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包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42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气包装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聚酯薄膜层、油墨层、第一胶粘层、第二聚酯薄膜层、第二胶粘层和聚乙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酯薄膜层的内部设有若干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的端部均设有密封带;所述聚乙烯层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其中内层与第二胶粘层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干燥剂不外漏的情况下提高包装膜的透气性,并且能够降低包装成本;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的设置能在有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包装膜的透气性;聚乙烯层采用经过调整配方比例的聚乙烯,能达到最佳的热封强度和透气性。度和透气性。度和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包装膜


[0001]本技术属于包装膜
,具体涉及一种透气包装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坚果、薯片等食品都会在包装内放置干燥剂,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食品受潮从而影响口感和保质期。干燥剂的包装也经历了多次演变,从原先的纸质包装,到打孔塑膜包装,再到后续的无纺布包装。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就是无纺布包装,但由于疫情原因导致无纺布价格猛涨,成本急剧升高,急需一款新型干燥剂包装代替现有包装,以降低成本。而且,干燥剂需要与包装膜外的空气进行接触,为提高干燥效果,部分干燥剂包装膜会设计孔状结构,但这导致内置的粉状干燥剂外漏,影响食品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针对包装膜存在的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了一种透气包装膜,它可以在保证干燥剂不外漏的情况下提高包装膜的透气性,并且能够降低包装成本。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透气包装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聚酯薄膜层、油墨层、第一胶粘层、第二聚酯薄膜层、第二胶粘层和聚乙烯层,所述第一聚酯薄膜层的内部设有若干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的端部均设有密封带;所述聚乙烯层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内层与第二胶粘层相接触。按质量计,聚乙烯层具体包括占比30%

40%的外层、占比40%~50%的中层和占比20%~30%的内层;其中外层包括70%~80%的低密度聚乙烯和20%~3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层包括20%~30%的低密度聚乙烯,20%~30%的茂金属聚乙烯,40%~60%的钙母料;内层包括20%~35%的低密度聚乙烯,20%~35%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0%~60%的茂金属聚乙烯。采用经过调整配方比例的聚乙烯,能使聚乙烯层达到最佳的热封强度和透气性。该设置能够在保证干燥剂不外漏的情况下提高包装膜的透气性,并且能够降低包装成本;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的设置能在有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包装膜的透气性;聚乙烯层采用经过调整配方比例的聚乙烯,能达到最佳的热封强度和透气性。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聚酯薄膜层和第二聚酯薄膜层采用透气型聚酯薄膜为材料。优选透气型聚酯薄膜作为印刷层和中间结构层,可以保证产品的透气性和加强产品的挺度,提高加工适应性。
[0006]作为优选,所述油墨层采用无苯无酮食品级油墨为材料。优选无苯无酮食品级油墨,具有颜色鲜亮、抗氧化的作用。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粘层和第二胶粘层采用抗污染、抗介质、高强度胶黏剂为材料。该设置可以防止干燥剂包装内部受到产品影响。
[0008]作为优选,所述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互相垂直且两者的横截面完全相同;横向槽沟为均匀设置,相邻两条横向槽沟之间的间距相等;纵向槽沟为均匀设置,相邻两条纵向槽沟之间的间距相等。该设置具有整齐、美观的效果。
[0009]作为优选,所述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的高度小于第一聚酯薄膜层的厚度。该设置在增加透气性的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第一聚酯薄膜层的表面的完整性,可以避免包装内部的干燥剂的外漏。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聚酯薄膜层的厚度为12~18微米。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聚酯薄膜层的厚度为12~18微米。
[0012]作为优选,所述聚乙烯层的厚度为50~100微米。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聚酯薄膜层和第二聚酯薄膜层优选透气型聚酯薄膜作为印刷层和中间结构层,可以保证产品透气性和加强产品的挺度,提高加工适应性;油墨层优选无苯无酮食品级油墨,具有颜色鲜亮、抗氧化的作用;第一胶粘层和第二胶粘层优选抗污染、抗介质、高强度胶黏剂作为材料,可以防止干燥剂包装内部受到产品影响;聚乙烯层优选通过调整配方比例后的聚乙烯,能达到最佳的热封强度和透气性;在第一聚酯薄膜层下表面设置横向槽沟和纵向槽沟,能在有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包装膜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聚酯薄膜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聚乙烯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为:
[0019]1、第一聚酯薄膜层;2、油墨层;3、第一胶粘层;4、第二聚酯薄膜层;5、第二胶粘层;6、聚乙烯层;7、横向槽沟;8、纵向槽沟;9、密封带;10、外层;11、中层;12、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2、4所示,一种透气包装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聚酯薄膜层1、油墨层2、第一胶粘层3、第二聚酯薄膜层4、第二胶粘层5和聚乙烯层6,第一聚酯薄膜层1的内部均匀分布有互相垂直的横向槽沟7和纵向槽沟8,横向槽沟7和纵向槽沟8的端部均设有密封带9。第一聚酯薄膜层1和第二聚酯薄膜层4的厚度均为15μm。聚乙烯层6的厚度为80μm。横向槽沟7和纵向槽沟8的横截面完全相同并且均为等距设置,横向槽沟7和纵向槽沟8的厚度为10μm。第一聚酯薄膜层1和第二聚酯薄膜层4采用透气型聚酯薄膜为材料;油墨层2采用无苯无酮食品级油墨为材料;第一胶粘层3和第二胶粘层5采用抗污染、抗介质、高强度胶黏剂为材料。
[0023]聚乙烯层6为三层结构,按质量计,包括占比30%的外层10、占比40%的中层11和占比30%的内层12,其中内层12与第二胶粘层5相接触;外层10包括质量占比70%的低密度聚乙烯和质量占比3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层11包括质量占比30%的低密度聚乙烯,质量占比30%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占比40%的钙母料;内层12包括质量占比30%的低密度聚乙烯,质量占比3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质量占比40%的茂金属聚乙烯。
[0024]实施例2:
[0025]如图3、4所示,一种透气包装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聚酯薄膜层1、油墨层2、第一胶粘层3、第二聚酯薄膜层4、第二胶粘层5和聚乙烯层6。第一聚酯薄膜层1和第二聚酯薄膜层4采用透气型聚酯薄膜为材料;油墨层2采用无苯无酮食品级油墨为材料;第一胶粘层3和第二胶粘层5采用抗污染、抗介质、高强度胶黏剂为材料。
[0026]聚乙烯层6为三层结构,按质量计,包括占比30%的外层10、占比40%的中层11和占比30%的内层12,其中内层12与第二胶粘层5相接触;外层10包括质量占比70%的低密度聚乙烯和质量占比3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层11包括质量占比30%的低密度聚乙烯,质量占比30%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占比40%的钙母料;内层12包括质量占比30%的低密度聚乙烯,质量占比3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质量占比40%的茂金属聚乙烯。
[0027]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包装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聚酯薄膜层(1)、油墨层(2)、第一胶粘层(3)、第二聚酯薄膜层(4)、第二胶粘层(5)和聚乙烯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酯薄膜层(1)的内部设有若干横向槽沟(7)和纵向槽沟(8),横向槽沟(7)和纵向槽沟(8)的端部均设有密封带(9);所述聚乙烯层(6)包括外层(10)、中层(11)和内层(12),其中内层(12)与第二胶粘层(5)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酯薄膜层(1)和第二聚酯薄膜层(4)采用透气型聚酯薄膜为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2)采用无苯无酮食品级油墨为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建军杨家发杨虎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伸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