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811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补偿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补偿器,所述补偿器的左侧安装有电压表,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排,所述安装排的顶部设置有电容器,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的水泵吸取第一水冷凝液箱内腔的冷凝液,通过第一连管与冷凝管的连通将冷凝液注入冷凝管的内腔,再通过冷凝管与第二连管的连通将冷凝液注入第二连管的内腔,在冷凝液注入冷凝管内腔的同时,通过冷凝管制造冷气,再通过设有的电机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产生的风力吹至冷凝管的表面,将冷凝管表面散发的冷气吹至装置壳体的内腔,对装置壳体的内腔进行散热。腔进行散热。腔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补偿装置
,具体为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XJD

W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适用于频率50Hz电压0.4kV城市配网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它采用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技术和最新的元器件,集无功补偿与电网监测于一体,不但可以补偿电网中的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从而提高电网的负载能力和供电质量;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运行数据,可完成对整个低压配电线路的监测、分析处理、报表输出等综合管理,为低压配电线路的科学管理提供第一手数据;
[0003]现有的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因补偿装置空间较为密封,在工作时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内部电气元件出现短路,降低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补偿器,所述补偿器的左侧安装有电压表,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排,所述安装排的顶部设置有电容器,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装置壳体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散热壳体,两个所述散热壳体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的顶部与底部均贯穿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扇叶,所述散热壳体的内腔且位于电机远离扇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板,所述装置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冷凝液箱,两个所述装置壳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液箱,所述第一水冷凝液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连管,所述第一连管远离水泵出水端的一端贯穿第一水冷凝液箱和散热壳体并延伸至散热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一连管位于散热壳体内腔的一端连通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远离第一连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连管,所述第二连管的顶部贯穿第二冷凝液箱并延伸至第二冷凝液箱的内腔。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凝液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板,所述第二连管的顶部贯穿引流板并延伸至引流板的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引流板与第二连管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材质为橡胶。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凝液箱底部的右侧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的底部贯穿散热壳体并与第一水冷凝液箱顶部的右侧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壳体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
分别与电机和水泵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温湿度传感器的电性输入端与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有的水泵吸取第一水冷凝液箱内腔的冷凝液,通过第一连管与冷凝管的连通将冷凝液注入冷凝管的内腔,再通过冷凝管与第二连管的连通将冷凝液注入第二连管的内腔,在冷凝液注入冷凝管内腔的同时,通过冷凝管制造冷气,再通过设有的电机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产生的风力吹至冷凝管的表面,将冷凝管表面散发的冷气吹至装置壳体的内腔,对装置壳体的内腔进行散热,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因补偿装置空间较为密封,在工作时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内部电气元件出现短路,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散热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散热壳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冷凝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装置壳体;2、补偿器;3、电压表;4、安装排;5、电容器;6、隔板;7、散热壳体;8、固定板;9、电机;10、扇叶;11、防尘板;12、第一水冷凝液箱;13、第二冷凝液箱;14、水泵;15、第一连管;16、冷凝管;17、第二连管;18、引流板;19、密封垫圈;20、竖管;2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装置壳体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补偿器2,补偿器2的左侧安装有电压表3,装置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排4,安装排4的顶部设置有电容器5,装置壳体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6,装置壳体1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散热壳体7,两个散热壳体7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表面的顶部与底部均贯穿设置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焊接有扇叶10,散热壳体7的内腔且位于电机9远离扇叶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板11,装置壳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冷凝液箱12,两个装置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液箱13,第一水冷凝液箱12 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4,水泵14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连管15,第一连管15远离水泵14出水端的一端贯穿第一水冷凝液箱12和散热壳体7并延伸至散热壳体7的内腔,第一连管15位于散热壳体7内腔的一端连通有冷凝管16,冷凝管16远离第一连管15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连管17,第二连管17的顶部贯穿第二冷凝液箱13并延伸至第二冷凝液箱13的内腔。
[0019]请参阅图3,第二冷凝液箱1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板18,第二连管 17的顶部贯穿引流板18并延伸至引流板18的顶部,能够将第二连管17排出的冷凝液进行导流,便
于对冷凝液进行循环使用;
[0020]请参阅图3,引流板18与第二连管17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19,密封垫圈19的材质为橡胶,能够对引流板18与第二连管17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冷凝液通过第二连管17与引流板18的缝隙处出现渗漏;
[0021]请参阅图3,第二冷凝液箱13底部的右侧连通有竖管20,竖管20的底部贯穿散热壳体7并与第一水冷凝液箱12顶部的右侧连通,能够将冷凝液重新注入第一水冷凝液箱12的内腔,便于对冷凝液进行循环使用;
[0022]请参阅图1,散热壳体7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21,控制器21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机9和水泵14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3]请参阅图1,隔板6的底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温湿度传感器的电性输入端与控制器21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0024]在使用时,本技术设有的水泵14吸取第一水冷凝液箱12内腔的冷凝液,通过第一连管15与冷凝管16的连通将冷凝液注入冷凝管16的内腔,再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补偿器(2),所述补偿器(2)的左侧安装有电压表(3),所述装置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排(4),所述安装排(4)的顶部设置有电容器(5),所述装置壳体(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装置壳体(1)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散热壳体(7),两个所述散热壳体(7)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表面的顶部与底部均贯穿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焊接有扇叶(10),所述散热壳体(7)的内腔且位于电机(9)远离扇叶(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板(11),所述装置壳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冷凝液箱(12),两个所述装置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液箱(13),所述第一水冷凝液箱(1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连管(15),所述第一连管(15)远离水泵(14)出水端的一端贯穿第一水冷凝液箱(12)和散热壳体(7)并延伸至散热壳体(7)的内腔,所述第一连管(15)位于散热壳体(7)内腔的一端连通有冷凝管(16),所述冷凝管(16)远离第一连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和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徽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