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涤纶人棉混纺强捻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37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涤纶人棉混纺强捻面料,包括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的上方设有第一面料基层,所述第一面料基层的上方设有第一抗静电层,所述第一面料基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衬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基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抗静电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抗静电层的上方设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上方设有面料内层,所述吸附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抗静电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吸附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料内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面料内层的上方设有第二抗静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抗静电能力,能够大幅度减小静电的产生,从而提高穿着者的穿着体验,提高其穿着舒适度,并且其吸附能力较强。附能力较强。附能力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涤纶人棉混纺强捻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具体为一种防静电涤纶人棉混纺强捻面料,属于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是构成服装最主要的物质材料之一,它包含了质地、纹样与色彩等方面,它能体现服装的主体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服装的款式要通过面料来表现,才能创造出美好的视觉效果,因此我们说面料是服装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面料的纹样、色彩、质地等因素往往会对服装的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今纺织品面料的丰富多样决定了服装的变化无穷。
[0003]一般的面料在穿着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则会对穿着者的穿着体验大打折扣,并且一般面料的吸附能力较差,会大大降低其穿着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静电涤纶人棉混纺强捻面料,具有优异的抗静电能力,能够大幅度减小静电的产生,从而提高穿着者的穿着体验,提高其穿着舒适度,并且其吸附能力较强,能够满足需求。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静电涤纶人棉混纺强捻面料,包括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的上方设有第一面料基层,所述第一面料基层的上方设有第一抗静电层,所述第一面料基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衬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基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抗静电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抗静电层的上方设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上方设有面料内层,所述吸附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抗静电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吸附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料内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面料内层的上方设有第二抗静电层,所述第二抗静电层的上方设有第二面料基层,所述第二抗静电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面料内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抗静电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面料基层的上方设有面料表层,所述面料表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料基层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均为经纱和纬纱形成的平纹组织,其中经纱、纬纱均为粗细不同且轮回间隔布置,所述面料内层是由强捻精梳纱组成。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料基层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的经纱均为涤纶纤维,所述第一面料基层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的纬纱均为粘胶纤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抗静电层为电改性涤纶纤维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电改性涤纶纤维为抗静电剂与涤纶熔融纺丝得到的改性涤纶纤维。
[0009]优选的,所述吸附层内设有蜂窝纤维吸附棉,所述蜂窝纤维吸附棉内填充分布有颗粒活性炭。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抗静电层是由炭黑系抗静电纤维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炭黑系抗静电纤维包括涤纶丝,所述涤纶丝的外表面通过粘合剂固定粘合连接设有炭黑。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面料基层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防护性,涤纶纤维具有模量高、强度高、弹性高、良好的保形性和耐热性等优点,粘胶纤维吸湿性好,易于染色,不易起静电,有较好的可纺性能,通过设置第一抗静电层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抗静电能力,抗静电剂分子上的亲水基都朝向空气一侧排列,形成一个单分子导电层,从而提供良好的抗静电能力,通过设置第二抗静电层可以提高面料的抗静电能力,炭黑系抗静电纤维能降低或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从而提高穿着者的穿着体验,提高其穿着舒适度,通过设置吸附层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吸附能力,蜂窝纤维吸附棉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颗粒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吸附性能,机械强度高,易反复再生,造价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吸附层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炭黑系抗静电纤维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内衬层,2、第一面料基层,3、第一抗静电层,4、吸附层,5、面料内层,6、第二抗静电层,7、第二面料基层,8、面料表层,9、蜂窝纤维吸附棉,10、颗粒活性炭,11、炭黑系抗静电纤维,12、涤纶丝,13、粘合剂,14、炭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防静电涤纶人棉混纺强捻面料,包括内衬层1,所述内衬层1的上方设有第一面料基层2,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的上方设有第一抗静电层3,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衬层1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抗静电层3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抗静电层3的上方设有吸附层4,所述吸附层4的上方设有面料内层5,所述吸附层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抗静电层3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吸附层4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料内层5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面料内层5的上方设有第二抗静电层6,所述第二抗静电层6的上方设有第二面料基层7,所述第二抗静电层6的下表面与所述面料内层5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抗静电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的上方设有面料表层8,所述面料表层8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均为经纱和纬纱形成的平纹组织,其中经纱、纬纱均为粗细不同且轮回间隔布置,所述面料内层5是由强捻精梳纱组成。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的经纱均为涤纶纤维,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的纬纱均为粘胶纤维。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抗静电层3为电改性涤纶纤维交
错编织而成,所述电改性涤纶纤维为抗静电剂与涤纶熔融纺丝得到的改性涤纶纤维。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附层4内设有蜂窝纤维吸附棉9,所述蜂窝纤维吸附棉9内填充分布有颗粒活性炭10。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抗静电层6是由炭黑系抗静电纤维11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炭黑系抗静电纤维11包括涤纶丝12,所述涤纶丝12的外表面通过粘合剂13固定粘合连接设有炭黑14。
[002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面料基层2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防护性,涤纶纤维具有模量高、强度高、弹性高、良好的保形性和耐热性等优点,粘胶纤维吸湿性好,易于染色,不易起静电,有较好的可纺性能,通过设置第一抗静电层3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抗静电能力,抗静电剂分子上的亲水基都朝向空气一侧排列,形成一个单分子导电层,从而提供良好的抗静电能力,通过设置第二抗静电层6可以提高面料的抗静电能力,炭黑系抗静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涤纶人棉混纺强捻面料,包括内衬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1)的上方设有第一面料基层(2),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的上方设有第一抗静电层(3),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衬层(1)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基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抗静电层(3)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抗静电层(3)的上方设有吸附层(4),所述吸附层(4)的上方设有面料内层(5),所述吸附层(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抗静电层(3)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吸附层(4)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料内层(5)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面料内层(5)的上方设有第二抗静电层(6),所述第二抗静电层(6)的上方设有第二面料基层(7),所述第二抗静电层(6)的下表面与所述面料内层(5)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抗静电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面料基层(7)的上方设有面料表层(8),所述面料表层(8)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璟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