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装炸药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860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8
一种方便装炸药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适用于爆破领域使用。包括聚能管体,聚能管体内设有用于装填炸药的空腔;聚能管外侧设有多个用以将聚能管固定在钻孔内的凸出顶角条;其中聚能管上半部分和聚能管下半部分两侧分别设有相互的匹配的卡扣结构,形成V字型结构向内凸向的聚能顶角a,所述聚能管下半部分的底部设有向内凸起的聚能顶角b,使聚能管中设置的炸药截面形成了左、右、下三个聚能槽,聚能顶角b有效减少聚能管上半部分内炸药释放的能量,从而保护靠近聚能管上半部分的围岩,使炮孔在爆炸后形成光滑面,三个聚能槽的相互配合使炸药爆炸能量瞬间释放在炮孔的中间位置及下半孔内,聚能管上半部分内部顶面为平直面,其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简单使用效果好。简单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装炸药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聚能管装置,尤其适用于爆破领域使用的一种方便装炸药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隧道、煤矿及露天矿用聚能装药装置,有使用气动胶枪或外借压力向聚能管装置内打药的聚能管装药装置;有将聚能管置入炸药内聚能装药装置。聚能装药装置具体有“双W型互扣式”、“C型半开口式”、“D型扣盖式”、“双椭圆卡扣式”的聚能管装药装置。其中“C型半开口式”聚能管装药装置在装药时需要将聚能管插入炸药内,这样操作需要破坏炸药原体,向炸药内插入时,实际并不好操作,并且得使用大量胶带固定,工序繁琐,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工艺流程较多,并且聚能效果不显著。“双W型互扣式”和“D型扣盖式”聚能管装药装置,操作时需要先将药拆开,将拆开的炸药装入胶枪内,并使用胶枪将炸药打入聚能管内,或使用外借压力向内装药,这样打药或装药时间较长,需要增加孔底连接件、气包、压风、定位块、胶带等配套材料设备,这样操作工序繁琐,装药时间较长且麻烦,并且打药过程不符合安全相关规定,“双椭圆卡扣式”聚能管虽然能极大的减少对炸药的破坏,但使用效果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装药饱满,无需使用定位块、胶枪、气包、孔底连接件,使炮孔在爆炸后能够形成光滑面的方便装炸药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方便炸药装填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包括聚能管体,聚能管体内设有用于装填炸药的空腔;
[0005]所述聚能管体为通过聚能管上半部分和聚能管下半部分两者组合构成的管状密闭空腔,聚能管外侧设有多个用以将聚能管固定在钻孔内的凸出顶角条;
[0006]其中聚能管上半部分和聚能管下半部分两侧分别设有相互的匹配的卡扣结构,并通过卡扣将两者固定连接,聚能管上半部分的卡扣和聚能管下半部分的卡扣扣合后在聚能管的两侧形成V字型结构向内凸向的聚能顶角a,聚能顶角a对填充在聚能管内的炸药进行挤压使冲充填的炸药的两侧形成凹陷的聚能槽;
[0007]所述聚能管下半部分的底部设有向内凸起的聚能顶角b,聚能顶角b使装填在聚能管中的炸药在聚能管底部形成第三个聚能凹槽,使聚能管中设置的炸药截面形成了左、右、下三个聚能槽,聚能顶角b有效减少聚能管上半部分内炸药释放的能量,从而保护靠近聚能管上半部分的围岩,使炮孔在爆炸后形成光滑面,三个聚能槽的相互配合使炸药爆炸能量瞬间释放在炮孔的中间位置及下半孔内,明显且更加有效果的分割炸药的爆炸能量;
[0008]所述聚能管上半部分内部顶面为平直面,装填炸药时能够使炸药紧贴管壁更加适应炸药的形状,平直面处的厚度大于两侧管壁的厚度,用以对于两侧较薄处过渡支撑,在炸
药释放的瞬间,顶部加厚的平直面能够束缚并延迟爆炸能量释放的时间。
[0009]所述的多个凸出顶角条分别在聚能管上半部分顶部以及聚能管下半部分底部聚能凹槽两侧设置,在向孔内放置聚能管的时候起到固定方向和定中的作用。
[0010]凸出顶角条在聚能管顶部以及底部聚能槽延伸两翼形成三个支撑点,三个支撑点共同配合使聚能管在塞入孔内时,能够自动固定在孔的中间位置,三个凸出顶角条构成的支撑点共同做用无需使用定位块,每个凸出顶角条与聚能管连接处的两侧均有刻槽,当安装聚能管的时候若炮孔内有阻力或者炮孔内弯曲变形时,凸出顶角条能够在刻槽处自行折断破坏从而不会影响正常的安装施工。
[0011]所述聚能管上半部分和聚能管下半部分通过卡扣扣合后聚能管上半部分的卡扣在外侧,聚能管下半部分的卡扣在内侧;其中聚能管下半部分一侧的卡扣设有的弧度较长,另一侧卡扣设有的弧度较短,当聚能管上半部分和聚能管下半部分扣合的时候,先将卡扣较长的一侧先扣上,在按压另一侧的卡扣,这样可以使两个聚能管扣合力更加的紧,扣合方便并且较牢固,反向操作即可方便分离,操作简单。
[0012]所述聚能管上半部分和聚能管下半部分扣合后形成的聚能顶角a两侧的过渡处设为圆弧结构,从而使聚能管内左右两个聚能凹槽边缘为弧形过渡,更加完美的适应炸药弧度的型状,在聚能管中装填的炸药更加饱满,最大程度减少产生空隙。
[0013]聚能管上半部分和聚能管下半部分两侧卡扣拼合处做加厚处理,使整根聚能管在主要壁厚较薄的情况下,也能起到较好分支撑力及韧性。
[0014]聚能管下半部分的底部的聚能顶角b两翼加厚处理,增加聚能管的韧性及受力程度,聚能顶角b两侧向外延伸的两翼凸出顶角条使聚能管在放置及组装时更加平稳,聚能管下半部分底部聚能顶角b在炸药中形成的聚能槽角度为60

118
°
,能够对炸药爆炸的能量起到散射作用从而在炸药爆炸的瞬间通过聚能管下半部分底部聚能顶角b的聚能增加对岩石的破碎作用。
[0015]所述聚能管采用可降解的材料制作而成,材料含0

100%PBAT,0%

100%PLA,和0%

100%的碳酸钙,所有配方材料均为可降解的塑料材质,本配方材料制作的聚能管不但韧性好且环保。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装置上设有三个聚能槽,从而使装填的炸药形成了三个聚能槽,下半聚能管的聚能顶角b,能起到有效减少上半孔内炸药释放的能量,从而保护靠近上半孔的围岩,更易使炮孔在爆炸后形成光滑面,三个聚能槽的相互配合使炸药能量瞬间释放在炮孔的中间位置及下半孔内,明显且更加有效果的分割炸药的爆炸的能量,上半聚能管及下半聚能管凸出切圆的三个凸出顶角条构成支撑点部位,装入炮孔时自动的固定聚能管位置及方向,本装置聚能管无需使用气动胶枪打药来填充炸药的复杂工序和多种设备的投入,且不破坏炸药本体,还能够重点对爆破时需要被保护的围岩侧起到缓冲保护加强成形的作用,对爆破时需要破碎岩石的一侧进行更有效的破碎,并且在沿轮廓定向爆破时沿轮廓方向产生更大的切割力,达到最优的聚能、爆破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方便炸药装填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方便炸药装填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聚能管上半部分,2

聚能管下半部分,3

聚能顶角a,4

凸出顶角条,5

刻槽,6

聚能顶角b。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方便炸药装填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聚能管体,聚能管体内设有用于装填炸药的空腔;
[0023]所述聚能管体为通过聚能管上半部分(1)和聚能管下半部分(2)两者组合构成的管状密闭空腔,聚能管上半部分(1)和聚能管下半部分(2)两侧卡扣拼合处做加厚处理,使整根聚能管在主要壁厚较薄的情况下,也能起到较好分支撑力及韧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装炸药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聚能管体,聚能管体内设有用于装填炸药的空腔;所述聚能管体为通过聚能管上半部分(1)和聚能管下半部分(2)两者组合构成的管状密闭空腔,聚能管外侧设有多个用以将聚能管固定在钻孔内的凸出顶角条(4);其中聚能管上半部分(1)和聚能管下半部分(2)两侧分别设有相互的匹配的卡扣结构,并通过卡扣将两者固定连接,聚能管上半部分(1)的卡扣和聚能管下半部分(2)的卡扣扣合后在聚能管的两侧形成V字型结构向内凸向的聚能顶角a(3),聚能顶角a(3)使填充在聚能管内的炸药两侧形成凹陷的聚能槽;所述聚能管下半部分(2)的底部设有向内凸起的聚能顶角b(6),聚能顶角b(6)使装填在聚能管中的炸药在聚能管底部形成第三个聚能凹槽,使聚能管中设置的炸药截面形成了左、右、下三个聚能槽;所述聚能管上半部分(1)内部顶面为平直面,装填炸药时能够使炸药紧贴管壁更加适应炸药的形状,平直面处的厚度大于两侧管壁的厚度,用以对于两侧较薄处过渡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装炸药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凸出顶角条(4)分别在聚能管上半部分(1)顶部以及聚能管下半部分(2)底部聚能凹槽两侧设置,在向孔内放置聚能管的时候起到固定方向和定中的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装炸药及定位的聚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凸出顶角条(4)在聚能管顶部以及底部聚能槽延伸两翼形成三个支撑点,三个支撑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传兵龚旬刚曹俊文孙鹏李海波张夏鹏荆履财杨振华范毅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海森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