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MBR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03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NMBR膜组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端面开设有底部限位凹槽,所述承载板的四角对应设有承载支脚,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有曝气箱,所述曝气箱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并且位于承载支脚之间对称设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加强筋增加承载支脚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装置的整体强度提升并且在整体强度提升的同时还减少了装置整体的重量使装置更加轻便,从而解决了现有的NMBR膜组件在使用中因为结构问题导致的了NMBR膜组件的质量较高整体较为笨重,在移动过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的问题,从而使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减少了人力的损耗,进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MBR膜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NMBR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近两年各地区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区超过了100%,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纯溶液,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和湖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水体黑臭日益频发,水体出现溶解氧降低、透明度减小等生态系统退化系统退化的问题,如何治理水体黑臭,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现有的NMBR膜组件在使用中因为结构问题导致的了NMBR膜组件的质量较高整体较为笨重,在移动过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并且装置结构复杂安装繁琐。
[0003]因此需要一种NMBR膜组件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MBR膜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NMBR膜组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端面开设有底部限位凹槽,所述承载板的四角对应设有承载支脚,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有曝气箱,所述曝气箱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并且位于承载支脚之间对称设有加强筋,所述承载支脚的前后两侧并且靠近承载支脚的端部之间对称设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一端向左延伸,所述连接横杆的另一端向右延伸,所述连接横杆端面的左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连接横杆端面的右侧设有集水总管,所述承载支脚的左右两侧并且靠近承载支脚的端部之间对称连接有连接纵杆,所述连接纵杆的一侧并且与底部限位凹槽相对应开设有横向限位凹槽,所述承载板的上方设有NMBR膜组件框架,所述NMBR膜组件框架的内部设有NMBR膜组件,所述NMBR膜组件框架的端面设有集水横管,所述集水横管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软管。
[0007]优选的,所述NMBR膜组件框架通过底部限位凹槽与承载板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插拔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NMBR膜组件框架通过横向限位凹槽与连接纵杆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插拔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交错设置在承载支脚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集水横管通过连接软管分别与集水总管和进气管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承载板、承载支脚、加强筋、连接横杆、连接纵杆、NMBR膜组件框架均采用304#不锈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加强筋增加承载支脚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装置的整体强度提升并且在整体强度提升的同时还减少了装置整体的重量使装置更加轻便,从而解决了现有的NMBR膜组件在使用中因为结构问题导致的了NMBR膜组件的质量较高整体较为笨重,在移动过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的问题,从而使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减少了人力的损耗,进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限位凹槽和横向限位凹槽对NMBR膜组件框架进行位置限制,减少了装置上多余的固定件,使结构更加简单,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装置结构复杂并且安装繁琐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使NMBR膜组件框架的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连接杆件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NMBR膜组件框架放大图。
[0018]图中:1

承载板、2

限位凹槽、3

承载支脚、4

曝气箱、5

曝气管、6

加强筋、7

连接横杆、8

进气管、9

集水总管、10

连接纵杆、11

横向限位凹槽、12

NMBR膜组件框架、13

NMBR膜组件、14

集水横管、15

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1]一种NMBR膜组件,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的端面开设有底部限位凹槽2,承载板1的四角对应设有承载支脚3,承载板1的底部设有曝气箱4,曝气箱4的底部设有曝气管5,承载板1的左右两侧并且位于承载支脚3之间对称设有加强筋6,承载支脚3的前后两侧并且靠近承载支脚3的端部之间对称设有连接横杆7,连接横杆7的一端向左延伸,连接横杆7的另一端向右延伸,连接横杆7端面的左侧设有进气管8,连接横杆7端面的右侧设有集水总管9,承载支脚3的左右两侧并且靠近承载支脚3的端部之间对称连接有连接纵杆10,连接纵杆10的一侧并且与底部限位凹槽2相对应开设有横向限位凹槽11,承载板1的上方设有NMBR膜组件
框架12,NMBR膜组件框架12的内部设有NMBR膜组件13,NMBR膜组件框架12的端面设有集水横管14,集水横管14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软管15。
[0022]本技术工作流程:使用时在NMBR膜组件框架12通过底部限位凹槽2与承载板1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插拔结构和NMBR膜组件框架12通过横向限位凹槽11与连接纵杆10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插拔结构的作用下,将NMBR膜组件框架安装到承载板1上,减少了其余安装中的繁琐过程在集水横管14通过连接软管15分别与集水总管9和进气管8连接的作用下,将空气导入曝气管5,在设置的曝气箱4的作用下,进行曝气使NMBR膜组件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设置的集水横管14进净化后的水通过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MBR膜组件,包括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的端面开设有底部限位凹槽(2),所述承载板(1)的四角对应设有承载支脚(3),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设有曝气箱(4),所述曝气箱(4)的底部设有曝气管(5),所述承载板(1)的左右两侧并且位于承载支脚(3)之间对称设有加强筋(6),所述承载支脚(3)的前后两侧并且靠近承载支脚(3)的端部之间对称设有连接横杆(7),所述连接横杆(7)的一端向左延伸,所述连接横杆(7)的另一端向右延伸,所述连接横杆(7)端面的左侧设有进气管(8),所述连接横杆(7)端面的右侧设有集水总管(9),所述承载支脚(3)的左右两侧并且靠近承载支脚(3)的端部之间对称连接有连接纵杆(10),所述连接纵杆(10)的一侧并且与底部限位凹槽(2)相对应开设有横向限位凹槽(11),所述承载板(1)的上方设有NMBR膜组件框架(12),所述NMBR膜组件框架(12)的内部设有NMBR膜组件(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礼
申请(专利权)人:绿泽源浙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