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591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壳体、连接壳体、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且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且第一壳体、连接壳体、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的内部均设有引线槽。该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通过第一壳体、连接壳体、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之间的配合,永磁片能够对颈部进行磁疗,电极片能够对颈部进行脉冲治疗,集多功能一身,从而克服颈椎治疗装置,治疗功能单一,治疗效果不佳的缺点,还让现有的该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能够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提高了该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的产品质量,节省了使用者的采购成本,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近年来,颈椎病人群中,年轻人发病率在不逐年上升,超过了中老年人。目前,治疗颈椎病器械主要是牵引方式、红外烤灯和电疗。治疗功能单一,效果慢且理疗中感觉不舒服等,针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壳体、连接壳体、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且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且第一壳体、连接壳体、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的内部均设有引线槽,且左侧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开关和线路板,且第一开关与左侧壳体卡接相连,且第一开关通过导线与线路板锡焊连接,且线路板与左侧壳体螺栓连接,且右侧壳体的内部设有电池槽,且电池槽通过导线与线路板相连,且电池槽的右侧设有第二开关,且第二开关与右侧壳体螺栓连接,且第二开关通过导线与线路板相连,且第一壳体上设有支撑部,且两侧所述支撑部位于第一壳体内侧,且两个所述支撑部相互对称,且支撑部由固定套和支撑套组成,且两个所述固定套与第一壳体为一体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套分别与固定套活动卡接,且两个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均设有卡槽,且卡槽与固定套为一体设置,且固定套的内部设有振动电机,且两个所述振动电机分别与固定套螺栓连接,且两个所述振动电机分别通过导线与线路板相连,且振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弹簧轴,且弹簧轴与振动电机螺栓连接,且弹簧轴上套设有偏心轮,且偏心轮与弹簧轴螺纹连接,且卡槽的内部设有触块,且触块与偏心轮搭接相连,且支撑套的内部设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与触块搭接相连,且偏心轮通过触块和压缩弹簧与支撑套相连,且右侧壳体上设有充电口,且充电口位于电池槽的上方。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套的外部设有海绵套,且两个所述海绵套分别与支撑套套接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壳体的内部设有永磁片,且两个所述永磁片分别与连接壳体螺栓连接,且两个所述永磁片通过导线与线路板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线路板的下方设有接入端口,且接入端口与线路板相连,且接入端口上设有电极片,且电极片与接入端口插接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的外部均设有电热板,且两个所述电热板分别
与左侧壳体的右侧壳体螺栓连接,且电热板通过导线与线路板相连。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通过第一壳体、连接壳体、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之间的配合,在支撑部的作用下,支撑部能够对颈部进行振动按摩,电热板能够对颈部利用红外辐射进行治疗,有止痛、消肿和改善局部血循环的作用,永磁片能够对颈部进行磁疗,电极片能够对颈部进行脉冲治疗,集多功能一身,从而克服颈椎治疗装置,治疗功能单一,治疗效果不佳的缺点,克服了现有的颈椎病治疗装置依靠振动对颈椎进行舒缓治疗的调节处理,实用功能单一的缺点,提高了该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使用时,电极片可以黏贴在手腕部,电极片由导电片和绝缘片组成,具有温度控制功能,且内侧有散热网纹,能充分散发局部热量,使用更方便,舒适和安全,并在绝缘片和导电片之间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两端通过电线与端子相连,对缓解上班族的鼠标手效果显著,增进颈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通过磁疗还能镇静、消炎、消肿、降低血压、促进吸收和影响运动功能作用,还让现有的该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能够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提高了该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的产品质量,节省了使用者的采购成本,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电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3]图4为图3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本体,2、第一壳体,3、连接壳体,4、左侧壳体,5、右侧壳体,6、引线槽,7、第一开关,8、线路板,9、接入端口,10、第二开关,11、电池槽,12、卡块,13、支撑部,14、固定套,15、支撑套,16、卡槽,17、振动电机,18、弹簧轴,19、偏心轮,20、触块,21、压缩弹簧,22、海绵套,23、电极片,24、电热板,25、永磁片,26、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2、连接壳体3、左侧壳体4和右侧壳体5,第一壳体2为弯曲部,能够很好的贴合颈部,连接壳体3为衔接部,用于将左侧壳体4和右侧壳体5与第一壳体2连接在一起,且左侧壳体4和右侧壳体5分别通过两个连接壳体3与第一壳体2相连,且第一壳体2、连接壳体3、左侧壳体4和右侧壳体5的内部均设有引线槽6,且左侧壳体4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开关7和线路板8,第一开关7用于控制振动电机17的起闭,线路板8用于集成脉冲,加热和振动功能,为总控制器,且第一开关7与左侧壳体4卡接相连,且第一开关7通过导线与线路板8锡焊连接,且线路板8与左侧壳体4螺栓连接,且右侧壳体5的内部设有电池槽11,且电池槽11通过导线与线路板8相连,且电池槽11的右侧设有第二开关10,第二开关10为三项开
关,能够控制电热板24和电极片23的起闭,电热板24和电极片23能够同时工作也可单独工作,且第二开关10与右侧壳体5螺栓连接,且第二开关10通过导线与线路板8相连,且第一壳体2上设有支撑部13,支撑部13为颈部按摩单元,且两侧支撑部13位于第一壳体2内侧,且两个支撑部13相互对称,且支撑部13由固定套14和支撑套15组成,且两个固定套14与第一壳体2为一体设置,且两个支撑套15分别与固定套14活动卡接,且两个固定套14的内部均设有卡槽16,且卡槽16与固定套14为一体设置,且固定套14的内部设有振动电机17,振动电机17通电工作带动与之相连的弹簧轴18和偏心轮19转动,偏心轮19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偏心轮19与触头20发生剐蹭,触头20呈“T形”,在卡槽16内对压缩弹簧21进行挤压,压缩弹簧21在支撑套15内发生高频晃动,支撑套15伴随压缩弹簧21一同晃动模拟振动效果,支撑套15外部套设的海绵套22能够提升触感,使颈部与支撑套15的接触更加舒适和柔软,且两个振动电机17分别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2)、连接壳体(3)、左侧壳体(4)和右侧壳体(5),且左侧壳体(4)和右侧壳体(5)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壳体(3)与第一壳体(2)相连,且第一壳体(2)、连接壳体(3)、左侧壳体(4)和右侧壳体(5)的内部均设有引线槽(6),且左侧壳体(4)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开关(7)和线路板(8),且第一开关(7)与左侧壳体(4)卡接相连,且第一开关(7)通过导线与线路板(8)锡焊连接,且线路板(8)与左侧壳体(4)螺栓连接,且右侧壳体(5)的内部设有电池槽(11),且电池槽(11)通过导线与线路板(8)相连,且电池槽(11)的右侧设有第二开关(10),且第二开关(10)与右侧壳体(5)螺栓连接,且第二开关(10)通过导线与线路板(8)相连,且第一壳体(2)上设有支撑部(13),且两侧所述支撑部(13)位于第一壳体(2)内侧,且两个所述支撑部(13)相互对称,且支撑部(13)由固定套(14)和支撑套(15)组成,且两个所述固定套(14)与第一壳体(2)为一体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套(15)分别与固定套(14)活动卡接,且两个所述固定套(14)的内部均设有卡槽(16),且卡槽(16)与固定套(14)为一体设置,且固定套(14)的内部设有振动电机(17),且两个所述振动电机(17)分别与固定套(14)螺栓连接,且两个所述振动电机(17)分别通过导线与线路板(8)相连,且振动电机(17)的输出端设有弹簧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哲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科达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