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05000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应用在干式变压器温度检测系统中,系统包括中控模块、与中控模块相连的感应片和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所述干式变压器和所述感应片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其过热预警方法包括所述中控模块响应于送风指令控制所述鼓风装置以指定角度向所述干式变压器送出气流,使气流携带所述干式变压器所产生的热量到达所述感应片处;所述中控模块接收所述感应片的热感数据,根据所述热感数据确定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并对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进行监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干式变压器内部进行降温的同时实现对干式变压器进行温度监控,提高干式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提高干式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提高干式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干式变压器的温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导致干式变压器温度上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由于干式变压器绕组具有一定的电阻值,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落以及损耗,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热;或者负载的增加或绝缘缺损也会对变压器造成过一定程度的温度升高;而在干式变压器运行过程中,铁芯也会产生一定的空载损耗和涡流损耗,若在铁芯生产过程中铁芯中的硅钢片混片,会增大磁滞损耗,同时伴随较大热量产生。可见,变压器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
[0003]但是,现有的干式变压器一般是通过安装在变压器内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变压器内温度,但是由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限,且传感器只能检测其安装位置周围的温度,却无法感知干式变压器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情况,因此利用传感器来检测干式变压器内部温度的方法并不准确。再加上,现有的干式变压器一般采用自然风冷或强制风冷的方式进行冷却降温,但是在降温过程中无法准确获知干式变压器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无法判断干式变压器是否依然存在过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加快干式变压器冷却速度的同时对干式变压器内部温度进行监测,提高干式变压器运行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执行上述过热预警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执行上述过热预警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应用在干式变压器温度检测系统中,系统包括中控模块、与中控模块相连的感应片和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所述干式变压器和所述感应片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其过热预警方法包括:
[0009]所述中控模块响应于送风指令控制所述鼓风装置以指定角度向所述干式变压器送出气流,使气流携带所述干式变压器所产生的热量到达所述感应片处;
[0010]所述中控模块接收所述感应片的热感数据,根据所述热感数据确定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并对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进行监控。
[0011]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片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感热单元,所述感热单元感知不同温度输出不同电压。
[0012]进一步地,所述鼓风装置送出的气流方向包括:
[0013]控制所述鼓风装置从所述干式变压器的底部往顶部吹出,并在所述干式变压器的顶部设有所述感应片,气流沿所述干式变压器的轴线方向流通并带出所述干式变压器内部
的热量,使所述感应片检测出气流中热量情况以确定所述干式变压器的内部温度。
[0014]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热感数据确定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的方法为:
[0015]预先建立干式变压器的结构模型;
[0016]根据气流方向对干式变压器进行正投影以生成基准面;
[0017]将所述感应片上每个感热单元的输出对应映射在所述基准面上;
[0018]结合所述基准面与干式变压器的结构模型之间的投影关系,确定干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情况。
[0019]进一步地,所述基准面上划分有若干个网格,且所述网格的分布与所述感应片上的感热单元分布相一致。
[0020]进一步地,将所述感应片的输出映射在所述基准面上时,还包括:判断所述感应片中每个感热单元的输出电压是否超过预设值,若超过,则在所述基准面上该感热单元所对应的网格处标记为红色;若未超过,则在所述基准面上该感热单元所对应的网格处标记为绿色。
[0021]进一步地,对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进行监控的方法为:
[0022]循例每个气流方向所对应的基准面,判断基准面上是否标记有红色网格,若有,则根据该基准面上的红色网格位置确定所述干式变压器上的过热区域,并生成对应的报警提示。
[0023]进一步地,当生成报警提示时,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鼓风装置向所述干式变压器的过热区域送出低于预设温度的气流。
[002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5]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
[002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7]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
[002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9]本专利技术利用鼓风装置向干式变压器吹出气流,气流经过干式变压器内部将变压器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并通过感应片对气流所携带的热量进行检测,通过感应片上输出电压情况即可确定干式变压器内部是否出现过热情况;本专利技术在对干式变压器内部进行降温的同时实现对干式变压器进行温度监控,提高干式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干式变压器温度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2]图中:1、鼓风装置;2、干式变压器;3、感应片;4、中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
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4]实施例一
[00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2过热预警方法,利用本实施例方法可对干式变压器2进行冷却降温的同时,还可对干式变压器2内部温度进行检测,进而判断干式变压器2是否存在过热情况,提高干式变压器2的运行稳定性。
[0036]本实施例的过热预警方法可应用在无外壳的干式变压器2上,也可应用在设有防护外壳的干式变压器2上,若应用在具有防护外壳的干式变压器2上,则需在干式变压器2的防护外壳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使得气流可经通风孔进入干式变压器2内部,气流在携带干式变压器2内部热量后经通风孔吹出。而本实施例中将该方法应用在不设有外壳的干式变压器2上,可更直接且准确地获知干式变压器2内局部位置的温度情况。
[0037]本实施例的过热预警方法应用在干式变压器2温度检测系统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中控模块4、与中控模块4相连的感应片3和鼓风装置1,所述感应片3和所述鼓风装置1均分布在干式变压器2外,且确保所述鼓风装置1、所述干式变压器2和所述感应片3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而本实施例的感应片3可设为可移动式感应片3,当所述鼓风装置1切换送风角度时改变所述感应片3的位置,确保所述感应片3可正对所述鼓风装置1出风口的轴线方向,使得所述鼓风装置1吹出的气流可经过干式变压器2后由所述感应片3采集气流所携带温度。此外,也可在干式变压器2外设有多片感应片3,每个感应片3对应一个送风方向,使得所述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干式变压器温度检测系统中,系统包括中控模块、与中控模块相连的感应片和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所述干式变压器和所述感应片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其过热预警方法包括:所述中控模块响应于送风指令控制所述鼓风装置以指定角度向所述干式变压器送出气流,使气流携带所述干式变压器所产生的热量到达所述感应片处;所述中控模块接收所述感应片的热感数据,根据所述热感数据确定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并对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进行监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送出的气流方向包括:控制所述鼓风装置从所述干式变压器的底部往顶部吹出,并在所述干式变压器的顶部设有所述感应片,气流沿所述干式变压器的轴线方向流通并带出所述干式变压器内部的热量,使所述感应片检测出气流中热量情况以确定所述干式变压器的内部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片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感热单元,所述感热单元感知不同温度输出不同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变压器过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热感数据确定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的方法为:预先建立干式变压器的结构模型;根据气流方向对干式变压器进行正投影以生成基准面;将所述感应片上每个感热单元的输出对应映射在所述基准面上;结合所述基准面与干式变压器的结构模型之间的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海郭敬旺叶彪莫向松彭景伟张绮雯廖平新叶晓锋孔令斌唐永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