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离容易的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786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了更加顺利地对生物反应槽内的多种类型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通过在主过滤器部的前端安装前处理过滤器部而在颗粒大小较大的固态物流入到主过滤器部之前对其进行阻隔,从而避免主过滤器发生堵塞并确保其稳定运行的微生物分离容易的废水处理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分离容易的废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为了更加顺利地对生物反应槽内的多种类型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通过在主过滤器部的前端安装前处理过滤器部而在颗粒大小较大的固态物流入到主过滤器部之前对其进行阻隔,从而避免主过滤器发生堵塞并确保其稳定运行的微生物分离容易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废水内的氨,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即脱气、氨化(ammonification)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即硝化、反硝化、借助于植被的吸收以及吸附等多种方式对氮进行去除,而通常在脱氮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生物化学硝化

反硝化工程。近年来,作为高效率的生物化学脱氮方法中的一种,厌氧氨氧化法(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法)被大量使用。所述厌氧氨氧化工程,通常是基于连续间歇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工艺在单一反应槽中同时实现亚硝化以及厌氧氨氧化反应,同时还会执行用于追加去除亚硝化反应中所生成的副产物即硝酸盐的异养反硝化(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反应。
[0003]以往,为了对在厌氧氨氧化法中使用的厌氧氨氧化菌以及异养反硝化菌进行分离,广泛使用水力旋流器装置,但水力旋流器装置在重量差异并不大的厌氧氨氧化菌以及异养反硝化菌之间的分离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固定的敏感运行条件,因此存在很难持续地适用于产业设备中的问题。
[0004]在多种类型混合存在的单一反应槽的脱氨工程中,为了可以对因为厌氧氨氧化菌具体来讲是因为厌氧氨氧化菌以及亚硝化菌而形成的颗粒状形态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以及浓缩,需要通过高效地对异养反硝化菌以及硝化菌进行分离并排出到生物反应槽的外部而提升脱氮效率,而且将分离过滤器的堵塞现象最小化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0001:大韩民国注册专利第10

1920687号(注册日期:2018.11.15)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更加顺利地对生物反应槽内的多种类型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通过在主过滤器部的前端安装前处理过滤器部而在颗粒大小较大的固态物流入到主过滤器部之前对其进行阻隔,从而避免主过滤器发生堵塞并确保其稳定运行的微生物分离容易的废水处理装置。
[0009]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技术包括:
[0010]生物反应槽,储存有包含颗粒状微生物的污泥(sludge);主过滤器部,用于对上述颗粒状微生物进行分离的主过滤器以能够在壳体内部旋转的方式安装;前处理过滤器部,位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前端,包括用于对大于上述颗粒状微生物的固态物进行去除的子过
滤器;第1流路,一端与上述生物反应槽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前处理过滤器部的前面连接;第2流路,一端与上述前处理过滤器部的后面连接,另一端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前面连接;第3流路,一端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后面连接,另一端被开放而供流出水中的一部分排出;第4流路,一端与上述第3流路的一位置连接,另一端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背面后面连接,供流出水中的一部分流入到上述主过滤器部;第5流路,一端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前面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生物反应槽连接,供从上述主过滤器部排出的流出水流入到上述生物反应槽;以及泵部,为了流出水的移动而连接到上述第1流路至第5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
[0011]本技术的废水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压力测定部,对上述前处理过滤器部的前端以及后端之间的压力差进行测定。
[0012]上述主过滤器的孔隙直径可以是50μm至500μm,上述子过滤器的孔隙直径可以是1.1mm至10mm。
[0013]本技术的废水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储流槽,对从上述第3流路排出的流出水进行储存;从上述储流槽流出的流出水的一部分与上述第4流路的一位置连接而流入到上述生物反应槽。
[0014]上述颗粒状微生物可以包括厌氧氨氧化菌、异养反硝化菌、亚硝化菌以及硝化菌,上述厌氧氨氧化菌可以是100μm至1.0mm的颗粒状形态,上述异养反硝化菌以及硝化菌可以是不足100μm。
[0015]上述生物反应槽可以包括执行厌氧氨氧化(anammox,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反应的厌氧氨氧化菌,上述厌氧氨氧化菌可以是从由待定厌氧氨氧化布罗卡地菌(Candidatus Brocadia anammoxidans)、待定斯图加特库式菌(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待定韦格式阶梯烷菌(Candidatus Scalindua wagneri)、待定丙酸厌氧氨氧化球菌(Candidatus Anammoxoglobus propionicus)以及浮霉菌(Planctomycete)KSU

1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以上。
[0016]上述生物反应槽可以利用亚硝化菌执行亚硝化反应,此时上述亚硝化菌可以包括从由欧洲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ropaea)、运动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 mobilis)、尼托萨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nitrosa)以及耐冷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cryotolerans)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以上。
[0017]上述生物反应槽可以利用异养反硝化菌执行异养反硝化工程,此时上述异养反硝化菌可以是从由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螺旋菌(Spirillum)、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丙酸杆菌(Propionobacterium)、根瘤菌(Rhizobium)、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食纤维菌(Cytophata)、硫杆菌(Thiobacillus)和产碱杆菌(Alcaligene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绿脓杆菌(P.Aeruginosa)、脱氮假单胞菌(P.denitrificans)和产碱菌属弯曲杆菌(Alcaligenes sp.Curvibacter delicatus)、食酸变形菌(Acidovorax defluvii)、韩国独岛杆菌(Dokdonella koreensis)、栖污泥黄杆菌(Flavobacterium limicola)、绣色土生单胞菌(Terrimonas ferruginea)以及黄体土单胞菌(Terrimonas lutea)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以上。
[0018]上述第3流路可以在末端包括能够对排出到废水处理装置外部的微生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的采样用阀门。
[0019]上述主过滤器部可以包括主过滤器盖以及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反应槽,储存有包含颗粒状微生物的污泥;主过滤器部,用于对上述颗粒状微生物进行分离的主过滤器以能够在壳体内部旋转的方式安装;前处理过滤器部,位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前端,包括用于对大于上述颗粒状微生物的固态物进行去除的子过滤器;第1流路,一端与上述生物反应槽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前处理过滤器部的前面连接;第2流路,一端与上述前处理过滤器部的后面连接,另一端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前面连接;第3流路,一端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后面连接,另一端被开放而供流出水中的一部分排出;第4流路,一端与上述第3流路的一位置连接,另一端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后面连接,供流出水中的一部分流入到上述主过滤器部;第5流路,一端与上述主过滤器部的前面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生物反应槽连接,供从上述主过滤器部排出的流出水流入到上述生物反应槽;以及泵部,为了流出水的移动而连接到上述第1流路至第5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测定部,对上述前处理过滤器部的前端以及后端之间的压力差进行测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过滤器的孔隙直径为50μm至500μm,上述子过滤器的孔隙直径为1.1mm至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流槽,对从上述第3流路排出的流出水进行储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储流槽流出的流出水的一部分与上述第4流路的一位置连接而流入到上述生物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秀男李哲雨
申请(专利权)人:斗山重工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