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065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其包括:反应介质装填柱,反应介质装填柱用于装填不同类型的反应介质,反应介质装填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口和第二装配端口;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和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设置于第一装配端口的相对侧,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设置于第二装配端口的相对侧;以及第一安装机构和第二安装机构,第一装配端口通过第一安装机构与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可拆卸连接,第二装配端口通过第二安装机构与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可拆卸连接。本方案装置的结构组成简单,使用操作便捷,更换反应介质的高效快捷,能够使试验人员更加有效地开展反应介质的材料筛选和过滤效率研究。地开展反应介质的材料筛选和过滤效率研究。地开展反应介质的材料筛选和过滤效率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净化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水资源量的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解决水资源匮乏,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有效方式。而地下水过度开采与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特征正在由带状向面状转变,由浅层向深层扩展,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地下水资源贮存在地表之下的含水层中,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污染物一旦进入地下水系统其迁移与反应变化又具有不可逆转性。地下水原位修复是在不破坏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下,对污染地下水进行原位置修复的一种技术手段。运用可渗透反应墙处理污染地下水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地下水修复技术。
[0003]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指通过在地下含水层补给路径上安置反应介质以拦截污染羽,受污染的地下水流通过反应介质,利用降解、吸附、沉淀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环境可接受的形式,从而实现格栅下游污染物修复的目的。相较于异位修复而言,PRB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和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目前已经成功的应用在国外的一些地下水污染地区。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反应介质,以不同的反应机理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当地下水存在多种类型的污染时,反应介质的选择尤其重要,应避免在处理某一种污染物的同时,加剧其他类型的水污染。目前,国内针对PRB技术反应介质的选取和优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着重于反应介质的材料筛选和过滤效率的研究,常用的PRB试验装置通常结构组成复杂,使用较为不便,更换反应介质操作繁琐、耗时高,一定程度影响了反应介质的材料筛选和过滤效率的研究有效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操作使用不便,反应介质的材料筛选和过滤效率研究无法有效开展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其包括:
[0006]反应介质装填柱,所述反应介质装填柱用于装填不同类型的反应介质,所述反应介质装填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口和第二装配端口;
[0007]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和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端口的相对侧,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端口的相对侧;以及
[0008]第一安装机构和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一装配端口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机构与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装配端口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机构与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可拆卸连接。
[0009]上述方案的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应用于实验室中,其能够模拟可渗透反应墙(PRB)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使试验人员能够高效且便捷的开展地下水净化处理的选材和效率研究。具体而言,本装置(对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的简称,下同)主要由反应介质装填柱、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和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三部分主体构成,其中反应介质装填柱用于在实验时装填不同种类的反应介质,这些反应介质参与对污染物的化学、生物或者物理过滤净化处理工作,实现PRB的基本功能;而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和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内部可装填例如土壤、石英砂、石粒等介质材料,以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实际的地层介质环境,同时能够对流经的污染物起到减速缓流作用,使单位时间内流入反应介质的污染物适量,保证反应介质有充足的时间能够与污染物发生净化反应。其中,反应介质装填柱包括第一装配端口和第二装配端口,第一装配端口通过第一安装机构能够与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可拆卸连接,同时第二装配端口可通过第二安装机构与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可拆卸连接,当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种类的反应介质时,试验人员能够有选择地拆卸第一安装机构以将第一装配端口打开,或者拆卸第二安装机构以将第二装配端口打开,就能够更加便捷的对反应介质装填柱内的反应介质进行倒出和重新装填操作,省时省力,操作高效方便。也即本方案装置的结构组成简单,使用操作便捷,更换反应介质的高效快捷,能够使试验人员更加有效地开展反应介质的材料筛选和过滤效率研究。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锁紧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端口处,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组装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二锁紧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的端部,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端口处,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以及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卸组装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为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为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为第三法兰盘,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为第四法兰盘,所述第一锁紧件设置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二锁紧件设置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法兰盘以及所述第二法兰盘螺接固定,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三法兰盘以及所述第四法兰盘螺接固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其中之一凹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其中另一凸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密封插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内;
[0014]所述第三法兰盘与所述第四法兰盘的其中之一凹设有第二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三法兰盘与所述第四法兰盘的其中另一凸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密封插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内。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夹设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夹设于所述第三法兰盘与所述第四法兰盘之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远离所述第三法兰盘的一端。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远离所述反应介质装填柱的端部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远离所述反应介质装填柱的端部开设有出液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还包括供液箱、输液管、回液管、液回收箱和液驱动泵,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箱接通,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口接通,所述液驱动泵连接于所述输液管上,所述回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液回收箱接通,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接通。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开设有第一取样口,所述第一取样口可拆卸安装有第一盖体;所述反应介质装填柱开设有第二取样口,所述第二取样口可拆卸安装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开设有第三取样口,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介质装填柱,所述反应介质装填柱用于装填不同类型的反应介质,所述反应介质装填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口和第二装配端口;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和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端口的相对侧,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端口的相对侧;以及第一安装机构和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一装配端口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机构与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装配端口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机构与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锁紧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拟介质装填柱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端口处,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组装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二锁紧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拟介质装填柱的端部,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端口处,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以及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卸组装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为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为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为第三法兰盘,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为第四法兰盘,所述第一锁紧件设置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二锁紧件设置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法兰盘以及所述第二法兰盘螺接固定,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三法兰盘以及所述第四法兰盘螺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其中之一凹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其中另一凸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煜罗定贵韦乐章吴启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