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散热面板及应用其的户外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82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重散热面板及应用其的户外显示屏。双重散热面板,包括板体,散热扇,板体的端面上设有排风孔、进风孔,进风孔、排风孔上下分布,散热扇设于板体背面上且与排风孔配合;电源组件,板体的端面阵列有散热筋条,电源组件贴合板体的背面且位于排风孔、进风孔之间。户外显示屏,包括上述的双重散热面板,双重散热面板通过压铸的方式安装在显示屏上。本双重散热面板,采用无压缩机散热的方案,对面板的内外采用促进空气对流散热以及散热筋条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能够维持面板的内外的温度相对平行。解决户外屏安装空调成本高以及后续空调用电费用高的问题;解决箱体内部温度高,无空气对流问题。无空气对流问题。无空气对流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散热面板及应用其的户外显示屏


[0001]本技术涉及户外散热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重散热面板及应用其的户外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户外设备散热一般采用风扇散热加空调对屏幕降温的方式或采用镁合金压铸门板加强筋的方式加空调降温的方案。
[0003]空调成本比较高,且维护费用高;镁合金门板加强筋的方式无空气对流,导致箱体内部温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双重散热面板,包括板体,还包括以下部件:
[0005]散热扇,板体的端面上设有排风孔、进风孔,进风孔、排风孔上下分布,散热扇设于板体背面上且与排风孔配合;
[0006]电源组件,板体的端面阵列有散热筋条,电源组件贴合板体的背面且位于排风孔、进风孔之间。
[0007]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双重散热功能的面板,能够提高面板的内外侧的温度的平衡率,使面板的内侧、外侧温度大致相同。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利用合理的分布提高散热效果,能够应用于各种需要散热的装置、设备上。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双重散热面板还包括第一防水盖,第一防水盖设于板体的背面且位于排风孔的后方,第一防水盖与板体之间形成避空槽,第一防水盖设有与散热扇配合的第一透风孔,散热扇通过第一透风孔与避空槽连通。
[0009]由此,利用第一防水盖与板体的背面形成避空槽,能够保证排风孔的稳定工作之余,能够防止板体外侧的水体通过排风孔进入板体的内侧。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的端面设有第一排水孔,第一排水孔与避空槽连通,第一排水孔位于排风孔的下方。
[0011]由此,当水液进入避空槽时,利用第一排水孔对水体进行排出。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的背面设有排风槽,排风槽位于避空槽的前方且与避空槽连通,排风槽向板体端面向外形成凸部,排风孔设于凸部的下端面。
[0013]由此,排风槽向外形成凸部,将排风孔设于凸部的下端面,能够有效防止大部分水液倒灌至面板的内侧。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双重散热面板还包括第二防水盖,第二防水盖设于板体的背面且位于进风孔的后方,第二防水盖与板体之间形成防倒腔,第二防水盖的端面设有第二透风孔。
[0015]由此,第二防水盖与板体之间形成防倒腔,面板外内通过进风孔、防倒腔、第二透风孔进行单向换气。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的端面设有第二排水孔,第二排水孔与防倒腔连通,第二排水孔位于进风孔的下方,进风孔位于第二透风孔的下方。
[0017]由此,从进风孔处灌入防倒腔的外界水液,能够透过第二排水孔排出。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倒腔的下部设有倒三角状型腔,第二排水孔与倒三角状型腔的下端。
[0019]由此,三角状的型腔能够收集水液便于第二排水孔排出。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组件位于散热筋条的后方,散热筋条位于排风孔、进风孔之间。
[0021]由此,通过散热筋条能够对电源进行散热。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与电源组件的贴合面设置成平面状,板体与电源组件的贴合面涂抹有散热硅脂。
[0023]由此,将贴合面设置成平面状,且涂油散热硅脂,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002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户外显示屏,包括上述的双重散热面板,还包括箱体,箱体上设有能够供双重散热面板嵌入的安装槽口,双重散热面板压铸于该安装槽口内。
[0025]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户外的显示屏,通过安装上述的双重散热面板,能够对箱体的内部进行散热,且本双重散热面板通过压铸的方式进行安装,保证安装密度,且带有防水排水功能,能够保证显示屏的电子零件免受水体入侵,尤其适用于户外屏幕等发热度高的产品。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的具体体现为:本双重散热面板,采用无压缩机散热的方案,对面板的内外采用促进空气对流散热以及散热筋条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能够维持面板的内外的温度相对平行。解决户外屏安装空调成本高以及后续空调用电费用高的问题;解决箱体内部温度高,无空气对流问题。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双重散热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所示双重散热面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所示双重散热面板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应用图1

3任一所示的重散热面板的户外显示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4所示户外显示屏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10、板体;101、排风孔;102、进风孔;103、散热筋条;104、避空槽;105、第一排水孔;106、排风槽;107、凸部;108、防倒腔;109、第二排水孔;110、倒三角状型腔;111、第一安装围板;112、第二安装围板;113、凸起;20、散热扇;30、电源组件;40、第一防水盖;401、第一透风孔;50、第二防水盖;501、第二透风孔;60、箱体;601、安装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图1

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双重散热面板,包括板体10,还包括以下部件:
[0035]散热扇20,板体10的前端面上设有排风孔101、进风孔102,进风孔102、排风孔101上下分布,散热扇20设于板体10背面上且与排风孔101配合;
[0036]电源组件30,板体10的前端面阵列有散热筋条103,电源组件30贴合板体10的背面且位于排风孔101、进风孔102之间。
[0037]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双重散热功能的面板,能够提高面板的内外侧的温度的平衡率,使面板的内侧、外侧温度大致相同。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利用合理的分布提高散热效果,能够应用于各种需要散热的装置、设备上。
[0038]结合图1

2,板体10大致的轮廓大致呈四方型,且具有一定厚度。为更好地对本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进行说明,采用X、Y、Z轴三维概念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以板体10的短边作为X轴,以板体10长边为Z轴,板体10的厚度方向则为Y轴;X轴与Z轴组成的平面为XZ平面,X轴与Y轴组成的平面为XY平面,Y轴与Z轴组成的平面为YZ平面。而且,结合附图2,X轴的正向为右侧,反之则为左侧;Z轴的正向为上方位,反之则为下方位;Y轴的正向为前方位,反之则为后方位;而且,Y轴的正向亦为板体10的外侧,Y轴的反向为板体10的内侧。
[0039]面板通体为铝合金,或者面板采用其他材质,而散热筋是铝合金。当然,亦可换成其他散热性能较高材质,例如铜等。
[0040]结合图1

3,双重散热面板还包括第一防水盖40,第一防水盖40设于板体10的背面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重散热面板,包括板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件:散热扇(20),所述板体(10)的端面上设有排风孔(101)、进风孔(102),所述进风孔(102)、排风孔(101)上下分布,所述散热扇(20)设于板体(10)背面上且与排风孔(101)配合;电源组件(30),所述板体(10)的端面阵列有散热筋条(103),所述电源组件(30)贴合板体(10)的背面且位于排风孔(101)、进风孔(10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散热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水盖(40),所述第一防水盖(40)设于板体(10)的背面且位于排风孔(101)的后方,所述第一防水盖(40)与板体(10)之间形成避空槽(104),所述第一防水盖(40)设有与散热扇(20)配合的第一透风孔(401),所述散热扇(20)通过第一透风孔(401)与避空槽(10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散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0)的端面设有第一排水孔(105),所述第一排水孔(105)与避空槽(104)连通,所述第一排水孔(105)位于排风孔(101)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散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0)的背面设有排风槽(106),所述排风槽(106)位于避空槽(104)的前方且与避空槽(104)连通,所述排风槽(106)向板体(10)端面向外形成凸部(107),所述排风孔(101)设于凸部(107)的下端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而美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