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口罩,具有本体,绳带以及安装于绳带上的束套,其中,束套由弹性材料构成,可活动地套设于绳带上以改变由绳带、本体及该束套所形成的配戴轮廓的大小,束套有握持部以及连接绳带的束缚部,握持部内部具有收容空间,且握持部具有形变部及靠近使用者头部的支撑部;当使用者头部的轮廓改变而撑大配戴轮廓时,束套能透过形变部的变形,让束缚部朝向使用者的头部接近,并让原先被收纳于收容空间中而不能用来构成配戴轮廓的一部分绳带离开收容空间,并增加配戴轮廓的周长,能避免束套与绳带之间产生滑动,维持口罩的气密性。维持口罩的气密性。维持口罩的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绳带上装有束套的口罩,尤指一种能在绳带上改变束套的位置及状态的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口罩是一种用来过滤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物品;其中,为了对抗病原体所使用的医用N95口罩,更是在目前全球疾病蔓延下不可或缺的器材;虽然N95口罩具有优秀的过滤能力,然而面对具有不同头部大小的使用者,大多数的N95 口罩仍仅依靠可伸缩的弹性绳带来套设于使用者的头部,其中,为了构成较大的套环,弹性绳带将会需要较大的拉力,进而造成头部较大的使用者产生配戴上的不适感。
[0003]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市面上有部分的口罩会故意将绳带设计得比较长,并于绳带上设置一束环,利用该束环将该绳带区分为一用来形成将口罩固定于使用者头部的套环所需的套环区段以及一余留区段,于是,使用者能透过调整该余留区段的长度来改变该套环区段的长度,进而调整套环的尺寸,让口罩能以适当的张力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
[0004]然而,由于配戴者说话时会将使脸部的形状产生变化,进而使得该绳带将会受到不断的拉扯,这可能会使得绳带与束环之间产生滑动而增加套环区段的长度,进而可能会让绳带松脱,并使得脸部与绳带之间产生空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安装在绳带上的束套意外地进行位移的口罩,透过束套的形变,防止口罩的本体与脸部之间产生的缝隙,防止使用者暴露在危险环境中。
[0006]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其将口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套环的大小可进行调整,且具有至少两种能在配戴调整好的口罩时,能随使用者的脸部轮廓变化立即改变套环大小的调整机构。
[0007]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口罩在不改变束套位置的情况下,仍有复数种调整机制能改变套环的尺寸,让口罩兼具密合性与舒适性的多项优点。
[0008]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其将口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套环的大小可透过改变套设于绳带上的束套的位置进行调整,且该束套的形状经过设计,改善了束套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接触方式,提升配戴口罩的舒适性。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有一本体、一连接于该本体的绳带及一套设在该绳带的束套,该束套与该本体及该绳带三者共同形成一用以将口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配戴轮廓,且该束套透过由弹性材料构成而能与该绳带相对位移。
[0010]该束套有:一束缚部,沿着一插通方向具有一开孔,该开孔被该绳带弹性撑张而夹持定位该绳带;一握持部,具有一连接该束缚部的环壁,该环壁内部具有一连通该开孔的收容空间,让该绳带的两收纳段被收容在该开口与该收容空间两者的内部。
[0011]其中,该环壁具有一形变部以及一厚度大于该形变部的支撑部,且该束缚部、该形变部与该支撑部三者排设成一彼此不重叠的初始状态;当该束套受到平行于该插通方向的一作用力时,该形变部将被反折形成一第一弯折区段以及一第二弯折区段,使得该初始状态被改变成一让该形变部重叠于该束缚部的凹入状态;当该初始状态与该凹入状态的其中一者变化成该初始状态与该凹入状态的其中另一者时,该配戴轮廓的大小将被改变。
[0012]在样态上,作为一种限定,该收容空间在该初始状态下具有一小于或等于该束缚部的截面的初始截面积,而该形变部在该凹入状态下受到该束缚部顶撑而向外形变,使得位在该形变部内的该初始截面积被改变成一扩大截面积。
[0013]作为一种限定,该收容空间在该初始状态下具有一大于该束缚部的截面的初始截面积,在该凹入状态下,该第一弯折区段、该第二弯折区段以及该束缚部将直接进入该收容空间,使得该收容空间被维持在该初始截面积,使得该形变部于该支撑部与该束缚部彼此接近时受到拉伸。
[0014]在形状上,作为一种限定,该形变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一锥面,该支撑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一环面,且该形变部的内表面及该支撑部的内表面共同形成一圆柱面,该束缚部相邻于该圆柱面的一侧端位置,该第二弯折区段位于该锥面的一侧端位置而相邻于该环面。
[0015]在作动方式方面,作为一种限定,该束套相对于该绳带朝向该插通方向移动时,该束套将由该初始状态被改变为该凹入状态始进行移动;该束套相对于该绳带反向于该插通方向移动时,该束套被保持在该初始状态来进行移动。
[0016]其中,该束套进一步包含一抵顶部,该抵顶部位于该握持部远离该束缚部的一端,形成有一外围轮廓大于该握持部外围轮廓的环凸缘,该环凸缘构成一在相邻于该收容空间的圆角以及一垂直于该插通方向的环平面,且该环平面的面积大于该收容空间的截面积。
[0017]作为一种限定,该绳带由一弹性材料构成,并能被拉伸而产生一第一形变量,该束套能相对于该绳带移动来产生一位移量,且该束套能被挤压来产生一第二形变量;该配戴轮廓能透过该位移量、该第一形变量以及该第二形变量的三者中的其中任一者来改变大小。
[0018]作为一种限定,该配戴轮廓具有透过调整该位移量来决定的一第一尺寸,且该配戴轮廓能再透过该第一形变量及该第二形变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由该第一尺寸改变为一大于该第一尺寸的一第二尺寸。
[0019]作为一种限定,当该绳带的两收纳段分别受到不同方向的一展开施力时,该束缚受到该收纳段作用产生形变,并使得该开孔邻近该收容空间的一端能受到该等收纳段的撑张而扩大,而该开孔远离该收容空间的另一端将因该束缚部的形变而缩小。
[002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束套能在受到外力时,而透过将握持部的形变部反折成一第一弯折区段以及一第二弯折区段的方式,让该束套由一该束缚部、该第一弯折区段及该第二弯折区段三者不重叠的初始状态变换为一该束缚部、该第一弯折区段及该第二弯折区段三者重叠的凹入状态,从而让连接绳带的束缚部朝向支撑部接近,释放原先被收纳于收纳空间内而不能接触使用者的绳带上的收容段,增加绳带的长度。当使用者说话而需要稍微增加配戴轮廓的周长时,施加于绳带上的张力将被透过增加绳带长度的方式分散,避免束缚部与绳带之间产生滑动而让口罩松脱,增强了保持气密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口罩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0022]图2为图1中束套的立体图;
[0023]图3为图1中束套剖面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束套使用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5A为图1中绳带的示意图;
[0026]图5B为图1中绳带与束套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6A至图6F为图1中束套的作动示意图;
[0028]图7A至图7D为图1中口罩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9]图8A及图8B为本技术口罩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0030]其中,
[0031]10
…
口罩、1
…
本体、2
…
绳带、21
…
套环段、22
…
收纳段、23
…
余留段、 2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有:一本体;一绳带,连接于该本体;其特征在于:还有:一束套(3),其套设在该绳带(2)上,该束套(3)与该本体(1)及该绳带(2)三者共同形成一用以将口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配戴轮廓,且该束套(3)由弹性材料构成而能与该绳带(2)相对位移,该束套有:一束缚部(31),沿着一插通方向具有一开孔(311),该开孔(311)被该绳带(2)弹性撑张而夹持定位该绳带(2);一握持部(32),其具有一连接该束缚部(31)的环壁,该环壁内部具有一连通该开孔的收容空间(323),让该绳带的两收纳段(22)被收容在该开孔(311)与该收容空间(323)两者的内部;其中,该环壁具有一形变部(321)以及一厚度大于该形变部的支撑部(322),且该束缚部(31)、该形变部(321)与该支撑部(322)三者排设成一彼此不重叠的初始状态(S1);当该束套(3)受到平行于该插通方向的一作用力时,该形变部(321)将被反折形成一第一弯折区段(321b)以及一第二弯折区段(321c),使得该初始状态(S1)被改变成一让该形变部(321)重叠于该束缚部(31)的凹入状态(S2);当该初始状态(S1)与该凹入状态(S2)的其中一者变化成该初始状态(S1)与该凹入状态(S2)的其中另一者,该配戴轮廓的大小将被改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该收容空间(323)在该初始状态下具有一小于或等于该束缚部(31)的截面的初始截面积,而该形变部(321) 在该凹入状态(S2)下受到该束缚部(31)顶撑而向外形变,使得位在该形变部(321)内的该初始截面积被改变成一扩大截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该收容空间(323)在该初始状态(S1)下具有一大于该束缚部(31)的截面的初始截面积,在该凹入状态(S2)下,该第一弯折区段(321b)、该第二弯折区段(321c)以及该束缚部(31)将直接进入该收容空间(323),使得该收容空间(323)被维持在该初始截面积,使得该形变部(321)在该支撑部(322)与该束缚部(31)彼此接近时受到拉伸。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知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