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骨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87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8
车辆骨架构件(10)具备帽构件(1)、封闭板(2)、加强构件(6)以及多个焊接部(31)。帽构件(1)具备第1顶板(1a)、两个第1纵壁(1b)以及两个凸缘(1c)。加强构件(6)具备第2顶板(6a)和两个第2纵壁(6b)。多个焊接部(31)将第1纵壁(1b)与第2纵壁(6b)接合。将第1纵壁(1b)与第2纵壁(6b)接合的多个焊接部(31)在所述第1纵壁(1b)位于比第1顶板(1a)与封闭板(2)的中间面(C1)靠封闭板(2)侧的位置。在多个焊接部(31)之间具有加强构件(6)的端部(4)。具有加强构件(6)的端部(4)。具有加强构件(6)的端部(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骨架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加强构件的车辆骨架构件。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对像B柱、下边梁那样的车辆骨架构件要求耐冲击性。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

3729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前立柱构造。在该前立柱构造中,通过截面呈帽形状的前立柱外部与立柱加强件下部的接合,来形成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开放截面构造的前立柱下部。立柱加强件下部的前壁和凸缘是比其他部分强度高的厚板部。
[0003]另外,在日本特开2014

7376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车身构造。在该车身构造中,中柱内板的端缘部、中柱外加强件的端缘部以及侧外板的端缘部叠合并且通过点焊而接合。中柱外加强件由高强度钢板形成。在中柱外加强件的端缘部,在点焊部之间设有沿着端缘长度方向形成为波形的波形形状部。在端缘部沿着端缘长度方向向拉伸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波形形状部能够在端缘长度方向上伸长。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3729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

737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专利技术人研究了用槽形的加强构件对具备帽构件和封闭板的车辆骨架构件进行加强的结构。加强构件优选为轻量。可知在为了高效地进行加强而用高强度材料形成加强构件的情况下,加强构件与帽构件的接合部容易成为断裂的起点。
[0010]本申请公开了在添加了高强度的加强构件的构造中能够高效地发挥加强效果的车辆骨架构件。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骨架构件具备帽构件、封闭板、加强构件以及多个焊接部。所述帽构件具备第1顶板、两个第1纵壁以及两个凸缘。所述第1顶板配置于所述两个第1纵壁之间。所述第1纵壁配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凸缘之间。所述凸缘与所述封闭板接合。所述加强构件具备第2顶板和两个第2纵壁。所述第2顶板配置于两个所述第2纵壁之间。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叠合。所述多个焊接部将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接合。将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接合的所述多个焊接部在所述第1纵壁位于比所述第1顶板与所述封闭板的中间面靠封闭板侧的位置。所述第2纵壁的拉伸强度比所述第1纵壁的拉伸强度大。所述第2纵壁的与所述第2顶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是所述加强构件的端部。在所述多个焊接部之间具有所述加强构件的端部。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根据本申请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车辆骨架构件,该车辆骨架构件在添加了高强度的加强构件的构造中能够高效地发挥加强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构造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1B是从y方向观察图1A所示的构造构件的侧视图。
[0017]图1C是从x方向观察图1A所示的构造构件的主视图。
[0018]图2是表示不连续部的配置例的图。
[0019]图3是表示不连续部的配置例的图。
[0020]图4是表示不连续部的配置例的图。
[0021]图5是表示不连续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2]图6是表示不连续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3]图7是表示不连续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4]图8是表示不连续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5]图9是表示不连续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6]图10是表示不连续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7]图11是表示构造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专利技术人研究了作为车辆骨架构件,在将帽构件与封闭板接合而成的闭合截面构造中添加槽形的加强构件来进行加强的结构。加强构件优选为轻量。因此,尝试了针对加强构件使用比帽构件强度高的高强度材料。而且,研究了高强度材料的加强构件的高效的配置。其结果为,想到了在比帽构件与封闭板的接合部和帽构件的顶板的中间面靠近封闭板的部分将帽构件的纵壁与加强构件接合的结构。根据该结构,有可能高效地得到加强效果。为了在使车辆骨架构件弯曲压溃变形时高效地吸收能量,需要使帽构件的纵壁塑性变形来做功。通过将加强构件配置于比帽构件的纵壁的高度的中间的位置靠近封闭板的位置并且与纵壁接合,能够引起纵壁的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高效地吸收能量。在此,通过使加强构件的强度比帽构件的纵壁的强度强,能够更高效地吸收能量。
[0029]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可知在对帽构件的顶板施加冲击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将帽构件与加强构件接合的焊接部成为起点的断裂。在具有高强度的加强构件与帽构件的接合为焊接的情况下,存在加强构件的焊接部的周围软化的情况。将软化部称为HAZ软化部。
[0030]在将像这样的高强度材料作为加强构件添加而得到的帽构件应用于汽车的车身骨架部件的情况下,在汽车的碰撞时会在加强构件与帽构件的焊接部的HAZ软化部产生应变集中,存在产生以HAZ软化部为起点的断裂的情况。更详细来说,通过使加强构件比帽构件强度高,使得在加强构件容易产生HAZ软化。
[0031]专利技术人对以加强构件与帽构件的接合部为起点的断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发现在将加强构件与帽构件接合的焊接部位于比中立面靠拉伸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焊接部施加帽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力,从而容易产生以HAZ软化部为起点的断裂。即,通过将焊接部配置于比帽构件的纵壁的高度的中间的位置靠近封闭板的位置来提高弯曲
变形时的能量吸收效率,使得在焊接部容易产生帽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力。因此,产生由拉伸力引起的向HAZ软化部的应变集中,从而容易产生以HAZ软化部为起点的断裂。
[0032]基于该见解,专利技术人想到了在将帽构件与加强构件接合的多个焊接部设定于比帽构件的纵壁的高度的中间的位置靠近封闭板的位置的结构中,在多个焊接部之间设置加强构件的缺口、孔等。即,想到了在焊接部之间配置加强构件的端部的结构。由此,即使在相邻的接合部之间加载有帽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力的情况下,利用相邻的接合部之间的加强构件的端部,也使拉伸力缓和。根据该结构,在多个焊接部之间加载有拉伸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向HAZ软化部的应变集中。因此能够抑制以HAZ软化部为起点的断裂。作为结果,能够高效地发挥加强构件的加强效果。
[0033](结构1)
[003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骨架构件具备帽构件、封闭板、加强构件以及多个焊接部。所述帽构件具备第1顶板、两个第1纵壁以及两个凸缘。所述第1顶板配置于所述两个第1纵壁之间。所述第1纵壁配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凸缘之间。所述凸缘与所述封闭板接合。所述加强构件具备第2顶板和两个第2纵壁。所述第2顶板配置于两个所述第2纵壁之间。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叠合。所述多个焊接部将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接合。将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接合的所述多个焊接部在所述第1纵壁位于比所述第1顶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骨架构件,其中,该车辆骨架构件具备:帽构件;封闭板;加强构件;以及多个焊接部,所述帽构件具备第1顶板、两个第1纵壁以及两个凸缘,所述第1顶板配置于所述两个第1纵壁之间,所述第1纵壁配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凸缘之间,所述凸缘与所述封闭板接合,所述加强构件具备第2顶板和两个第2纵壁,所述第2顶板配置于两个所述第2纵壁之间,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叠合,所述多个焊接部将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接合,将所述第1纵壁与所述第2纵壁接合的所述多个焊接部在所述第1纵壁位于比所述第1顶板与所述封闭板的中间面靠封闭板侧的位置,所述第2纵壁的拉伸强度比所述第1纵壁的拉伸强度大,所述第2纵壁的与所述第2顶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是所述加强构件的端部,在所述多个焊接部之间具有所述加强构件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骨架构件,其中,所述加强构件的端部横穿相邻的所述焊接部之间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骨架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浜田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