气流动通道在所述通气壳体中占据围绕整个圆周的连续空间。48.一种患者接口,包括充气室,其在使用中的整个患者的呼吸循环中至少部分地形成可加压至比环境空气压力高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的体积,所述充气室包括充气室入口端口,所述充气室入口端口的尺寸和结构被设计成接收用于由患者呼吸的治疗气流;密封形成结构,其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患者面部的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区域密封,所述密封形成结构在其中具有孔,使得在使用期间治疗气流被递送到患者鼻孔的至少入口,所述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在使用中在患者的呼吸循环期间维持充气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定位和稳定结构,其被配置为将所述密封形成结构保持在所述患者头部上的治疗有效位置中,通气结构,其被配置为用于在整个患者的呼吸循环中将通气气流连续地排放到大气中,所述通气结构包括:通气壳体,其包括被配置为用于将气体排放至大气的至少一个排气孔口,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孔口的尺寸和形状被确定成用于在使用中维持所述充气室中的治疗压力;以及定位在所述通气壳体内的膜,所述膜具有与所述通气壳体内部的面向膜的表面间隔开的可移动部分以在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与所述面向膜的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排气流动通道,所述排气流动通道被配置为允许气体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孔口从所述体积流动到大气中,阻尼结构,其被配置为用于阻尼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振动,所述阻尼结构包括在所述通气壳体内的阻尼室;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是可弹性变形的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膜的第一侧与所述膜的第二侧之间的压力差而相对于所述面向膜的表面移动,以改变所述排气流动通
道的横截面面积并且在整个治疗压力范围内调节通气气流;其中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面向膜的表面,并且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所述第二侧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阻尼室;并且其中所述患者接口被配置为允许所述患者在不存在穿过所述充气室入口端口的加压空气流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嘴从周围环境呼吸,或者所述患者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患者的嘴未被覆盖。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壳体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阻尼室。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阻尼室与所述加压体积流体连通。51.根据权利要求48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通气结构被配置为使得所述膜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移动增加或减少所述阻尼室的体积。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患者接口,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孔口,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阻尼孔口从所述体积流入和流出所述阻尼室,所述阻尼孔口被配置为抵抗所述阻尼室与所述体积之间的气体交换。53.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排气流动通道包括具有比所述排气流动通道的相邻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