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40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包括再生涤纶层,所述再生涤纶层的下表面设有内衬层,所述再生涤纶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衬层的上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再生涤纶层的上表面设有抑菌层,所述再生涤纶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抑菌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抑菌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抑菌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透气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设有弹性层,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层的上表面设有强力粘胶层,所述弹性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强力粘胶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解决再生涤纶织物经拉毛后脱毛的问题。拉毛后脱毛的问题。拉毛后脱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属于涤纶织物


技术介绍

[0002]再生涤纶主要由回收瓶片料、化纤厂的回纺料、下脚料等制成。由于再生涤纶的原料来源不同,生产设备状况较差,过程控制能力弱,所以产品质量波动较大。再生涤纶纤维由于使用回收瓶片料和部分泡泡料加工而成,加工工序流程长,设备状态较差,所以疵点清除较为困难。同时,再生涤纶倍长、超倍长纤维也比普通涤纶多,对后续处理和产品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再生涤纶纤维干热收缩率或沸水收缩率差异较大,在印染加工受热处理时产生不同收缩,会造成布幅宽窄不一,形成不规则的条形皱痕,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目前,再生涤纶广泛应用于非织造布、混纺纱、地毯、服装、鞋材、玩具填充棉、床上用品等。多年来,再生涤纶短纤的生产为绿色环保、循环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任何行业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0003]目前为止,再生涤纶织物强力不及普通涤纶织物问题,以及再生涤纶织物经拉毛后脱毛的问题还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解决再生涤纶织物经拉毛后脱毛的问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包括再生涤纶层,所述再生涤纶层的下表面设有内衬层,所述再生涤纶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衬层的上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再生涤纶层的上表面设有抑菌层,所述再生涤纶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抑菌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抑菌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抑菌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透气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设有弹性层,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层的上表面设有强力粘胶层,所述弹性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强力粘胶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强力粘胶层的上表面设有防脱毛层,所述强力粘胶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防脱毛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防脱毛层的上表面设有耐磨层,所述防脱毛层的上表面与所述耐磨层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抑菌层为薄荷纤维、竹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的抑菌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层上贯穿设有若干个小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层的材质为纬弹面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脱毛层为防脱毛纤维布条编制而成且防脱毛纤维布条由涤纶丝与腈纶丝编织而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由莫代尔纤维和天然纤维丝编织而成。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抑菌层,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抑菌效果,通过设置了透气层,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透气性,通过设置了弹性层,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弹性,通过设置了防脱毛层,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防脱毛的效果,通过设置了耐磨层,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耐磨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解决再生涤纶织物经拉毛后脱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的透气层的俯视图;
[0017]图中标号:1、再生涤纶层;2、内衬层;3、抑菌层;4、透气层; 5、弹性层;6、强力粘胶层;7、防脱毛层;8、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包括再生涤纶层1,所述再生涤纶层1的下表面设有内衬层2,所述再生涤纶层1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衬层2的上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再生涤纶层1的上表面设有抑菌层3,所述再生涤纶层1的上表面与所述抑菌层3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抑菌层3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4,所述抑菌层3的上表面与所述透气层4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层4的上表面设有弹性层5,所述透气层4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层5 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层5的上表面设有强力粘胶层 6,所述弹性层5的上表面与所述强力粘胶层6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强力粘胶层6的上表面设有防脱毛层7,所述强力粘胶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防脱毛层7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防脱毛层7的上表面设有耐磨层8,所述防脱毛层7的上表面与所述耐磨层8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
[0021]具体的,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抑菌层3为薄荷纤维、竹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的抑菌布,所述透气层4上贯穿设有若干个小通孔,所述弹性层5的材质为纬弹面料,所述防脱毛层7为防脱毛纤维布条编制而成且防脱毛纤维布条由涤纶丝与腈纶丝编织而成,所述耐磨层8由莫代尔纤维和天然纤维丝编织而成,通过设置了抑菌层3,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抑菌效果,通过设置了透气层4,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透气性,通过设置了弹性层5,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弹性,通过设置了防脱毛层7,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防脱毛的效果,通过设置了耐磨层8,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耐磨效果。
[0022]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抑菌层3,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
的抑菌效果,通过设置了透气层4,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透气性,通过设置了弹性层5,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弹性,通过设置了防脱毛层7,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防脱毛的效果,通过设置了耐磨层8,可以有效的提高涤纶织物的耐磨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解决再生涤纶织物经拉毛后脱毛的问题。
[00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可再生染整加工涤纶织物,包括再生涤纶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涤纶层(1)的下表面设有内衬层(2),所述再生涤纶层(1)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衬层(2)的上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再生涤纶层(1)的上表面设有抑菌层(3),所述再生涤纶层(1)的上表面与所述抑菌层(3)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抑菌层(3)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4),所述抑菌层(3)的上表面与所述透气层(4)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层(4)的上表面设有弹性层(5),所述透气层(4)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层(5)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层(5)的上表面设有强力粘胶层(6),所述弹性层(5)的上表面与所述强力粘胶层(6)的下表面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所述强力粘胶层(6)的上表面设有防脱毛层(7),所述强力粘胶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防脱毛层(7)的下表面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启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晟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