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856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包括换热箱、安装底板、动力箱与罩壳,所述安装底板上表面固定安装后动力箱,所述动力箱与换热箱之间设有行星轮减速器,所述换热箱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罩壳,所述换热箱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箱的上箱壳固定安装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换热管的两端,所述循环管的上部置于罩壳内;通过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与挥发器见的相互配合工作,使得对循环管及换热管内的水进行换热,而后通过换热箱内的空气流动进行,实现空气与换热管的换热,而后通过出风口内的风扇出吹,而装置外侧的电控阀方便进行随时的补水,而泄压阀进行内部蒸汽的排出稳压。部蒸汽的排出稳压。部蒸汽的排出稳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装置
,具体领域为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建筑物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建筑物逐渐兴起,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严寒的冬天,智能建筑物需要提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热量以抵御寒冷。
[0003]现有的用于智能建筑物的供热装置存在供热效率低以及热量容易流失的问题,尤其是水热加热的方式无法对水资源做到循环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且需要搭配电加热器进行加热,用电量大,耗费能源,增加用户电费成本,且供热出口只能固定对准一个位置,无法自动旋转,供热效果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包括换热箱、安装底板、动力箱与罩壳,所述安装底板上表面固定安装后动力箱,所述动力箱与换热箱之间设有行星轮减速器,所述换热箱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罩壳,所述换热箱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箱的上箱壳固定安装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换热管的两端,所述循环管的上部置于罩壳内,所述罩壳内的循环管贯穿有蒸发器与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通过两条支管连通,且两条支管上分别设有压缩机与膨胀阀,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换热箱的左壁固定安装有连通箱内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换热箱的右壁固定安装有连通箱内的进气口。
[0006]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上部焊接有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外端固定安装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位于换热箱的外部。
[0007]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下部焊接有连通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电控阀,所述电控阀位于换热箱的外部。
[0008]优选的,所述动力箱内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动力箱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伺服电机与转轴通过锥齿轮组进行传动,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安装行星轮减速器的输入端。
[0009]优选的,所述行星轮减速器包括轮盘,所述轮盘上表面中心转动安装有中心轮,所
述中心轮与轮盘的边缘间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中心处开设有渗油孔,所述轮盘的底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轴承。
[0010]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箱壳上表面与下边均焊接有均匀分布的热片架,所述热片架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辅助热管。
[0011]优选的,所述换热箱与动力箱之间设有平面轴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与挥发器见的相互配合工作,使得对循环管及换热管内的水进行换热,而后通过换热箱内的空气流动进行,实现空气与换热管的换热,而后通过出风口内的风扇出吹,而装置外侧的电控阀方便进行随时的补水,而泄压阀进行内部蒸汽的排出稳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箱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行星轮减速器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行星轮减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换热箱,2、安装底板,3、动力箱,4、行星轮减速器,41、轮盘,42、中心轮,43、传动轮,44、轴承,45、渗油孔,5、罩壳,6、出风口,7、换热管,8、循环管,9、循环泵,10、注水管,11、电控阀,12、进气口,13、排气管,14、泄压阀,15、冷凝器,16、蒸发器,17、压缩机,18、膨胀阀,19、热片架,20、辅助热管,21、平面轴承,22、伺服电机,2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包括换热箱1、安装底板2、动力箱3与罩壳5,所述安装底板2上表面固定安装后动力箱3,所述动力箱3与换热箱1之间设有行星轮减速器4,所述换热箱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罩壳5,所述换热箱1内设有换热管7,所述换热箱1的上箱壳固定安装有循环管8,所述循环管8的两端分别连通换热管7的两端,所述循环管8的上部置于罩壳5内,所述罩壳5内的循环管8贯穿有蒸发器16与冷凝器15,所述蒸发器16与冷凝器15通过两条支管连通,且两条支管上分别设有压缩机17与膨胀阀18,所述循环管8上设有循环泵9,所述换热箱1的左壁固定安装有连通箱内的出风口6,所述出风口6内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换热箱1的右壁固定安装有连通箱内的进气口12。
[0020]通过换热箱1及其内部的换热管7进行与空气的热量交换,而冷凝器15、蒸发器16、压缩机17与膨胀阀18构成外部换热系统,对循环管8内流过的水进行换热,使得回流至换热管7中的水处于需求的温度状态为需求状态,降低能耗,而出风口6内的风扇将换热箱1内换热后的气体导出,使得功效,而进气口12将外部空气导入换热箱1中。
[0021]具体而言,所述换热管7的一端上部焊接有连通的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外端固
定安装有泄压阀14,所述泄压阀14位于换热箱1的外部。
[0022]通过排气管13将换热管7中产生的蒸汽导向泄压阀14,而后泄压阀14突破自身溢压阈值,将换热管7及循环管8中蒸汽导出,保证装置的稳定。
[0023]具体而言,所述换热管7的另一端下部焊接有连通的注水管10,所述注水管10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电控阀11,所述电控阀11位于换热箱1的外部。
[0024]通过电控阀11的控制,控制注水管10对换热管7及循环管8中的水量进行补充,减少空间,继而减少蒸汽的产生量。
[0025]具体而言,所述动力箱3内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2,所述动力箱3内转动安装有转轴23,所述伺服电机22与转轴23通过锥齿轮组进行传动,所述转轴23的上端固定安装行星轮减速器4的输入端。
[0026]通过伺服电机22对转轴23进行转动控制,同时通过转轴23将动力传输至行星轮减速器4,进行降速,继而带动换热箱1进行转动。
[0027]具体而言,所述行星轮减速器4包括轮盘41,所述轮盘41上表面中心转动安装有中心轮42,所述中心轮42与轮盘41的边缘间设有传动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包括换热箱(1)、安装底板(2)、动力箱(3)与罩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2)上表面固定安装后动力箱(3),所述动力箱(3)与换热箱(1)之间设有行星轮减速器(4),所述换热箱(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罩壳(5),所述换热箱(1)内设有换热管(7),所述换热箱(1)的上箱壳固定安装有循环管(8),所述循环管(8)的两端分别连通换热管(7)的两端,所述循环管(8)的上部置于罩壳(5)内,所述罩壳(5)内的循环管(8)贯穿有蒸发器(16)与冷凝器(15),所述蒸发器(16)与冷凝器(15)通过两条支管连通,且两条支管上分别设有压缩机(17)与膨胀阀(18),所述循环管(8)上设有循环泵(9),所述换热箱(1)的左壁固定安装有连通箱内的出风口(6),所述出风口(6)内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换热箱(1)的右壁固定安装有连通箱内的进气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7)的一端上部焊接有连通的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外端固定安装有泄压阀(14),所述泄压阀(14)位于换热箱(1)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闯宇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秉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