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742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属于水下地形测深仪技术领域,包括内防撞板,所述内防撞板的顶端连接有顶板,所述内防撞板的底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内防撞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外防撞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内防撞板、顶板、底板、侧外防撞板、后外防撞板、顶外防撞板和防撞结构,防撞结构设置移动块、移动槽、移动杆和连接弹簧,结构间的配合,不仅能够对多方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起到防撞作用,同时单方位的撞击力由单方位的防撞结构进行缓冲,较现有市面上一体式的防撞装置而言,具有避免单方位撞击力过大造成多方位结构受损的问题发生,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的特点,提高装置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装置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装置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地形测深仪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下地形图是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且在河道治理、防洪抗旱、观测水库的淤积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尤为重要,水下地形测量工作主要有两大部分——定位及测深,在传统的测量方法中,测深利用测深杆法、稠量锤法及回声测深仪等获得平面水深,进而推算出该位置的水下高程,近年来,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测绘中的广泛应用,测绘工作有了全面革新,利用GPS

RTK配合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不但减轻了野外作业劳动强度,更极大提高了内外业工作的效率及精度,值得推广。
[0003]市面上的测深仪多数是固定在测深船上的,测深船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等原因会产生晃动,导致测深船上摆放的仪器容易因晃动产生位移并发生碰撞,因此测深仪需要一种防撞装置进行保护,避免撞击力导致测深仪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具有单方位的撞击力由单方位的防撞结构进行缓冲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包括内防撞板,所述内防撞板的顶端连接有顶板,所述内防撞板的底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内防撞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外防撞板,所述内防撞板的后侧设置有后外防撞板,所述内防撞板的上方设置有顶外防撞板,两个所述侧外防撞板以及后外防撞板与顶板和底板间以及顶外防撞板的两侧与顶板间均通过防撞结构进行减震连接;
[0006]所述防撞结构包括移动杆、连接弹簧、移动槽和移动块,两个所述侧外防撞板以及后外防撞板的内壁上下两侧以及顶外防撞板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移动块,所述顶板和底板上且对应若干个移动块的位置均开设有移动槽,若干个所述移动槽的内部均连接有移动杆,若干个所述移动块均在对应移动杆上滑动连接,若干个所述移动杆的外侧且位于对应移动块与移动槽间均套设有连接弹簧。
[0007]优选的,所述顶外防撞板与内防撞板均通过辅助防撞结构进行减震连接,所述辅助防撞结构包括连接杆、滑动杆、滑动槽、滑动块、连接转轴和固定块,所述内防撞板的顶端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均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顶外防撞板的内壁对称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与对应滑动块间设置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与对应的固定块与滑动块间均通过连接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侧外防撞板以及后外防撞板与内防撞板间的连接结构和顶外防撞板与内防撞板间的连接结构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内防撞板和顶外防撞板均为树脂材质制成。
[0009]优选的,所述顶外防撞板的边缘为圆弧形结构设置。
[0010]优选的,还包括测深仪,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测深仪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设置内防撞板、顶板、底板、侧外防撞板、后外防撞板、顶外防撞板和防撞结构,防撞结构设置移动块、移动槽、移动杆和连接弹簧,结构间的配合,不仅能够对多方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起到防撞作用,同时单方位的撞击力由单方位的防撞结构进行缓冲,较现有市面上一体式的防撞装置而言,具有避免单方位撞击力过大造成多方位结构受损的问题发生,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的特点,提高装置的市场竞争力。
[0013]2、本技术侧外防撞板、后外防撞板、顶外防撞板与内防撞板间设置辅助防撞结构,辅助防撞结构设置固定块、连接杆、滑动块、连接转轴、滑动槽和滑动杆,结构间的配合,能够对撞击力进行缓冲,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缓冲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板;2、侧外防撞板;3、内防撞板;4、测深仪;5、顶板;6、顶外防撞板;7、后外防撞板;8、辅助防撞结构;81、连接杆;82、滑动杆;83、滑动槽;84、滑动块;85、连接转轴;86、固定块;9、防撞结构;91、移动杆;92、连接弹簧;93、移动槽;94、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包括内防撞板3,内防撞板3的顶端连接有顶板5,内防撞板3的底端连接有底板1,内防撞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外防撞板2,内防撞板3的后侧设置有后外防撞板7,内防撞板3的上方设置有顶外防撞板6,两个侧外防撞板2以及后外防撞板7与顶板5和底板1间以及顶外防撞板6的两侧与顶板5间均通过防撞结构9进行减震连接;
[0022]防撞结构9包括移动杆91、连接弹簧92、移动槽93和移动块94,两个侧外防撞板2以及后外防撞板7的内壁上下两侧以及顶外防撞板6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移动块94,顶板5和底板1上且对应若干个移动块94的位置均开设有移动槽93,若干个移动槽93的内部均连接有移动杆91,若干个移动块94均在对应移动杆91上滑动连接,若干个移动杆91的外侧且位于对应移动块94与移动槽93间均套设有连接弹簧92。
[0023]具体的,内防撞板3和顶外防撞板6均为树脂材质制成,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防撞板3和顶外防撞板6具有良好的防撞性能。
[0025]具体的,顶外防撞板6的边缘为圆弧形结构设置,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尖角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0027]具体的,还包括测深仪4,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在测深仪4上,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了解装置与测深仪4的安装关系。
[002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测深仪4的左侧受到撞击时,撞击力作用于左侧侧外防撞板2,左侧侧外防撞板2向靠近测深仪4的方向移动,左侧侧外防撞板2带动两个移动块94在对应的移动杆91上向同方向移动,两个移动块94移动过程中,撞击力由顶板5上的连接弹簧92以及底板1上的连接弹簧92进行缓冲,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撞目的,若撞击力来自右侧、后侧或上方,右侧侧外防撞板2、后外防撞板7以及顶外防撞板6的缓冲原理相同;
[0030]实施例2
[0031]本实施例较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2]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包括内防撞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撞板(3)的顶端连接有顶板(5),所述内防撞板(3)的底端连接有底板(1),所述内防撞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外防撞板(2),所述内防撞板(3)的后侧设置有后外防撞板(7),所述内防撞板(3)的上方设置有顶外防撞板(6),两个所述侧外防撞板(2)以及后外防撞板(7)与顶板(5)和底板(1)间以及顶外防撞板(6)的两侧与顶板(5)间均通过防撞结构(9)进行减震连接;所述防撞结构(9)包括移动杆(91)、连接弹簧(92)、移动槽(93)和移动块(94),两个所述侧外防撞板(2)以及后外防撞板(7)的内壁上下两侧以及顶外防撞板(6)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移动块(94),所述顶板(5)和底板(1)上且对应若干个移动块(94)的位置均开设有移动槽(93),若干个所述移动槽(93)的内部均连接有移动杆(91),若干个所述移动块(94)均在对应移动杆(91)上滑动连接,若干个所述移动杆(91)的外侧且位于对应移动块(94)与移动槽(93)间均套设有连接弹簧(9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TK水下地形测深仪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外防撞板(6)与内防撞板(3)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建白利新崔中浩段学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通泰测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