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34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接线盒,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盒盖、集成电路板、金属载流件和二极管,所述盒体和盒盖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盒体和盒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盒体底部安装所述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中频焊的方式连接两根光伏线缆,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安装所述金属载流件,相邻所述金属载流件之间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电压采集电路和最大功率点追踪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光伏接线盒不能彼此协调电能分配,造成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损耗的技术问题。造成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损耗的技术问题。造成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损耗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接线盒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接线盒。

技术介绍

[0002]光伏接线盒是光伏产业中常用的配件,其作用主要是把光能转换成的电能输送到用电电路上。现有的光伏接线盒常采用二极管的方式,避免故障电池片因受较高的正向偏压,快速发热而烧坏的情况,然而当某一光伏组件启动二极管进行隔离保护时,会导致这一光伏组件同其他串联的光伏组件发生失配,而影响光伏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因此,有必要对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3722572U中公开了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该盒体内设有导电体,该导电体后部设有汇流条,中部设有二极管、前端连接有电缆线,所述导电体后部固定有中部向下凸出的弹簧卡,该弹簧卡的中部压在该汇流条上。优化后,该盒体上设有定位柱,该导电体上设有和该定位柱相配的定位孔;该二极管的引线通过电阻焊的方式连接该导电体;该电缆线通过电阻焊的方式连接该导电体;该电缆线的端部通过一压块固定于该盒体上,且该压块通过超声波熔接的方式固定于该盒体上;该盒体内灌装有密封胶。由于本技术采用串联光伏组件的工作形式,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当一个光伏组件受损会影响其他光伏组件的工作,而造成功率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合理地调配光伏组件电压,采用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有效地增加光伏组件的输出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盒盖、集成电路板、金属载流件和二极管,所述盒体和盒盖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盒体和盒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盒体底部安装所述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中频焊的方式连接两根光伏线缆,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安装所述金属载流件,相邻所述金属载流件之间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电压采集电路和最大功率点追踪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入端。
[0007]所述金属载流件的数量为4个,并呈一字形并排安装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3个,相邻所述金属载流件之间用所述二极管连接。
[0008]相邻两个所述二极管的中心距大于2cm。
[0009]所述盒体的一个侧面设有两个线缆通孔。
[0010]所述电压采集电路中,输入电压VIN两端分别设置分压电阻R10与光伏组件R11,所述分压电阻R10与光伏组件R11串联后,在光伏组件R11的两端并联电容C1。
[0011]所述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电感线圈L和电容C,所述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电感线圈L和电容
C组合成混联电路,其中场效应管Q2与电容C串联组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与场效应管Q4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第一并联电路再与电感线圈L串联形成第二串联电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与场效应管Q3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电路,第二并联电路与场效应管Q1串联形成第三串联电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盒体和盒盖采用聚苯醚工程塑料,防水密封效果好,且具有防触电绝缘保护的效果;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盒体和盒盖,增大了连接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电阻,使用时更为安全;金属载流件之间连接二极管,既实现了电路的单向导通功能,又能避免各光伏组件之间产生热斑效应;相邻二极管之间中心距大于2cm,能快速地释放二极管产生的热量,避免发生自爆;采用集成电路板作为基板,简化了接线盒整体结构,并完善了其功能;采用基于电压采集电路和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组成的最大功率监控系统,实现了电量的有序调配,提高了装置的抗干扰能力;本技术结构简单,性能优良,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光伏接线盒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集成电路板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图1中各标号表示:
[0018]1、盒盖;2、二极管;3、金属载流件;4、盒体;5、光伏线缆;6、负极连接器;7、正极连接器。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所示的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4、盒盖1、集成电路板、金属载流件3和二极管2,所述盒体4和盒盖1采用聚苯醚工程塑料,该材质具有刚性高、耐热性强、强度高和节点损耗小的特点。
[0021]所述盒盖1设置于所述盒体4上,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盒体4和盒盖1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盒体4底部安装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卡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盒体的底面,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中频焊的方式连接两根光伏线缆5,所述光伏线缆5一端连接负极连接器6,另一端连接正极连接器7。所述负极连接器6和正极连接器7采用型号为PV004

EN的光伏连接器。
[0022]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安装四个所述金属载流件3和三个所述二极管2,四个所述金属载流件3呈一字型并排固定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相邻所述金属载流件3之间通过所述二极管2连接。单个所述二极管2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金属载流件3,且其中一个所述二极管2的正极或负极与相邻的另一个二极管2的负极或正极相邻,连接后,三个所述二
极管2串联相连。相邻的两个所述二极管2的中心距大于2cm,利于每个二极管2热量释放。
[0023]实施例二:
[0024]该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电压采集电路和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如图2所示,输入电压VIN两端分别设置分压电阻R10与光伏组件R11,两者串联后,在光伏组件R11的两端并联电容C1。在所述电容C1的两端设置采集口AD,所述电容C1起到滤波、降低干扰的作用。
[0025]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依据所述电压采集电路与电压采集电路相连,接受电压采集电路采集的电压信号,反馈调节光伏组件R11的电压。如图2所示,所述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Q2、Q3、Q4;电感L和电容C,所述效应管Q1、Q2、Q3、Q4,电感线圈L和电容C组合成混联电路,其中Q1、Q4为主控管,Q2、Q3为同步整流管,场效应管Q2与电容C串联组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与场效应管Q4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第一并联电路再与电感线圈L串联形成第二串联电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与场效应管Q3并联形成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盒盖、集成电路板、金属载流件和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和盒盖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盒体和盒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盒体底部安装所述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中频焊的方式连接两根光伏线缆,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安装所述金属载流件,相邻所述金属载流件之间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电压采集电路和最大功率点追踪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载流件的数量为4个,并呈一字形并排安装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3个,相邻所述金属载流件之间用所述二极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二极管的中心距大于2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正旭袁彬张浩王东曹荣远刘克薛顾一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西峡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